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生二胎?什麼時候生最好?一個爸爸的八年摸索思考。

要不要生二胎?什麼時候生最好?一個爸爸的八年摸索思考。

優寶上幼兒園的時候,優媽就問過優寶,要不要媽媽再生一個弟弟或者妹妹陪她玩,因為平時看她一個人真的太無聊了,我們都忙於自己的事情,根本沒有時間陪她,所以優媽就問了優寶這個問題。

我知道優媽也就是問一問,也只是在她被優寶纏的焦頭爛額的時候說的氣話,可是讓我沒想到的是,優寶的反應跟我所想象的簡直一天一地!

要不要生二胎?什麼時候生最好?一個爸爸的八年摸索思考。

優寶堅決的說不行、不要,優媽就問她為什麼。優寶給出的理由是有了弟弟(妹妹)我們就不管她了,什麼好吃的好玩的就沒她的份了!優寶甚至還說,如果有了弟弟(妹妹)就把它弄死,這樣我們的心就會再次回到她那裡。

這些話讓我感到十分詫異,然後就是不解,我們從來沒有跟優寶說過類似的話題,優寶是怎麼想到說這樣的話呢?優寶又是從哪個途徑瞭解到如果有了弟弟(妹妹)我們就不管她了,什麼好吃的好玩的就沒她的份了!

我覺得現在的孩子的想法和我們小時候的想法有著天壤之別,我記得小時候的我們根本沒有這樣的想法,大家都有個弟弟妹妹或者哥哥姐姐的,倒是那些家裡只有一個孩子的,他們在我們的眼裡反而是個另類!

那是什麼原因導致過去的孩子和現在的孩子有著天壤之別的想法呢?我首先想到的是計劃生育。於是我就去查了一下計劃生育相關情況。

計劃生育的定義

計劃生育是指有計劃的生育子女的措施,主要內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從而有計劃地控制人口。

計劃生育大記事

1966年1月28日中國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

1982年3月13日成為中國一項基本國策;

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中國《計劃生育法》;

2001年12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六十三號公佈,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計劃生育的故事

要不要生二胎?什麼時候生最好?一個爸爸的八年摸索思考。

一說到“計劃生育”,大家馬上會聯想到馬寅初,其實,馬寅初雖然宣揚計劃生育最給力,但最早提出計劃生育政策的並非馬寅初,而是馬寅初的同鄉邵力子。

要不要生二胎?什麼時候生最好?一個爸爸的八年摸索思考。

邵力子原名“邵仲輝”,他從《後漢書》“遊子天所棄,力子天所富”之句,取“力子”為筆名,自稱“勤勞之人”。他是清末舉人,國民黨元老,後任全國人大常委和全國政協常委。

邵力子早在1921年就開始提倡計劃生育,那時他是《民國日報》總編,他曾在自己的副刊上全文發表十月革命後的《俄國婚姻律》,把節制生育和婦女解放結合在一起宣傳。

1922年5月,邵力子在向警予主持的《婦女評論》上發表《生育節制釋疑》,介紹計劃生育,他寫道,“女子在23歲前不便生育,結婚未經二三年不便生育”,認為“生育節制果要實行,我以為必須與節慾同時做起”,他呼籲,加強節育技術的研究,“儘可用科學的功夫去發明”。

邵力子提倡計劃生育,與他身邊親人的遭遇有很大關係。他的母親30多歲嫁給他父親,生了2個孩子之後,不想再經歷生育痛苦,但當時沒有可行的避孕方法,於是從32歲開始,父母就分居了,一直分居了十多年。

邵力子和他的第一任妻子也遭遇過同樣的經歷,兩人結婚後,隔2年就生1個孩子,懷上第6胎時候,妻子不想再生了,要求邵力子想辦法幫她打胎,可當時的大醫院都不敢做這種手術,最後妻子想採用狂奔方法,弄掉腹中胎兒,結果孩子流產了,妻子也因為大出血而死去。

這兩段經歷,讓邵力子體會到,多生給婦女帶來的痛苦。此外,他還發現中國人口正在迅速增加,因為他每次回鄉,都發現鄉間奔跑的小孩子越來越多,他認為這以後會給中國帶來沉重的人口負擔。所以他說:“現在中國是4億人口,已經是世界第一,如果人口不加控制,生產又跟不上的話,國家要在短期內擺脫貧困就不太可能。”

在1953年冬天召開的政務院會議上,邵力子第1次提出計劃生育的觀點,1954年9月18日,《人民日報》登載邵力子在全國人大第1次會議上的演講:“社會主義什麼都有計劃,生育更要有計劃。計劃生育,有利於我國的經濟發展,能使我們偉大的祖國更加富強。”這是建國後最早見諸報端的節育呼籲。

當年,國內缺乏避孕專業研究,就連邵力子也推行過服用蝌蚪避孕的手段,他的這篇文章叫“關於傳播避孕常識問題”,發表在《光明日報》上,很多婦女信以為真,紛紛去河裡抓蝌蚪吞食。

1955年,邵力子和李德全去拜會馬寅初,馬寅初也有控制人口的想法,大家聊得十分盡興。在7月的人大第2次會議上,馬寅初在《控制人口與科學研究》的發言中,提出控制人口的“三步法”:第一步、破除“多子多福”等陳舊觀念和封建思想;第二步、實行晚婚,女23歲,男25歲結婚比較合適;第三步、要有行政措施,生2個孩子有獎,生3個孩子徵稅,生4個孩子徵重稅。竺可楨聽了,表示贊同,說“國家對於人口應有個政策,不能任其自由發展”。

在1957年6月的全國人大第4次會議上,馬寅初呼應毛主席節制人口的談話,提出《新人口論》,邵力子馬上回應說:“馬寅初代表提出了一篇《新人口論》,也可以說是人口控制論,他從多方面說明我國控制人口的必要,我基本上同意他的意見。”

此後,邵力子逢人便宣傳馬寅初的《新人口論》,他自費鉛印了一批名為“關於傳播避孕常識問題”的宣傳冊子,到處送親友。他的親戚們都知道,他有一個習慣動作,是伸出1個手指,笑著對年輕的育齡夫婦說:“只要生1個就夠了,再不要多生了。”

後來,馬寅初因為人口問題,被北大師生批判。這時有人勸邵力子,讓他別再談計劃生育了,但他無所畏懼,該說的還是要說。

1962年,邵力子已經年過八旬,但他仍在一次醫藥衛生組聽取醫學專家談節育的座談會上大聲疾呼,要計劃生育。

1965年3月,周恩來在全國政協會議四屆一次常委會上指示,醫藥衛生組要加強計劃生育的協調工作,他特別指著在場的邵力子,說“這件事,邵力老有一功”。

70年代初,中國經歷了經濟上的長期停滯和人口猛長,大量知青沒工作可做,只好採取“上山下鄉”政策。為此,中央才開始真正推行計劃生育,而此時,距離邵力子和馬寅初大張旗鼓地宣揚計劃生育已經過了20年。

二胎政策的全面開發

在我還沒有找到答案之前,就有一個爆炸性新聞公佈了出來:2016年1月1號開始全面放開二胎政策。

相關的法律法規依據有:

1 《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第十八條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

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條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規定。

少數民族也要實行計劃生育,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規定。

夫妻雙方戶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關於再生育子女的規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於當事人的原則適用。

2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四十一號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決定》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於2015年12月27日通過,現予公佈,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個時候我又對“全面”這個詞產生了思考,為什麼是“全面”呢?難道以前還有不全面嗎?我又查了一下資料,結果找到了以下信息:

2011年11月,中國政府各地全面實施雙獨洱海政策;

2013年12月,中國實施單獨二孩政策;

2015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指出實施全面二孩政策。

果然,“全面”這個詞的確有文章,原來開放二孩政策是階梯性的,為什麼又是階梯性的呢?再查資料知道開放二孩的政策完全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這裡就不去討論為什麼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了,因為我的注意力在一旦開放二孩政策,那麼就會有很多像優寶這樣的孩子,他們不希望爸爸媽媽再生個弟弟妹妹,結果呢,爸爸媽媽就給他們生了個弟弟妹妹,那麼這些孩子會怎麼想?又會怎麼做呢?

要不要生二胎?什麼時候生最好?一個爸爸的八年摸索思考。

二胎意見調查

由於我從事的是K12課外輔導行業,這樣就有機會接觸更多的孩子,然後我就很好的利用了這個機會,我問了不少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他們的回答主要傾向於兩種:

第一種是堅決不同意,持有這種想法的都是低年級的孩子,他們給出的理由大體上和優寶給出的理由很相似,主要還是擔心自己目前所享有的一切會因為二寶的到來變得灰飛煙滅;

第二種是無所謂甚至非常同意,持有這種想法的都是初高中這樣高年級的孩子,在高年級的孩子裡面我又將他們分為兩類:一類是成績好的同學,一類是成績差的同學。

成績好的同學給出的理由有兩個:一個是為父母著想,一個是為自己著想。為父母著想是因為他們覺得爸爸媽媽現在很孤單,自從自己上了初中、高中和父母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既然自己不能陪他們,可以讓弟弟妹妹來陪伴。

這類孩子非常懂事,他們很愛自己的父母,也很支持自己的父母,他們認為,只要是自己的爸爸媽媽想要做的事情,他們都會支持,特別是爸爸媽媽想生個二胎,他們都會極力鼓勵與支持,反而倒是這類孩子的父母,他們的思想負擔比較重,因為當他們有了二胎這個想法以後,他們就會陷入焦慮,因為他們一直在擔心自己的大寶會不同意!

糾結來糾結去,後來實在忍耐不下去了,他們帶著萬分焦慮的心情跟孩子講了,沒想到的是,大寶竟然歡呼躍雀,鼓掌歡迎,父母思想上的擔子瞬間卸下了!

那為什麼又說這類孩子還會為自己著想呢?因為他們非常羨慕那些有弟弟妹妹的同學,可以有個弟弟妹妹照顧,也可以有個弟弟妹妹關心他們。他們不知道有個弟弟妹妹的感覺是什麼,但他們可以確定,如果自己也有一個弟弟妹妹,那一定會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那為什麼成績差的孩子也支持爸爸媽媽生個弟弟妹妹呢?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完全利己!他們給出的理由是這樣的:只要有個弟弟妹妹,那麼爸爸媽媽就沒有時間、精力、心思花在他們身上,這樣他們就可以盡情的玩手機、打遊戲,想幹嘛就幹嘛,考試考的再差爸爸媽媽也沒有機會每天晚上看著他們做作業了!

為什麼低齡的孩子討厭二胎?

經過長時間的調查,我基本上可以得出凡是反對爸爸媽媽生二胎的都是小學的孩子,都是低齡的孩子,這其中不乏苗苗園的孩子。

這個結果再次引起我的深思,因為我們小時候有個弟弟妹妹很正常,完全沒有這樣的想法,可是為什麼現在的這些孩子在沒有任何人引導的情況下,就很討厭爸爸媽媽生二寶呢?

難道這是天性嗎?一個人生下來就具備的排他性、利己性、自保性的特質?可能有吧,但我對這個猜想並不滿意,我繼續思考,後來我感覺我終於找到了原因!

認知是核心原因

記得小時候,我們村每家每戶至少都是兩個孩子,多的還有三個、四個的,我也不例外,我有個妹妹,要知道那個時候計劃生育很嚴的,我的妹妹每年都要交罰款,一直交了十幾年。

記憶中的一天,我們村的村幹部和上級幹部等幾十號人一起來到了我們村,他們要拆超生的家庭的房子,他們一個村一個村的拆,這次輪到了我們村。

為什麼要拆這些超生家庭的房子呢?因為他們交不起罰款!所以只能拆他們的房子,以此來警告不交罰款的人和準備超生的家庭。

我和很多其它小夥伴們都去圍觀,有的家庭的房子已經拆了,有的家庭的房子正在被硬件撞著,女主人被別人拉著,極力掙扎卻怎麼也無法掙脫,只能躺在地上聲嘶歇裡的哭喊著:“我求求你們不要拆我們家的房子啊……”

那個時候我一直很費解,為什麼超生要交罰款?為什麼交不起罰款就要拆人家的房子?心中有很多的為什麼,可是無人能解答,因為我沒有去問任何人,只是在自己的腦海裡思考這些問題。

許久,拆房的人走了,女主人的哭喊聲也消失了,我們這一幫小夥伴就各自帶著弟弟妹妹、跟著哥哥姐姐回去了!

那個時候在我們的心中是這樣想的,我們和弟弟妹妹,哥哥姐姐是一體的,因為自從我們有記憶以來,就一直和弟弟妹妹、哥哥姐姐在一起,所以任何人都無法拆散我們!

在我們的心中弟弟妹妹、哥哥姐姐就是一個共同體,可以這麼說,我就是弟弟妹妹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哥哥姐姐就是我。

現在呢,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即使有二孩,也是和大寶相差好幾歲甚至十幾歲!

也就是說,在二寶出生之時,大寶已經具備了認知意識,他們覺得家裡的一切都是為他們服務的,你看,爺爺奶奶圍著他們轉,爸爸媽媽也圍著他們轉。

於是,這就給這些孩子們一個完整的認知,這個家的一切都是他們的,房子是他們的,汽車是他們的,衣服是他們的,玩具是他們的,爸爸媽媽是他們的,爺爺奶奶是他們的……

一旦這樣的認知建立起來,那麼這個時候如果再來一個二寶,大寶就會認為有外人入侵,這個外來的二寶就是他的敵人,所以他非常討厭這個二寶,而且還會想盡辦法趕走這個二寶!

寫到這裡,我們就非常清楚的瞭解到,在以前的孩子們的認知世界裡,弟弟妹妹是和他們是一體的,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只是稱呼不一樣而已。而在現在的孩子們的認知世界裡,弟弟妹妹是和他們分開的,我就是我,你就是你,我不是你,你不是我,後來的弟弟妹妹都是別人,都是入侵者,都是敵人,所以現在的孩子們分的非常清楚!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低齡兒童普遍不喜歡二寶的原因!一切都是認知的不同造成的!

原本我一直不理解為什麼優寶會有這樣的想法,當我弄明白了其中的緣由之後,我瞬間就明白了為什麼優寶會這麼說,這麼做!而且將心比心,如果我是優寶的話,我也會這麼說,這麼想!

完了,沒想到我現在反而站到了大寶們那一邊去了!不過寫到這裡,我忽然間為大寶們擔憂起來,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正在默默的承受著很多原本不屬於他們應該承受的關鍵詞!

可憐的大寶

在和孩子們聊天的過程中,很多大寶除了說他們討厭二寶之外,他們還說了一個事情,這個事情卻被我忽略了!因為我的注意力都在探究為什麼他們討厭二寶這個問題上,我沒有過多的在意大寶們的感受!

這個事情就是很多大寶們都提到了自私,不懂事,委屈,責備等關鍵詞,還原過後就是爸爸媽媽們自從有了二寶之後,就經常會叫他們帶二寶,可是他們本來就討厭二寶,再加上他們也不會帶孩子,所以就經常被罵!

被罵的原因我也做了歸納,主要有兩個:

一個是來源於二寶,二寶小,二寶鬧,二寶煩,二寶哭,總之就是二寶煩死了!一個如此之煩的人爸爸媽媽都受不了,更何況大寶呢!

大寶在學習,二寶去鬧騰,大寶在睡覺,二寶在鬧騰,大寶好不容易有個時間娛樂一下,結果二寶又來鬧騰,大寶考試不好心情沮喪,想靜靜的待一會,可是討厭、煩人的二寶又來了!

啊!……想想都煩,想想都氣!給你你能不煩嘛!不可能!你也會被煩的想抓狂!想發火!想打人!想逃離!……

可是,事實呢,哪怕大寶已經想抓狂,想發火,想打人,想逃離,都要給我忍著,因為只要你表現出不滿情緒,爸爸媽媽們就會罵大寶怎麼那麼自私,那麼不懂事,不知道為爸爸媽媽分憂,不知道照顧好自己的弟弟妹妹,而且還是親弟弟妹妹啊!

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就會嘮叨大寶,怎麼不像他們小時候那樣,關心、疼愛、呵護、保護弟弟妹妹呢!……

大寶受了二寶的折磨,心裡已經很委屈,可是現在不但得不到爸爸媽媽的理解,還再次受到了爸爸媽媽無端的責備,心裡就更委屈了!而且這種委屈還將會持續發生!

還有一個來源於父母,自從有了二寶,生活又開始忙碌了起來,肩上的擔子又重了起來,爸爸媽媽忙忙忙,爺爺奶奶忙忙忙,一家人原本輕鬆和諧,現在由於二寶的到來,又變的神經緊繃,矛盾越來越尖銳,衝突越來越嚴重,終於有一天,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事瞬間就可以點燃沉積在心中的怒火……

比如爸爸工作不順心,比如媽媽心裡的壓力得不到釋放,比如爸爸媽媽的溝通越來越少……

這個時候正好遇到大寶學習不認真,爸爸媽媽一頓臭罵;

這個時候正好遇到大寶考試考不好,爸爸媽媽一頓臭罵;

這個時候正好遇到開家長會被點名,爸爸媽媽一頓臭罵;

這個時候正好遇到大寶惹哭了二寶,爸爸媽媽一頓臭罵;

這個時候正好遇到大寶不想帶二寶,爸爸媽媽一頓臭罵;

這個時候正好遇到大寶頂撞爸爸媽媽,爸爸媽媽一頓臭罵;

……

總之,自從有了二寶,原本爸爸媽媽關心的大寶、疼愛的大寶、呵護的大寶、保護的大寶就再也感受不到那種感覺了!

以前考試考的再不好也沒什麼,以前即使頂嘴也沒什麼,最多爸爸媽媽嘮叨兩句,說狠了之後爸爸媽媽都要抱抱大寶,又是哄又是疼,還要說對不起,現在呢,一個不留神爸爸媽媽就發火,就開罵,而且不罵還好,一罵就往狠了罵,一罵就停不下來,最後罵累了就撂下一句狠話,自己好好在房間反省反省,然後一邊溫柔的哄著二寶,一邊帶二寶離開了,再也沒有細聲細語,再也不會回來看看自己,更別提對不起了!……

大寶的苦楚,大寶的委屈,大寶的辛酸,大寶的鬱悶,大寶的無辜,大寶的悲傷,大寶的眼淚,大寶的哭聲……又有誰在意呢!

自從有了二寶,爸爸媽媽就認為大寶已經是大人了,已經具備照顧好弟弟妹妹的能力了,已經變的懂事了,就像自己小時候那樣,可是爸爸媽媽忘記了,大寶還是個寶,他本質上還是個小孩子,他和二寶一樣,需要照顧,需要理解,需要認可,需要支持,需要關心,需要疼愛,需要呵護,需要保護,甚至大寶還需要更多的照顧,理解,認可,支持,關心,疼愛,呵護和保護,因為他眼睜睜的看著曾經擁有的一切現在都被二寶拿走了,他才是受害者,可是,這一切的一切,全被爸爸媽媽忽略了!

大寶默默的承受著自私、不懂事這些莫須有的罪名,大寶默默的承受著無端的責備,大寶心中的委屈得不到訴說,大寶心中的陰影面積連數學家都無法計算出來了!

寶寶心裡苦啊!……

所以請好好對待你家兩寶吧!

痛苦的根源

由上面我們已經知道,認知的不同導致過去的孩子和現在的孩子的思想天壤之別,那麼認知又是由什麼引起的呢?

這裡我給出的結論是年齡差,具體就是大寶和二寶的年齡差,後來我還嘗試著探索痛苦和年齡差之間的函數關係,並繪製了下圖:

要不要生二胎?什麼時候生最好?一個爸爸的八年摸索思考。

由圖像可以看出:

在一定範圍內(a≤x≤b),年齡差越大,痛苦就越大,這部分的圖像反映了低齡段的孩子對二胎的認知情況;

在一定範圍內(b≤x≤c),年齡差越大,痛苦就越小,這部分的圖像反映了高齡段的孩子對二胎的認知情況;

所以,要想降低痛苦,我們就有兩個方法,要麼減小年齡差,要麼增大年齡差。

我們先從增大年齡差開始說起。這個方法理論上是行的通的,但實際操作起來希望基本不大,因為這個時候爸爸媽媽的年齡已經蠻大了。假如媽媽28歲生大寶,差值為12歲的話,那麼媽媽生二胎的年齡為40歲,如果差值再大一點,就不用考慮了!如果差值小一點,這樣算來媽媽生二胎的年齡也要在36歲左右。

36歲這個年齡真的很辛苦了!所以我們從優生優育的角度考慮的話,如果要生二胎,肯定首選第一種方案,降低差值。同樣,假如媽媽28歲生大寶,差值為2歲的話,那麼媽媽生二胎的年齡為30歲,如果差值再大一點,媽媽生二胎的年齡在32歲左右。這個年齡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當我們明確生二胎首選第一種時,我們就會遇到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這個差值在什麼範圍類波動才是最為理想的呢?

最理想的差值

為了找到最理想的差值,我們現在要再看一看剛才的圖像,因為裡面還有一些信息被我們忽視了!

要不要生二胎?什麼時候生最好?一個爸爸的八年摸索思考。

由圖像可以看出:

在一定範圍內(0≤x≤a),痛苦與年齡差無關,也就是說,只要在0≤x≤a這個範圍內,生二胎對大寶沒有影響,這個就對應小時候的我們的認知情況;

在一定範圍內(x>c),痛苦與年齡差也無關,也就是說,只要在x>c這個範圍內,生二胎對大寶也沒有影響,這個就對應高年級學生的認知情況;

由上面可知我們已經淘汰了第二種增大差值法,那麼最理想的差值就應該在0≤x≤a範圍內,現在我們只要找到這個a的值就可以了!

經過進一步的思考與調查,我發現a的值在2.35左右波動,但2.35是一個小數,為了方便各位父母控制時間,我把a的值調整為3,也就是說,大寶和二寶的年齡差在3歲以內都是理想的。

要不要生二胎?什麼時候生最好?一個爸爸的八年摸索思考。

到底要不要生二寶?

當我們知道理想值在3歲以內,大寶的痛苦就會減少很多,但只要a存在,大寶多多少少還是有痛苦的,只是程度不一樣而已!

要想將痛苦降低到最低,那麼很簡單,就是沒有痛苦,沒有痛苦就意味著a的值變為0!那麼什麼時候a的值才會變為0呢?

只有兩種情況,一個是不生二寶,一個是生個多胞胎!

生個雙胞胎甚至多胞胎那當然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可是這個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那我們就只要思考一個問題了,那就是到底要不要生二寶!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至少有6年左右,我的大寶優優是2012年生的,生完優優之後家裡人一直催著再生個,他們的希望是再生個男娃,可是我和老婆的想法是要想帶好一個娃都很難,如果再來一個二寶,那麼每個人的生活壓力都會增加,每個人的生活質量都會降低,所以我們的決定是不生了,不管家裡人怎麼催促!

一眨眼五六年過去了,在這五六年裡,各種酸甜苦辣都遇到了,我們也都忍下來了,唯獨一件事情我們覺得過不去,那就是這些年我們陪優寶的時間太少,優寶太孤單。

隨著年齡的增長,85年出生的我今年已經36歲了,老婆也35歲了,爸爸媽媽也嘮叨厭了,不再提二寶的事情,他們已經習慣了只有一個孩子的生活了。反而是我們的想法開始改變了,覺得有必要再生個二寶,畢竟年齡大了,現在還有機會生個二寶,要是再過幾年我們再決定生個二寶,估計那個時候連個機會都沒有了!

我也跟不少家長聊過二胎這個事情,有不少家長都後悔莫及,只能望洋興嘆,和他們聊天的時候,他們的眼裡充滿了渴望,可現實是他們已經沒有這個機會了!

經過多方面的深思熟慮,最終我們還是決定再生個二寶,現在老婆已經懷孕三個月了,預產期是2021年8月17號,那時老婆36歲!

36歲的我思想有了很大的改變,如果十年前你問我要不要生二寶,我會斬釘截鐵的告訴你,不要生二寶!可是現在你要問我要不要生二寶,我會斬釘截鐵的告訴你,一定要生個二寶,而且二寶和大寶的年齡差要在3歲以內!越小越好!可以的話就差1歲,這樣帶一個的時候順便再帶一個,一石二鳥,當然,如果你能將a的值變為0,生個多胞胎,那我就要恭喜+膜拜了!

開啟美好生活

我覺得最理想的家庭成員模式是爸爸媽媽兒子女兒,現在國家已經開放二胎政策,每個新家庭都有很大的概率實現這個理想的模式!

有很多夫妻都會有和我之前相同的擔憂,害怕生了二寶之後生活的壓力會增加,生活的質量會降低,這裡我想說的是,擔心是必要的,但不是必須的。

最後我想說的是,健康、幸福、快樂與金錢無關,有錢我們就注重生活質量,沒錢我們就注重生活本身!所以,不管你有一寶,還是兩寶,甚至更多,我都祝福你們健康、幸福、快樂的生活!

要不要生二胎?什麼時候生最好?一個爸爸的八年摸索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