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病隱匿,發熱不再是新冠肺炎早期症狀?終南山還提及哪些要點

2月9日,由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領銜的“中國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徵”研究,在預印本網站medRxiv上發表。

起病隱匿,發熱不再是新冠肺炎早期症狀?終南山還提及哪些要點

截圖澎湃新聞

鍾南山等人對1099例(截至1月29日)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臨床特徵進行了回顧性研究。研究發現,新冠肺炎中超半數患者早期沒有發熱症狀,潛伏期為3天左右,最長可達24天。研究還發現,不排除存在“超級傳播者”的可能。

終南山團隊預印發布的論文中提到有哪些要點?哪些人最容易感染新冠肺炎?都有哪些症狀?目前的治療方案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新冠肺炎最“愛”中老年人,研究中發現26%患者無武漢接觸史

終南山團隊在1099名新冠肺炎患者中研究發現,483人(43.95%)為武漢當地居民。在武漢以外地區,26.0%的患者未在近期前往武漢,或者未與來自武漢的人有過接觸史。同時,僅1.18%的患者與野生動物有過直接接觸,31.30%的患者去過武漢,71.80%的患者與來自武漢的人員接觸過。

起病隱匿,發熱不再是新冠肺炎早期症狀?終南山還提及哪些要點

在確診的患者中,年齡在47歲佔半數,其中女性佔41.90%。冠肺炎可發生在整個年齡段,15歲以下佔0.9%,25.2%的患者至少有一種基礎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目前也有嬰幼兒的個別報道,但是發病率非常低。

這些數據也印證了家族聚集性發病、無症狀感染者傳播、3階段暴發模式等報道。不排除“超級傳播者”的存在。

起病隱匿,發熱不在是新冠肺炎的早期症狀

在症狀方面,發燒(87.9%)和咳嗽(67.7%)是最常見的症狀,腹瀉(3.7%)和嘔吐(5%)等消化道症狀較少見。20.9%的患者在出現病毒性肺炎前或者無病毒性肺炎的前提下,僅存在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值得留意的是,研究發現,感染者在就診時僅43.8%發燒,但住院後發熱比例達到87.9%。15.7%的患者發生嚴重肺炎。在新冠肺炎引發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中,不發熱的患者比SARS冠狀病毒感染者和MERS冠狀病毒感染者要多。論文表示,如果監測重點只關注是否發熱,這類感染者可能會被漏掉。

此外,在病毒傳播途徑方面,研究團隊發現除了飛沫和直接接觸外,在62例糞便標本中,有4例(佔比6.5%)對新冠肺炎病毒呈陽性反應,另有4名患者的胃腸道、唾液、尿液中檢測到陽性反應。研究團隊建議,在衛生措施方面,應考慮做好胃腸道分泌的汙染物傳播途徑的防禦。

起病隱匿,發熱不再是新冠肺炎早期症狀?終南山還提及哪些要點

在治療方面,分別有38.0%、6.1%、57.5%、35.8%的患者接受吸氧、機械通氣、靜脈用抗生素、奧司他韋治療。在研究中,15.74%的患者為重症患者。只有重症患者接受機械通氣治療。

18.6%的患者應用糖皮質激素,重症患者中應用率(44.5%)高於非重症患者(13.7%)。5例重症患者接受體外膜肺氧合治療。

住院期間,患者最常見的併發症為肺炎(79.1%),其次是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3.37%)和休克(1%)。

根據更大樣本量和中國各地數據,研究團隊發現與此前報道相比,新冠肺炎的致死率較低,約為1.4%。根據2月6日全國發布的官方數據,全國28018例患者的病死率為2.01%。

新增病例的持續下降,或將是疫情“拐點”

鍾南山表示,根據目前觀察的情況,新冠肺炎的病死率約為2.7%,且患者大多為中老年人,病死率雖然比普通流感強,但遠比SARS冠狀病毒、埃博拉病毒或H7N9流感病毒低。嚴格、及時地採取流行病學措施,對遏制疫情迅速蔓延至關重要。新增的病例若是再有下降,那就表明疫情形勢有好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