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全球財富又一國家中招鉅虧近3000億美聯儲瘋狂印鈔轉嫁危機?

犧牲他人拯救自己,霸權主義國家往往就是這樣。美國正在以各種手段收割全世界的財富。繼2萬億的刺激計劃後,美國又要實施一個貸款計劃,金額達到2.3萬億美元,持有的美國債券因匯率的變動造成了大額的損失。

據美聯儲統計,僅過去一個月,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暴增的金額已經達到了2萬億美元。目前,美聯儲的總資產已經通過印鈔達到了空前的6.42萬億美元。也就是說,美聯儲正在通過瘋狂印鈔,來將危機轉嫁到其他國家身上,收割全球的財富。

瑞士央行一季度損失2775億

據外媒週四(4月23日)最新報道,瑞士國家銀行 (瑞士央行)週四表示,今年一季度遭遇了有史以來最慘烈的虧損。根據其公佈的最新財務報告,瑞士國家銀行一季度淨虧損382億瑞士法郎,相當於393.4億美元(摺合人民幣2775億元)。這是該行自1907年成立以來遭遇的最嚴重季度虧損。市場對該行之前的預期是虧損300億瑞郎,而實際虧損額比預期高了幾乎三分之一。

一季度全球股市的普遍崩跌導致瑞士央行持有的股票發生了驚人的損失,頭寸虧損高達319億瑞郎。更不幸的是,382億瑞郎並非其唯一的損失,該行與匯率相關的損失也高達171億瑞郎(約合1242億元人民幣)

瑞士央行目前累計持有近8000億瑞郎的外幣投資,主要都是債券和股票。去年的數據顯示,

瑞士是美國的第7大債權國,手裡有2375億美元的美債,這大約佔到了該國央行投資的近29%。

除開美債,瑞士還對美國股市十分青睞。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2016年6月底,瑞士央行在美國華爾街的持股量從一年前的386億美元激增到620億美元。而過去2年中,美國股市走勢良好,瑞士的確有持續加碼的可能性。

今年3月份美國股市曾4度熔斷,波動幅度非常大,作為持有大量美股等美元資產的瑞士央行,顯然就成為美國收割財富的目標之一

美國火力全開,各國貨幣承壓

為了避免經濟衰退,美國火力全開。3月23日,美聯儲表示,將不設上限繼續購買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這意味著美國無限量印鈔。這應該是冷戰之後美國連續釋放的最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政策,這一不考慮的印鈔方式顯然是在赤裸裸收割全球財富。

為了讓全球主要經濟體響應美聯儲這2.3萬億計劃,美國還對多國實施美元援助方案。據報道,上個月美國與9國達成了臨時貨幣互換協議,包括與韓國、澳大利亞、巴西、墨西哥、新加坡、瑞典等央行簽訂規模分別為600億美元,與丹麥、挪威、新西蘭央行簽署規模為300億美元,期限至少為6個月(到2020年9月19日)。然而,那些經濟實力不夠強的新興經濟體,卻要默默承受美國的舉動“買單”。

據日媒報道,美國的做法無疑是將危機轉移給亞洲5國,在全球疫情的衝擊、以及美元加速跨境流動下,包括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等5國的貨幣面臨嚴峻的考驗。據分析人士指出,受全球疫情擴散影響,投資者紛紛轉持美元資產,美元和美債等流動性較好的資產受到歡迎。

而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卻承受巨大的壓力,對美元匯率出現大幅下挫,並創下罕見歷史紀錄。據瞭解,今年迄今,泰銖和馬來西亞令吉兌美元跌幅均在10%上下;印尼盾兌美元的匯率下跌至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最低;印度盧比跌至創紀錄新低。

收割全球財富又一國家中招鉅虧近3000億美聯儲瘋狂印鈔轉嫁危機?

收割全球財富又一國家中招鉅虧近3000億美聯儲瘋狂印鈔轉嫁危機?

投資者持有大量美國債,因匯率匯率損失巨大

事實上,美國一直在收割世界財富。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開始,美國發行的國債總金額就開始突破10萬億,疫情以來,國債金額仍然在不斷放大,最新國債金額高達24.71萬億元,較1月末增加1.48萬億。美國不斷放水的同時,外國投資者也在不斷加碼美國國債,因為美國國債是公認的幾乎沒有違約風險,所以各國把自己在貿易上獲得的外匯用於投資在美國國債上是目前來看比較安全的形式。

公開數據顯示,2月末外國投資者持有美國國債合計超7萬億美元,佔美國國債比例超過30%,該比值創下了近6個月新高。

雖然美聯儲開啟無限QE,但不少國家在疫情期間仍然在增加對美國國債的投資,比如日本2月份環比增加566億美元,英國增加304.55億美元,法國增加137億美元,印度增加132億美元。

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美債的收益率比較高,即便是在疫情之下,最新1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0.18%,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0.6%。相比之下,歐元公債1年期收益率為-0.62%,10年期為-0.33%,誰更具備吸引力顯然易見,這也從根本上鞏固了美債的世界地位。

最新數據顯示,日本為美國國債的第1大債權國,達到1.27萬億美元,中國為第2個債權國,同樣超過萬億;英國、巴西、愛爾蘭等4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均超過2500億美元。以美元兌各國的最新匯率與4月8日匯率相比,亞洲國家受到的衝擊更加明顯。日本因匯率造成的損失高達1.56萬億日元,韓國損失高達3436.56億韓元,泰國損失近210億泰銖。另外,瑞典、英國、澳大利亞、瑞士損失金額也都超過10億(對應各國貨幣)。

A股資本市場在“亂世”中彰顯抗壓能力

俄羅斯近年來逐漸降低美債的投資金額,再加上中國的國際地位逐漸提升,美國也對此感到一定威脅。相關人士表示,美元霸權地位可能會有所轉變。尤其是美國在突發事件當前不靠譜的做法更是讓人看到了其不為人知的一面。

反觀國內,在全球財富都被美國收割的同時,中國表現出了大國風範。美國一再放水的同時,中國也出臺了一系列應對舉措,匯率在此期間並沒有太大的波動,也沒有造成匯率損失。股市方面,2月初至今,上證指數僅下跌5.64%,深證成指跌幅僅有2.42%,跌幅位居末位。中國股市近來年估值也相對較低,就連摩根士丹利都對中國股市給出了較高的評價,並調高了評級,以至於A股被稱為全球資產的“避風港”。

著名指數編制公司富時羅素,今年3月份如期對A股進行擴容,將中國A股的納入因子由15%提高至25%,體現了國際投資者對A股的信心。另外,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積極應對,可以說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控制,這一點正是歐美國家欠缺的。為緩解疫情帶來的影響,中國開始加大投入5G、工業互聯網、高鐵等新基建方面的建設。

納入富時羅素成份股業績相對來說較為穩定,數據寶根據條件:富時羅素成份股,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增幅超過10%(含預告下限),且機構一致預測目標價上漲空間超20%的新基建概念股僅有18只。

先從業績來看,在極端行情之下,一季度淨利潤翻倍股有6只,分別是藍思科技、思源電氣、海能達、朗新科技等,後2股業績扭虧。其中工業互聯網概念股藍思科技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增幅高達1000%,這主要受益於公司管理有序、前期產品取得階段性成果,疫情期間業績高度釋放所致;特高壓股思源電氣,物聯網概念股海能達一季度淨利潤增幅均超過300%;人工智能概念股長安汽車一季度業績同樣扭虧,在汽車板塊表現較為優秀。

從股價上漲空間來看,海能達、長盈精密、崑崙萬維位居前三,均超過50%;藍思科技、長信科技超過40%。2月初至今,股價表現較好的有新易盛、思源電氣、朗新科技,逆勢上漲,且大幅跑贏大盤,而長信科技、歌爾股份、海能達3股跌幅較高,均超過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