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估價中華文明

重新估價中華文明

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清華大學李學勤李學勤先生表示,中國的古代文明很多地方被傳統觀念估計得比較遲、比較低,顯得評價不公。我們應該“走出疑古時代”,對中華文明起源過程做進一步探索,充分運用文獻研究和考古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開拓出一個古代歷史、文化研究的新局面,重新估價中國古代文明。我堅信中華文明是先知先覺的文明,文明中巨大的寶藏亟待我們挖掘。


重新估價中華文明

重新估價中國古代文明需要立足以下幾點方向:

◆探索“文明起源”,最主要的是探索起源的過程,在某一個階段形成了有分層的社會,形成了恩格斯所說的國家機器,這就是文明的起源。(李學勤)

◆發掘“核心密碼”。挖掘重現文明核心密碼,文明法脈。相信中華文化的先進性,相信中國祖先的先知先覺。這是五千年中華文化最需要挖掘的。(量子心學)

◆立足“二重證據法”。此法既規定了後來中國歷史學的發展方向,也規定了中國考古學的發展方向。

◆現代科學成果印證。藉助現代科學成果,印證中華文明先知先覺。想真正揭示歷史文化的真,除了“實”的研究,還必須有“虛”的指引,要有大膽的假設理論、猜想理論。

◆務求“經世致用”。要面向廣大學術界和人民群眾,寫簡明扼要、明白易曉的文章。文風不僅是一個文字技巧問題,也是如何跟生活、群眾相結合的問題。

李學勤先生的一個著名口號是“走出疑古時代”,圍繞這個口號,他提出了“重新估價中國古代文明”、“對古書的第二次反思”、“重寫學術史”等相關命題。


重新估價中華文明


中華文明是沒有斷流過的文明

中國古代文明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文明,講文化的傳承、創新,就是要傳承、創新中國自古以來的文化傳統。

以文字為例,我們知道甲骨文裡面有多少不同的字呢?大約四千到五千之間。沒有很準確的數字,因為學者對字的釋讀與其分合的關係沒有一致看法,可是總是在四千到五千之間。通過這個量級就可以知道當時的文字已有了很大發展,而這四千多個字還不是當時文字的全部。甲骨文是商王朝用於占卜的,內容不可能包括當時生活和文化現象的各個方面,因此不可能把所有的字都包括在內。今天我們任何學科的一本書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字都包括在內,除了字典,所以當時的字一定要在五千個以上。從這一點,大家就可以體會到商代絕對不是一種很原始的文明,文明的起源要比這個早得多。如果再加上夏代也不過就是再往前推四百年多一些,還不是我們文明的起源,還要再往上推。


重新估價中華文明

一定要藉助“地下圖書館”

郭店簡、上博簡、清華簡等就像是地下出土的圖書館,內藏非常豐富啊。利用好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前的古籍史料,這是我們現代人得天獨厚的資源。這些內容有的司馬遷也沒有看到,朱熹、王陽明等就更是看不到了。

這裡面許多思想、這裡買文化、文明有待開掘,初步已經看出這裡面蘊含著中國古代文明的高度,那是極高的文明。

竹簡中有些是子思的著作,如《五行》篇,子思和孟子講五行是戰國晚期的荀子提到的。荀子和子思、孟子學派的觀點不一樣,荀子對此進行了很尖銳的批評。《五行》篇久已佚失了,在馬王堆帛書裡發現了,在郭店竹簡裡也發現了,可見當時非常通行。這篇著作非常難讀,它講的是人的性和德之間的關係,這是很深奧的問題,不是一般民眾所能夠理解的。在郭店簡與上博簡裡面還有一種《性自命出》或者叫《性情論》,講的完全是抽象的範疇。過去我們看《論語》說“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好像孔子是不講性和天道的,其實不是這樣。《性情論》作為孔門學者的作品,過去我們根本不知道,它討論的完全是天道、性命、情性等,甚至宋明理學所討論的一些哲學概念,這裡面都討論到了,這些也絕對不是當時一般民眾所能夠理解的。《老子》也是一樣,不但有《老子》本身,而且還有解說《老子》的一些篇章,例如上博簡的《恆先》,同樣非常富有哲理性。不管是儒家還是道家,給我們展示的是一個哲學的世界,讓我們看到當時哲學思想是高度發達的。

在整個中華文明史背景下去,分析總結這些新證後的典籍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內涵,揭示民族特色,為今天的中國道路提供歷史依據,為今天的道德文化建設提供思想資源。

我們之所以著重提到清華簡中的經史類文獻,不單是因為清華簡中這些文獻所佔比例高、數量大、引人注目,更重要的是,經史類文獻本身所具有的巨大學術價值和文化意義。


重新估價中華文明


軸心時代一定有神秘能量

中華文明有五帝時代起源,經於虞夏商周早期文明發展,至春秋戰國時代而出現了大變革,迎來了文化大繁榮。學界稱春秋戰國是中華文明的軸心期,而之前的虞夏商周則為前軸心期。《易》《書》《詩》《禮》《樂》等典籍醞釀於前軸期,而《春秋》《左傳》《國語》《戰國策》《世本》以及《老子》《論語》《墨子》《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楚辭》等諸子著作則形成於軸心期。這些典籍是在人文理性精神覺醒後的中華先哲們對前兩千多年來農耕文明過程中有關民族奮鬥史、先哲智慧、集體經驗的全面總結和精煉記錄,並在此基礎上面對新的文明形態,而再一次對宇宙、社會、人生所作的哲學思考。學者們稱這些典籍為“中華民族元典”,這些民族元典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培育了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塑造了中華兒女的文化心理結構。它與印度軸心時期的吠陀經、佛經,希臘軸心期的荷馬史詩、哲學著作, 希伯來軸心時期的《舊約聖經》等一起,共同奠定了整個世界幾種不同的文明特質和文化方向。

今天。我們要藉助地上、地下的元典,藉助當代量子科學、生命科學、宇宙科學、計算機科學等,重新估價中華文明。

中華文明必將使命擔當

要認識世界文明,就離不開對中國文明的研究。探索中國古代文明,一方面對我們中華民族有重大意義,另一方面對人類文明的興起過程和人類文化的認識同樣具有重大意義。

這就是我們的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