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其實是個,精心編織的陷阱

“忙碌”其實是個,精心編織的陷阱


原文:別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你戰略上的懶惰

我經常在朋友圈上看到有人發一條狀態,叫“要讓自己忙起來”。

心情不好了?讓自己忙起來就好了。失戀了?讓自己忙起來就不痛了。離婚了?讓自己忙起一切都會重新有的。“忙”好似一劑萬能藥,包治百病。

我有時真的很想問問這些人:忙起來又怎樣?“忙”和你那些困境又啥子關聯?忙起來你那些破事兒就會自動解決了?

還有一類人,真是不敢再叫出來玩了。 動不動“我的時間很寶貴”,吃個飯而已的時間要接8個電話。一筷子菜還沒吃完她已經轉了三條狀態,掃一眼全是教訓人的辣味雞湯。屁股還沒坐熱就來一句 “我一會兒還有個活動8點要先走,你們繼續,不用管我”。

是,我們是可以繼續,可是多掃興。就你事兒多,就你最忙。

1 “拜忙碌教” ,人人都怕自己“產能閒置”

我們這個時代,對“忙”這個狀態,有一種奇怪的信仰,可以叫“忙碌崇拜”、或者叫“拜忙碌教”。具體表現是每個人都怕自己的產能閒置,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時間利用率過低。

他們總叫嚷著人生就是賽跑,於是看哪裡都是跑道,看誰都是賽友。在自己前面的人都是堵自己路的,在自己後面的人都是來搶自己飯碗的。

這種焦慮和恐懼是如此的深入骨髓,以至於他們不得不時不時創造出一些與忙碌有關的宗教儀式,以使自己免於過度惶恐。

這種儀式重形式而不看實質,其暗藏的邏輯很奇怪,是倒果為因的,不是因為真的有事情需要自己去忙,而是堅信不能讓自己閒下來。這種想法有時頗為可愛,就和小時候讀書考試前逼著自己熬夜通宵一樣,只是給自己一點心理暗示,彷彿自己已經熬了夜,自然也就算努力過了。既然已經付出了那麼多,哪怕從公平的角度,冥冥之中老天也一定多少會給我些回報。

這個念頭很多人從學生時代一直帶到了工作後。深更半夜,地標寫字樓的office燈火通明,一群一群的年輕人耗在辦公室不回家,美其名曰現在就是拼搏的階段。明明沒什麼事情非賴著不走,這麼一來搞得其他人也走不脫,大家憋在一起糟心。

這種儀式有時候是演給老闆看,更多的時候是演給自己看。至於為什麼要加班,全忘了,而且也不重要。反正感覺周圍人都在用跑的,你就不能用走的,落最後一名就一定只有喂熊的份。

你裝忙,搞得我也只能裝忙,職場於是變成了誰比誰更忙的軍備競賽。有時為了體現出自己有在做事,便只好故意找茬,無事開會,提各種無意義的建議,還要把其他各種莫名的人拉進來email chain和電話會議陪伴自己,讓自己“忙碌”的形象得以更加深入人心。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這股風氣害苦了下面的小朋友不說,事情彼此疊加,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活兒是被這樣人為憑空創造出來的,可謂工作量的貨幣乘數。 就我所見,今天商業界的官僚主義,一點也不比體制內遜色。

2 “忙碌”其實是個,精心編織的陷阱

“拜忙碌教”還有一個變種的流派,叫做“苦難崇拜”。他們堅信著孟夫子,天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於是這群人便又開始倒果為因,用“苦”來折騰自己,以求得老天注意和垂青。 這種原始而簡單的思維和求雨是完全一樣的邏輯。這種地道的迷信,只不過因為被包裝在“自我提升”這樣的假大空概念裡,就顯得極為勵志。

於是現在到處都是一群又一群的,非要在自己不擅長,又無天分的領域裡死命折騰自己的年輕人,明明不適合,還天天給自己打氣“堅持下去”,覺得自己在錘鍊心性。這些人從來不花一點點時間去思考,自己最適合的領域是什麼,如何能多快好省的做事情,他們相信反正用苦行僧儀式把自己逼到最慘,自然會有福報。

半夜打開朋友圈,盡是這群人發的“又是凌晨到家,心裡滿滿的”、“給自己暗暗加油”,這群人每天上班路上都在聽五月天,每天要感動自己五次,但其實卻又看不到什麼卵用。 在許多人心裡,由於他已經付出了這麼多的代價,所以一旦得不到想要的結果,那種怨天尤人,覺得世界不公的埋怨也就很自然地冒了出來。

“忙碌”是一個精心編織的陷阱。“拜忙碌教”就更是一個偽概念。

忙、累,只是你自願投下去的成本,並沒有任何人許諾過,你的一切投入就一定可以獲得回報。投下去卻聽不見響兒的風險,你必須自己承擔。

看似積極進取,讓人充實充盈的“忙碌”,其實是在用日復一日的瑣碎來把人禁錮在一個無形的牢籠之中。讓你始終處在一個被優先度很高、但重要性不高的事情環繞的狀態,所有時間和精力全部被調用來應付眼前的瑣碎事務,再無法騰出腦力和時間來思考任何長期、遠期的東西。

你若處理得又快又好,那就更是隻能在這個陷阱中越陷越深。基於能者多勞的規律,可以預見的是隻會有越來越多的瑣碎事務壓給你,誰讓你幹得好呢。

於是你更加騰不開自己,完全無法回應那些優先度低的事情,哪怕這些事情從長遠來看要重要的多。這種形式主義的忙碌,會在意識層面上麻木自己,欺騙自己這顆螺絲釘正在從事著至關重要事業,整個組織都仰息依仗自己而存在,公司少了我不行。

其實,怎麼會少了你不行呢?不僅少了你行,少了誰都行。你太小看大公司組織的自我修復能力了,在這些機構的眼裡,根本沒有誰是不可替代的。

你整天在你的小辦公桌前貼報銷貼到心焦,回覆著各種毫無意義的郵件,回到家發個朋友圈“今天是充實的一天,忙到能夠讓我忘了那一切”。倒果為因,刻意把自己逼上忙碌的檔位,只能給自己帶來無盡的挫敗感和深刻的自我否定。

何況大部分人日復一日的重複性工作,只是不斷被各種瑣碎的事務捲入,和“自我提升”根本就是八杆子打不著。忙碌看似萬能解藥,除了讓你自high一下,帶來的只有假高潮。

3 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 ,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對這種拜忙碌教自然是樂見其成的,自然就是老闆了。更不用說,在許多機構中,有些職位的設置,其實就是是專門設來坑這些窮忙族的。 多做多錯可不是一句空話,每件完成的任務就是一個附帶風險的定時炸彈,乾的多了,誰也熬不過大數定理。

這世上從來沒有一個礦工,因為挖礦又快又多而能當上礦主,但這不妨礙礦主給礦工編制美妙的童話。所謂的“我辛勤忙碌的付出能夠給組織、給時代帶來不可估量的正效用”,歸根結底只是感動了自己的刻奇心理。

工蟻們從來就只是時代畫布裡一顆細小的塵埃,拜忙碌教的人終日片刻不得閒,卻未曾停下來想過自己到底有沒有在對的方向上努力。 堆砌時間和堆砌自以為是的“努力”,這種量上的積累再多,也無法引起質變。有時,必須要停下這臺忙碌的機器,重新審視,才能知道真正對的路在哪裡。

不被忽悠,才可繼續出發。隨波逐流,是最大的時間陷阱。

當你被日復一日的瑣碎圍繞時。拿出一部分“忙碌”的時間來想一想,怎樣抄個捷徑,怎樣對自己好一點,怎樣能早日跳出這個忙碌的循環。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來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