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圈,圈住了多少想要進入戶外的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圈子,都有著自己喜歡的東西,而這些有共同愛好共同喜歡東西的人聚集在了一起就變成了一個圈子。比如:娛樂圈,有攝影圈,有電商圈,對於戶外人來說,當然少不了戶外圈。戶外再細分之下,還有跑步、徒步、登山、騎行等等。


戶外圈,圈住了多少想要進入戶外的人!

戶外是人類迴歸自然、迴歸自我的一種原始覺醒,是人類探索自然、超越自我的精神需求;是需要我們走到廣闊的世界中去。是一種健康生活方式。戶外運動能擁抱自然,挑戰自我,能夠培養個人的毅力、團隊之間合作精神,提高野外生存能力,所以深受青年人的歡迎。參與戶外的人也越來越多,當然戶外的圈子也變得越來越大。

戶外圈,圈住了多少想要進入戶外的人!

對於一個圈子來說,“認同感”始終是關鍵。

我們喜歡圈子文化,喜歡給不同的人貼上標籤,就是為了標榜,我們不一樣!

我是騎行的,你是自駕的,所以我們不一樣,

我是跑馬的,你是登山的,所以我們不一樣,

我是文科生,你是理科生,所以我們不一樣。

……


戶外圈,圈住了多少想要進入戶外的人!

因為戶外是一個新興的圈子,很多人不瞭解戶外,對於其他人來說,玩戶外的一定是體能充沛,皮膚黝黑,渾身髒兮兮的,一定是像驢一樣,揹著登山包,漫山遍野的跑。這些標籤就像牛皮癬一樣,牢牢地貼在了驢友身上。


戶外圈,圈住了多少想要進入戶外的人!

當然除了被圈外人貼的各種標籤,還有圈內的小圈,以運動類型區分,以城市區分等等,我們出去戶外,就是在各種圈子裡徘徊。

戶外圈,圈住了多少想要進入戶外的人!

可能你已經見怪不怪,甚至沒有察覺到哪裡不對勁。仔細一想,這其實是我們生活的延續,我們把自己生活的習慣帶進來了。仍舊用著以前的習慣,方法在對待戶外,完全背離了戶外的初衷:走出去

心靈沒有走出去,哪怕你走遍全世界,也是徒勞。這個圈不但圈住了我們,更圈住了想要了解我們的人。

那麼如果我們把這個“圈”拿掉,會有什麼樣的神奇效果?

戶外圈,圈住了多少想要進入戶外的人!


第一:會讓更多的人瞭解戶外

一提到娛樂圈,我們就會想起潛規則,炒作,緋聞,一提到四川就想起火鍋和地震,一提起西藏,就想起湛藍的天空和高反,缺氧。這些詞都是不假思索的就從腦海裡出來的,這就是標籤的力量,讓我們不用去追求現實,就已經定性了!

因為很多人都在用標籤去看戶外圈,那麼其他人也會一樣的目光看戶外圈,如果我們想讓更多的人瞭解戶外,第一件事做的就是,不玩神秘,多跟別人交流戶外,也不要去炫耀自己跟其他人的不一樣。

戶外圈,圈住了多少想要進入戶外的人!


第二:有利於戶外的發展

一千人,有一千個版本的哈姆雷特,我們不能指望所有人都愛上戶外,但是我們應該讓戶外變得更易接近,雖然戶外的准入門檻已經降低了很多,但是由於圈子的限制,也會擋住一部分人參加戶外的想法,如果沒有了圈子,他們更容易瞭解戶外,那麼他們會變得更加主動的參與徒步、登山、或者騎行,跑馬!

戶外圈,圈住了多少想要進入戶外的人!

最近兩年,輕戶外的理念正在被大眾所接受,戶外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們不一定要去徒步武功山,穿越洛克線,或者來一場無人區的穿越。戶外只是用一種運動,讓我們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戶外圈,圈住了多少想要進入戶外的人!


第三:戶外不是沒有圈,而是不應該有圈。

戶外這個圈子是開放的,待到覆蓋了全國每一個角落,戶外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裡的一項運動,那麼這個圈子也將不復存在,驢友這個身份也將不復存在,才真正實現了戶外的壯大。

戶外圈,圈住了多少想要進入戶外的人!

如果想要參加京郊徒步,全國戶外旅行活動,歡迎關注徒步戶外公眾號【tuburshw】徒步人生,用雙腳丈量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