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到一歲九個月:幽默感

❖一歲到一歲三個月——幽默感的萌芽期

對於一歲到一歲三個月孩子的幽默感,目前這類研究還不是很多。一般這麼大的孩子,只要身體沒問題,總是喜歡笑。他每天生活在愉快的氛圍裡,沒有煩惱和憂愁。即使被大人推倒在地上,也會笑得很開心;當大人裝模作樣地逗他的時候,他會開懷大笑;在玩一些遊戲的時候,他也會興奮地笑起來。

不過,這是不是“幽默感”呢?也許只能算是萌芽吧。他的微笑和大笑,與真正的幽默感不是一回事。

❖一歲半——孩子成了嚴肅的小人兒

到了一歲半,大多數孩子會以自我為中心,拒絕與別人交流;只有在自己玩耍的時候,才會自娛自樂地笑。

當遇到下面這些情況的時候,他會不自覺地笑起來。比如,當他推動了玩具或者傢俱的時候,當他故意把東西扔在地上的時候,或者用力按響皮鴨子的時候。另一種能讓他笑的情況就是:當他心情很好時,會主動向別人展示自己的玩具或者展示自己的一種動作。他會做個鬼臉給你看,或者張開嘴讓你看口中塞滿的食物。這個時候,他會微笑著對你,告訴你這是他認為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如果你碰巧看見他要把手指放進嘴裡,他會把手指移動到頭上,裝作拍頭髮的樣子。你看看,他是多麼的聰明可愛呀!通過實際觀察,我們發現,一歲半的孩子很少笑出聲來,平均六分鐘笑一次,僅限於微笑。真可以說他們完全是一群嚴肅的小人兒了。

❖一歲九個月——與大人交流成了孩子快樂的源泉

經過短短的三個月,在幽默感方面,一歲九個月的孩子已經比一歲半的孩子有了明顯改變。與大人交流,是讓他開懷大笑的主要原因。這樣的時候會越來越多,而身體的運動引起的快樂卻處於了次要地位。這個時期,對於動作大又強而有力的活動,他會表現得十分開心。比如,你把他蕩得很高,或者看到公路上飛快行駛的小汽車,或者用盡力氣把東西移動地方,這些都能讓他開心地大笑。

根據調查顯示,一個一歲九個月大的孩子,平均四分鐘微笑一次。特別是和老師交流是他最容易發笑的時候。比如,給老師指出畫冊裡的某件物品,向老師展示玩具的玩法等。從這些不難看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主動和大人交流、向大人展示物品、吸引大人對自己的關注,是他快樂的源泉。

❖孩子的智商能提高嗎?

每個父母都希望能教導出一個聰明可愛、乖巧懂事的孩子,這是可以理解的。只要我們方法得當,對孩子進行引導教育沒有任何問題。不過,現在人們經常會看到一些書籍,諸如《如何激發孩子的聰明潛質》《提高孩子智力寶典》《如何教出更聰明的孩子》《如何教孩子學知識更有效》等,總是會給做父母的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

的確,良好的教導對發掘孩子的潛能非常有益,也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個知識氛圍濃厚的成長環境。但是,要把一個一歲多的幼兒培養成全能型的“全才”,這簡直是天方夜譚。況且,孩子從孃胎裡帶來的天賦,也不會因為我們的所作所為就有所改變。

雖說市面上充斥著一些毫無內容的荒謬書籍,但也有一些書的確能夠為年輕父母解疑釋惑。這些書會詳細指導父母怎樣與孩子一起做親子游戲,怎樣和他一起玩球,怎樣與孩子交流溝通,等等。如果你是沒有任何教子經驗的年輕父母,又不知道該如何與你的小孩兒愉快相處,就一定要找這些書來看。雖然在教導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提倡父母過分刻意的說教,但毋庸置疑,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在最初為孩子創造一個對他有刺激氛圍的環境非常有益處。你要與他多說話、和他一起做遊戲、給他唱歌、讓他感覺到你對他的關愛和注意,這些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當一個一歲半大的孩子用身體感知身邊的事物時,他的大腦也沒有閒著,時時都在認知他所接觸的任何東西。此時的孩子是一個對任何東西都好奇的探險家,總在一刻不停地審視他所接觸的事物。

專門研究兒童心理學的專家費茲赫·道森說過,一開始的時候就唸書給孩子聽,是讓他們的大腦變得活躍、刺激他日後對閱讀產生濃厚興趣的最有效的方法。唸書給他聽的時間從他一歲三個月或一歲半大開始,是一點也不早的(我認為他的說法是很有道理的)。雖然當你再問他關於聽到的內容時,他會毫無感覺或者最多把書中簡單的圖片指給你看,但這種方法確實能讓孩子對書本產生良好的興趣。當然,這也要視情況而定,有的幼兒一開始就對父母唸的內容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而有的卻不喜歡聽。即便是這樣,我們還是應當經常嘗試給他讀書;如果他聽不進去,可以過段時間再試試

除了以上說的“聽書法”,還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幫助父母教導孩子:

★ 與孩子在很自然的語言環境中進行交流。舉例來說,像與其他成人說話一樣跟他說話,像與朋友在一起一樣和他大笑,偶爾對他說過的話進行重複等。

留出他自己玩玩具的時間。可以買一些適合他這個年齡的孩子玩的玩具,讓他單獨享受玩的過程。你可以在旁邊觀察,但不要時時想要參與到他的活動中來

學著發現他對什麼最感興趣,然後儘量去滿足他。有時候,孩子喜歡的可能是你和他一起發出一個聲音;有時候,他可能對一個會旋轉的車輪很感興趣。

儘量讓他自己拿一些物件給你,並和他一起觀察這個物件的特徵,這是自然而然認知事物的好方法。

可以為孩子準備一些能夠益智的玩具。比如大小不一、顏色不同的層層圈,但是不要強迫孩子一定要按照你的規則玩,要給他足夠的空間讓他按自己的方式玩。多讓孩子運動四肢,可以讓他慢慢練習上樓下樓,帶他玩鞦韆,堆起高高的積木讓他推倒然後再堆起來。

帶他到外面散步或遊玩,一邊走一邊告訴他沿路遇到的東西是什麼,比如說路邊的這棵樹很高大,對面有一位很可愛的小孩子,路上跑的是大汽車,等等。

★ 末了,有的家長可能不同意,但讓孩子適當地看一點電視,會讓他感受新奇的聲光世界,帶給他新鮮感。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幫他認知身邊的各種事物,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千萬不要像正規教學那樣規規矩矩地來完成這件事情,也不要把這項工作看作單純為提高孩子認知事物的能力去做的。你應該把它看作自然而然的事情,在無心和無意的狀態下教他認識事物,而不能強加或灌輸


一歲到一歲九個月:幽默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