縱覽古建芳華,識讀“侯卿”文脈

縱覽古建芳華,識讀“侯卿”文脈

縱覽古建芳華,識讀“侯卿”文脈
縱覽古建芳華,識讀“侯卿”文脈

惠安縣輞川鎮“侯卿”,原地名為“後坑”,因文韻可掬,科甲鼎盛,自明成化至廢科舉止,志書可考的便有進士10人,舉人54人,貢生48人,庠生無數,乾隆時被譽稱“侯卿”。湮遠歲月裡,後坑村仍存有完整的清代以上閩南古建築百餘座,其中,乾隆以上官宅49座,亦有諸多明清文物,其中墓誌銘11塊,宋、元、明、清古井數十口。(文/陳錫家 圖/陳峻峰 來源惠安文旅)

行走“侯卿”,那些官宅建築群落總是引人入勝,總是讓人讚歎。

“奕世科第”家廟,地處更新村後坑自然村,始建於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建築年代早於崇武古城6年,大部分構件保留原貌,饒有意境。走往周邊,明誥封方伯第、明誥封藩憲第、明知府廳等多座祖祠堂一同構築起恢弘氣勢。

纵览古建芳华,识读“侯卿”文脉

奕世科第

鄰於“奕世科第”的“方伯第”,為侯卿陳氏五世祖陳睿於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所建官宅,建築架構幾乎涵蓋閩南古建築所有風格,是福建省唯一尚存的明代21架跨距的聞南官宅,成為不可多得的明代閩南官宅範本。

纵览古建芳华,识读“侯卿”文脉

方伯第21架橫樑

陳睿曾在宅內創建“龍盤社學”,培育了無數縣學貢生,他以“孝德感皇恩”而御賜的“宮鼓遊鄉”(侯卿十八遊大鼓)民俗文化活動,也列入了惠安縣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影響深遠。

纵览古建芳华,识读“侯卿”文脉
纵览古建芳华,识读“侯卿”文脉

方伯第、明清石旗杆夾

與“方伯第”同向毗連,中間與“同知廳”互通,東側又與舉人陳堦所建“石門祖祠”毗連的“藩憲第”,是陳氏十世祖陳濂於萬曆丙申年(1596),在其祖父陳圻肇建的“小陵別墅”基礎上加以擴建而成,三進三開間,保存有諸多明代構件文物,尤可見明代的建築技藝與風格。

纵览古建芳华,识读“侯卿”文脉
纵览古建芳华,识读“侯卿”文脉

藩憲第、明萬曆彩繪“雙龍戲珠”

位於京山村的“藩憲家廟”,亦是陳濂於萬曆戊戌年(1598)所建,三座毗鄰。在家中,三座毗鄰。在家中,陳濂居長,又幫其弟肇建10座住宅,京山村共有23座明代以上古建築,現存13座。

纵览古建芳华,识读“侯卿”文脉

藩憲家廟

“奉訓大夫第”坐落於玉圍村,為陳氏七世祖陳煒按一品規制肇建的官宅,落成時總建築面積達8000平方米,五座府邸相接脊,每座七落七個“天井”錯落有致,宏偉而壯觀。如今,大夫第創建了“惠安縣侯卿陳氏家風家訓館”,良好家風代代延續,列為第二批泉州市家風家訓館。

纵览古建芳华,识读“侯卿”文脉

奉訓大夫第

“榮祿大夫第”,坐落於更新村涵內,為榮祿大夫陳恕於清康熙年間所建府邸,共兩處四座,位於下涵和中涵。下涵所建兩座均為三進五開間,兩座宅邸相連,又由廊廡隔開,各自獨立,門前均建有代表一品官宅的五級石踏步。位於中涵的兩座則是二進二落,府邸內部相通連成一體,左右各建一座廊廡護厝,門前亦建有五級石踏步。

纵览古建芳华,识读“侯卿”文脉

榮祿大夫第

“提督衙”坐落於居仁村,為惠安歷史名人中武職最高官員,廣東提督陳鳴夏以閩南古建築結合江南古建築模式肇建的府邸,共五座相連,是福建省內少有的閩南、江南代表性古建築。府衙內仍有許多保存完好的明清文物,如“曲水流觴”輝綠岩石雕,在全國範圍內都屬罕見。2002年,“提督衙”被正式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亦被列入泉州市“名人故居”。

纵览古建芳华,识读“侯卿”文脉
纵览古建芳华,识读“侯卿”文脉

提督衙、乾隆文物“曲水流觴”

END

纵览古建芳华,识读“侯卿”文脉

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

二審:蔡麗蓉

三審:曾世彬

纵览古建芳华,识读“侯卿”文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