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顛覆了已有認知,人類在集體嘗試新的改變

人類自有文字記載以來,局部地區的各類災害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在與自然的鬥爭中,人類一次次地從廢墟上站立起來,生存能力不斷提高,戰勝了大型動物,戰勝了無數的病蟲害,能夠預測地震,進入到食物鏈的頂層……人類對於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充滿信心。

自然界只是人類生存的載體,平凡人很少有人在思考人與自然如何相處的問題,因為那是科學家的事情,人類更多的思考來自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


病毒顛覆了已有認知,人類在集體嘗試新的改變


新冠病毒在全球的傳播,史無前例,無史可鑑,人類不知所措,紛紛躲到起來,百思不解地在各種揣測肉眼看不到的病毒到底是怎麼來的?怎麼傳染給人類的?怎麼才能躲開它?惶恐讓人類回落到思維的底線,前所未有地集體思考:原來我們並不是地球的主宰,原來人類走過五千年的文明史並沒有見識到自然的全貌,原來我們身處的環境並不安全,我們將如何在自然環境下平安地活著?


病毒顛覆了已有認知,人類在集體嘗試新的改變

細思起來,其實人類面臨的危險一直都在,只是沒有一次像這次病毒那樣全體拉響警鐘罷了。

翻開記憶,錦繡汶川一夜之間,地球褶皺把山河變了樣;風情巴厘島,晴空萬里,排空的海嘯,把岸邊的人類瞬間吞噬;景色旖旎的澳大利亞,山火肆虐,上億的動物變成了燒烤;東非蝗蟲跨過紅海,挺進亞洲,把人類的口糧毀掉…… 地球太大了,像中大獎一樣,不幸的人踩中了,傷在局部。其他的人照樣在欣賞太陽的升起和落下,只要自己沒踩中,那都是別人的事。但這次不同了,史無前例,集體感受,刻骨銘心。


細思起來,自己和身邊人也都不同程度地經歷過來自自然的生存危險。

本人從少就喜歡去大海游泳,因為會游泳從來沒有想過來自海洋的危險,只是前幾年有一次游泳中,發現海里前所未有地有大量的小海蜇,圍繞在周身,邊遊邊推,還覺得很好玩。後來聽說同一區域有一個小女孩被蜇,不幸逝去,著實後怕了一陣。再後來,在網上看到一位有衝浪史的年輕人提到在衝浪時看到過鯊魚。從此對海上游泳還是多了份緊張,失去了興趣,即使去,也不往深海里遊了。

朋友的公公在農村秋收時,眼睛不小心被玉米葉紮了一下,診斷為真菌感染,一隻眼睛失明。

朋友小張曾經在一次同學郊遊時,腿不小心被一隻大蚊子叮咬,腫脹三個多月,住院治療才康復。

據說肝癌患者中相當一部分人是因為有長期吃剩飯的習慣,黃麴黴素造成的。

一位從事生物製劑研究的朋友說,人類的口腔有700多種菌,很多是有害菌。

艾滋病毒是從猴子身上傳染給人類的,而且與人類長期共存;SARS病毒來的蹊蹺去的無蹤;禽流感、豬瘟……此起彼伏。

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從來就不是風平浪靜,大自然像個太極高手,一會兒呼氣,一會兒吸氣,人類活著全靠運氣。這次大自然全身發力,人類瑟瑟發抖。自然的神秘人類並沒有破解,對於自然,人類依然處於仰望星空的階段。


病毒顛覆了已有認知,人類在集體嘗試新的改變


人類的常識來自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人類有一個毛病就是健忘,總是好了傷疤忘了痛,因為再怎麼折騰都跑不出經驗的圈子。這次新冠病毒肆虐,續寫了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空白,如果說以前提煉經驗是各類專家的任務的話,這次的史上首次集體體驗也必將帶來集體思考,相信這一次全人類一定會長記性,並帶來人類生活方式的革命性改變。


最早的口罩記憶只是用來禦寒,近些年個別人用來戴著防霧霾,在人群裡,顯得很突兀,給人感覺有潔癖不合群的印象。誰能想到有朝一日,需要全人類戴口罩,相信疫情到來時,一定會有好多人根本不知道這個東西去哪裡能買到,也許有的人從來都沒戴過。疫情後,有沒有很多人,想著包裡常備一個口罩,在人流多的地方適當戴一戴呢?

病毒使人暫時不能出門,多少不會網絡購物的人被迫過上了網上生活。網上的自媒體人越來越多,憋在家裡,被逼的“坐家"成作家。疫情使自媒體人呈幾何倍數增加,又導致了自媒體平臺對遊戲規則的修改。疫情推動了自媒體告別紅利時期,新晉新人,沒有點愛好和基礎還真是玩不下去的。

疫情使中小學的教師網絡培訓工作實現了不播種只收獲的地毯式跨躍提升。自古以來的學校面對面教育,一下子進入到了網絡教學時代,如果不是疫情,不知道這種模式轉換要經歷多少年?如果不是疫情,老師們怎麼知道自己還有那麼大的潛力!

平日,多少家庭為了學生的學習,不看電視,隔絕網絡,打造遠古寧靜,疫情也使學生的計算機教材瞬間成了廢紙,與學校的網絡鏈接也使學生成了網絡自學高手。

疫情證實,人類的學習力從來就是沒有上線的。


病毒顛覆了已有認知,人類在集體嘗試新的改變


全世界中國人最喜歡聚餐,原因在於聚餐制不分彼此,一個盤子裡吃喝容易赤誠相見。疫情之後,能否有許多人會厭倦了群體吃喝,更喜歡獨處?即使聚會也會選擇分餐?是否會因為這段時期的宅居,湧現出無數的大廚,更多的人越來越喜歡自己製作美食?

是否從此酒精、洗衣消毒液會成為一些家庭的常備?物品定期消毒會成為尋常百姓家的慣例嗎?那些有消毒功能的洗衣機、吸塵器、洗碗機會更加受歡迎吧?

國際化是疫情全球爆發的主要原因,世界已經是地球村了,交通工具的便利使人類的國際行走成為平常,這也為各類傳染源的傳播帶去了助攻。疫情後的國際通關,想來各個國家還是會有新的增項吧?再想買張機票此刻在A國,一會兒去B國,應該不會那麼便利了吧?

疫情過後,人類更注重身體鍛鍊,走進大自然會成為一種習慣吧?各類健身器材會熱賣嗎?健身房裡人會更多吧?家庭健身是否會成為趨勢?

病毒顛覆了已有認知,人類在集體嘗試新的改變


疫情下,清明節的黃山再次擠的水洩不通,人們熱愛生活的願望好像更強烈了,死亡嚇不住一些人旅行的嚮往。也許疫情讓有些人想開了,趁能走,搶時間去看看世界;也許疫情使有些人對旅行更謹慎了,輕易不出去了吧?

那些靠進口生存的國家,疫情帶來的影響直接危及到民生,世界各國都不賣糧了自己怎麼辦?一些面積較小的國家,產業門類不全面的, 疫情下如何生存?未來如何破解?感謝毛澤東時代,中國的產業門類基本齊全,目前已經不缺項。之前很多的國際品牌考慮到人工成本等各種因素,產品零部件遍佈世界各地,疫情下,產業鏈的癱瘓,也直接造成了成品的癱瘓,損失不可估量,商人們應該好好理下思路了吧?

中國的糧食是夠吃的,另外我們有國之重器袁隆平老人家,心裡不慌,國外進口只是作為調劑,這使得中國的農村的承包地有了耕種的地由,受天災影響,個別地區種地個別年份欠收可能會致貧,所以有的農民棄耕去城裡打工。現在,城裡的工作也不是那麼好找,是否有人不打算出去了,守著自己的家?出去的地怎麼辦?

疫情催生了網絡經濟,實體店越來越難維持,出租房子和承租房子都陷入了僵局,疫情過後,這些人會有新的思考吧?

…………

人類,每個人都陷入了沉思!下一步如何生存?

病毒顛覆了已有認知,人類在集體嘗試新的改變

閱歷是經歷出來的,人類的所有決定都是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做出的,現在疫情的體驗,顛覆了人類的已有認知,那人類必然會在原有決策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和改變。所以,疫情過後,每個人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會有一定的改變吧,適者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