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走那麼多路,看那麼多書,人最想做的是瞭解自己

閱讀前歡迎點擊關注,一起分享,共成長!

在熱播劇《龍嶺迷窟》中胡八一帶著大金牙和王胖子來到了陝西省古藍縣,準備從李春來的手上買走所有的寶貝。到達目的地,找到賓館安頓後,三個人在洗漱的時候談論起來,準備大幹一番,被同在廁所的算命先生聽見了。

《墨菲定律》:走那麼多路,看那麼多書,人最想做的是瞭解自己

算命先生說胡八一和王胖子要大禍臨頭了,這明顯挑起了他們的好奇心。最終他們決定算一卦。日常生活中,有些人驚歎於算卦先生的未卜先知能力,會通過算命瞭解自己的未來。暫且不提這卦能有多準,其實人們都是抱著瞭解自己的心態選擇了這一步。人都想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算出一個好卦,未來似乎志在必得;算出不吉祥的卦象,人生似乎失去了所有的好運可能。

與其把所有的命運壓在不靠譜的算命人手裡,還不如多花些時間充實自己,比如多看幾本心理學的書。科學瞭解自己,才能助長自己未來做出理智決策的能力。《墨菲定律》這本書就提到了很多跟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原則、定理和規律,瞭解了這些就能避開人生的一些坑,避免踩雷。

1 墨菲定律:人生的災難,從忽視開始

墨菲定律誕生於20世紀中葉,當時的歐美國家經濟迅速增長,西方世界充滿了自信、樂觀的精神,相信人類可以戰勝一切困難。墨菲定律卻給人們敲響了警鐘:技術會日臻完美,而人始終會出錯。

如果沒有考慮到事情的全面性,只要事情有做錯的可能,那肯定會有人把事情做錯,這就是墨菲定律的精髓。

後來,人們又將墨菲定律深挖,從四個方面闡釋了內涵,如此加深後,墨菲定律簡直成了悲觀主義的論調。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性,墨菲定律恰恰是在提醒我們,要從事情的細枝末節上重視出錯的可能性,事先做好周全的預案,將盡可能多的隱患扼殺在萌芽中。

電視劇《精英律師》中有這樣的場景,顧婕身為律所的資深律師代理了顧客的案件。這個案件前期進行的很順利,但是沒過多久就發現了問題,原來所有的訴訟文件中都把“廣東省”寫成了“廣州省”,這是一個特別低級的錯誤。

《墨菲定律》:走那麼多路,看那麼多書,人最想做的是瞭解自己

這樣一份法律文件反覆被審核了很多遍,卻始終沒有人發現問題。這份案件已經在香港辦理了公證和認證手續,最後被立案庭拒收了,才發現了這個問題。因為這個錯誤,律所要重新做一套訴訟文件,而且一旦超過了訴訟時效,那麼整個律所都要為這個錯誤埋單。

這是電視劇中的情節,實際上在生活中也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墨菲定律》:走那麼多路,看那麼多書,人最想做的是瞭解自己

我是一名老師,在教學工作中我做得最多的就是教學生抓住考點,以及提醒學生注意一個知識點最容易出錯的地方。情況往往是越強調過的知識點,學生越容易忽視。這也解釋了為何越容易的題目,學生反而越不容易得分的原因。

“萬事必作於細”,不管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不能忽視事情的任何一個細枝末節,只有這樣才能降低出錯的概率。

2青蛙效應:人生的危機無處不在

溫水煮青蛙的實驗大家都聽說過,將青蛙放在沸騰的水裡面,青蛙會本能反射立刻跳出來。但是如果把青蛙放在涼水裡,然後再慢慢加熱,青蛙能感知溫度的變化卻出於懶惰,沒有立即往外跳,當水溫達到37.5攝氏度---青蛙能忍受的最高溫度時,青蛙卻失去了一躍而起的能力,最終被活活煮死。

《墨菲定律》:走那麼多路,看那麼多書,人最想做的是瞭解自己

同樣的事情作用在人身上也是類似的效果,在安逸的環境中人會麻痺了意識,失去了拼搏的動力,當危機真正來臨時只能乖乖束手就擒。人不管在什麼環境下都該有危機意識。

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已經慢慢趨於平穩,生活和工作秩序都基本恢復了正常。這可是全國人民齊心協力,醫學工作者一線拼搏,共同取得的成果。

武漢封城76天,全國人民響應號召宅家,減少外出。人們宅在家裡自然無事可做,只能期盼疫情趕緊好轉,生活秩序儘快恢復正常。有網友說宅家一個月,提前體驗了退休生活,收入減少,支出不減。這樣的生活困境不止發生在一個人身上。按照規定,疫情在家不能工作的上班族只能發放基本工資;在家辦公的上班族則可以發放正常的工資。

《墨菲定律》:走那麼多路,看那麼多書,人最想做的是瞭解自己

在倡導提前消費的今天,很多人已經習慣了用未來的錢圓今天的夢,沒想到一場疫情打亂了所有的計劃,這對於月光族來說無疑是比疫情更可怕的災難。收入減少,但是花唄、房貸、車貸、房租不會因為疫情而推遲出賬單。

我的一位親戚平時習慣了花錢大手大腳。她平時用的護膚品都是頂尖貨,像1000多元的紀梵希九宮格眼影,下單的時候手都不抖一下。她穿的鞋子均價都在500以上。去年她還專門跑到醫院花了10000元割了雙眼皮,後來又做了豐胸手術。這樣的消費習慣讓她沒有攢下任何積蓄,連應急的錢都沒有攢下。

春節前她把錢全都支配好了,分別給父母和妹妹包了紅包,沒有給自己留下多餘的錢。只要正月初八正常上班,沒多久就是發工資的日子。

結果一場疫情讓她措手不及,雖然也是在家裡辦公,事實上沒有產生任何交易,導致公司只能發放基本的工資,這些工資只能維持基本的生活,交完了房租,剩不下什麼了。

《墨菲定律》:走那麼多路,看那麼多書,人最想做的是瞭解自己

不止人要有危機意識,企業更要有危機意識。此次疫情,倒下了一批中小企業。像旅遊業和餐飲業更是損失慘重。疫情結束了,很多餐飲店直接關門大吉了。像海底撈、西貝等知名餐飲業都通過漲價來挽回疫情的損失,結果引起眾怒。

人在安逸的生活環境下一定要有危機意識,比如平時一定要存儲2到3月的生活費以備急需。同時也要不斷增長自己的技能,爭取除了主業之外能有額外的收入。而企業更要多元化經營,發展多樣化,這樣才不至於在危急時刻失去主動權。

3暈輪效應:善於看到事情的本質

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是指人們對外人的認知和判斷往往只從局部出發,擴散而得出整體印象。像我們說的以偏概全、情人眼裡出西施都可以說是暈輪效應的折射。

《墨菲定律》:走那麼多路,看那麼多書,人最想做的是瞭解自己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從武漢源頭髮展進而輻射到了全國。2020年1月23日上午10點,武漢宣佈封城。封城的消息一出,輿論一片譁然。武漢封城是李蘭娟院士首先提出來的建議,李蘭娟院士成為眾矢之的。很多人都不理解封城的決定,我當時也在想一旦封城了,老百姓的生活問題該如何解決。這樣的決定真的有必要嗎?

這次疫情遠比17年前的SARS病毒嚴重。每天看著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呈跳躍式增長,人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封城的決定無疑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疫情的擴散,李蘭娟院士的封城提議才開始得到人們的支持和贊成

隨著疫情的肆虐,鍾南山院士呼籲全國人民宅家,不要隨意外出。所謂的封城和宅家都是為了儘可能減少人員的流動,減少疫情的擴散。

現在回想起來,對李蘭娟和鍾南山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們看問題的眼光明顯比我們普通人看得更為長遠。正是有了這些院士的無私奉獻和敢為人先才取得了戰勝疫情的重大勝利。

相比娛樂圈的演藝人員,這些救人民於危難時刻的院士和醫護人員更應該成為年青一代追求的偶像和楷模。3月31日李蘭娟院士返回杭州下飛機的那一刻,被眾多人稱為“女神”,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女神擔當。

《墨菲定律》:走那麼多路,看那麼多書,人最想做的是瞭解自己

萬事萬物皆有光芒,我們更要善於穿過光芒看到事情的本質,只有這樣才不會被遮住雙眼,能在理智的思考下做出不是特別感性的決定。

《墨菲定律》一書中還提到了其他的定律,我只選取了自己體會最深的定律來跟大家分享。電影《後會無期》中有這樣一句臺詞“看了那麼多書,走了這麼多路,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我們看那麼多書,走那麼多的目的就是了解自己,靠近成功,越接近事情的本質,我們才能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人窮盡一生都在不斷的突破自己和了解自己,成功的定義不僅僅是“贏”,更重要的在於不荒廢,不輕易虛度。即使過不好這一生,我們仍要堅持讀書,堅持走路,不要讓無知成為人生最大的障礙。跳出思維的舒適區,你會有不同的收穫和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