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添加手指食物 不要忽略這些問題

  在給寶寶添加輔食之後,媽媽可能會逐漸接觸到一個新名詞——手指食物。也許第一時間是一頭霧水的:什麼是手指食物?吃了有什麼好處嗎?怎麼給寶寶準備?今天就來好好理一理。

寶寶添加手指食物 不要忽略這些問題

  一、手指食物:提升手指能力+鍛鍊自主進食

  所謂手指食物,顧名思義,就是寶寶能用手抓起來吃的食物。

  有些媽媽看到這裡可能會眉頭一皺,心裡想:放著好好的勺子不用為啥非用手抓呢?而且多髒多難收拾啊!

  千萬別這麼想,給寶寶引入手指食物的好處,不容小覷。

  1、促進各項能力提升

  在寶寶抓起、捏住、咀嚼手指食物的過程中,TA的手眼協調能力、精細動作能力以及咀嚼能力都在提升。隨著手指食物的粗糙度、尺寸越來越大,寶寶各項能力都能有階梯式的進步。

  2、鍛鍊自主進食能力

  讓寶寶自己抓食物,決定自己吃什麼、吃多少,能很好地幫助寶寶學會自主進食,讓媽媽更輕鬆,不用一直追著喂。擁有自主進食能力是寶寶越來越獨立的表現,能增強寶寶的自信心。

  二、8月齡左右正式添加,堅持循序漸進原則

  那麼,什麼時候給寶寶添加手指食物好呢?各個階段添加的手指食物是否有差別?

  一般來說,從寶寶開始添加輔食之後,就可以開始讓TA接觸手指食物了。不過這階段的主要目的是讓TA熟悉手指食物,不要求TA會吃。因為寶寶很可能還不具備把食物精準送到嘴裡的能力,大多數時候都只能在那裡捏著玩。

  到了寶寶8個月左右,開始喜歡拿餐盤裡的食物來吃的時候,媽媽就可以見機行事,添加手指食物了。

  那麼,怎麼添加呢?

  其實,寶寶什麼時候能添加什麼樣的手指食物,並沒有嚴格的時間節點。只要寶寶想吃了,能嚼、能消化新的手指食物了,那麼就能更換了。

  要牢記一個原則:在質地和形狀等方面,要堅持循序漸進。

  1、質地

  一開始,手指食物的質地應滿足兩個條件:用手抓起來不會散掉,用拇指可以捏扁,比如香蕉片、南瓜條等。到後來可以選擇稍有嚼勁的食物,比如芒果條、胡蘿蔔塊。最後可以添加比較難嚼的食物,比如水煮雞胸肉、豬肉粒等。

  2、形狀

  為了方便寶寶抓握,一開始可以把食材切成條狀、片狀,到後來寶寶手指對捏能力提高,可以嘗試切成粒狀、塊狀。等寶寶小手已經足夠靈巧,就不用再拘泥於形狀,可以多添加一些形狀不規則的食物,比如餃子、雞蛋餅等。

  最後提醒媽媽們,寶寶在吃手指食物的時候,要陪伴在旁邊,觀察TA的反應,以免食物誤入氣管,發生意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