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前夕,湖南省委書記去了這些地方瞻仰

湘 伴 導 讀

清明節前夕,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來到長沙市、株洲市,先後瞻仰了李維漢、許光達、肖勁光、李富春、徐特立、宋任窮、王震、楊得志、陳明仁、左權、宋時輪、耿飈、譚震林等湘籍革命家、軍事家故居(生平事蹟陳列室)。

清明节前夕,湖南省委书记去了这些地方瞻仰

3月16日下午,省委書記杜家毫在長沙縣江背鎮,瞻仰徐特立同志故居。羅新國 攝

在湖南這片紅色熱土上,誕生了毛澤東同志等一大批老一輩革命家和軍事家,孕育出3位元帥、6位大將、19位上將等202位叱吒風雲的開國將帥,他們創建和培育了人民軍隊,為新中國成立、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勳,他們的名字永遠鐫刻在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歷史豐碑上。今天,我們國家的獨立自主、民族的發展繁榮、人民的幸福生活,都離不開革命先輩的浴血奮鬥和英勇犧牲。

每到一地,杜家毫向老一輩革命家、軍事家敬獻花籃,同大家一道緬懷老一輩革命家戰鬥的一生、光輝的一生。

喝水不忘挖井人。杜家毫說,我們深切緬懷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和崇高風範,就是要堅決響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號召,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的革命精神、為民情懷和優良作風,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進取精神,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堅決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以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實幹實績實效告慰革命先輩,努力把湖南這片紅色熱土發展得更好,把老一輩革命家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清明节前夕,湖南省委书记去了这些地方瞻仰

4月1日下午,杜家毫在攸縣參觀譚震林生平事蹟陳列室。羅新國 攝

瞻仰中,杜家毫還特別提到,要不斷深化拓展青少年紅色經典教育,積極開展紅色文化紀念場館參觀活動,引導廣大青少年讀紅色書籍、憶紅色歷史、徵紅色圖文,從小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當好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實踐者,確保黨的事業薪火相傳、血脈永續。

下面,我們就跟著省委書記的足跡,一起緬懷這些革命先輩

李維漢

清明节前夕,湖南省委书记去了这些地方瞻仰

李維漢(1896年—1984年),湖南長沙縣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1918年4月,與毛澤東、蔡和森等發起成立新民學會。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開始接受並信仰馬克思主義。1922年,與周恩來、趙世炎等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不久回國,由毛澤東、蔡和森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李維漢長期主管黨和國家的統戰、民族和宗教工作,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創造性提出了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有中國特色的理論和政策,被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採納。在統戰工作上,系統地調查中國國家資本主義問題,提出經過由低級到高級的各種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主要是經過公私合營,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利用、限制、改造和和平贖買,逐步完成由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在民族工作上,提出聯邦制不適合於中國的國情,建議採取在統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主持制定《培養少數民族幹部試行方案》和《籌辦中央民族學院試行方案》,經中央人民政府通過實施。

1951年5月,作為中央人民政府首席全權代表與西藏地方政府全權代表談判,達成《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為祖國的統一大業作出重大貢獻。

許光達

清明节前夕,湖南省委书记去了这些地方瞻仰

許光達(1908年—1969年),湖南省長沙縣人,中共中央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事家。少時受徐特立、周以慄等進步教師的薰陶,思想傾向進步,參加學生運動,積極投身反帝反封建軍閥的鬥爭。192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9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許光達奉命籌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任裝甲兵司令員。當時,解放軍坦克數量少,都是從國民黨部隊繳獲的,在此基礎上組建裝甲兵十分困難。許光達首先抓兩個關鍵問題:一是按統一編制整編部隊,將原有坦克部隊整編為3個戰車師,新組建3個坦克團;二是抓幹部培養,在天津組建第一所坦克學校,又陸續組建3個編練基地和4所坦克修理廠。抗美援朝時,親自組織坦克部隊赴朝鮮參戰。1957年,為適應裝甲兵發展的需要,組建裝甲兵學院和裝甲兵工程學院,並親自兼任裝甲兵學院院長。在兵種建設上,他提出“沒有技術就沒有裝甲兵”的口號,注重理論修養和經驗總結,致力於推進裝甲兵的現代化建設。

許光達無私奉獻、淡泊名利的高風亮節感人至深。1955年人民解放軍授銜時,他聽說自己已列為大將之一,就幾次寫報告要求降格授銜。毛澤東看到他幾番讓銜的報告後激動地說:“這是一面鏡子,共產黨人自身革命的鏡子!”

肖勁光

清明节前夕,湖南省委书记去了这些地方瞻仰

肖勁光(1903年—1989年),湖南省長沙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海軍司令員。

1920年加入毛澤東創辦的俄羅斯研究會。同年進入上海共產主義小組辦的外國語學社學習,成為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1922年底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抗戰爆發以後,率部保衛邊區,粉碎日軍和國民黨的軍事圍攻,開展大生產運動,在部隊的軍事政治建設方面作出貢獻。毛澤東採納他的《游擊戰爭指導要令》基本觀點,並寫入有關軍事著作中。抗戰勝利後,參與指揮四保臨江、圍困長春、平津戰役、渡江戰役和大軍南下、和平解放湖南、衡寶戰役、解放華南等一系列重大戰略行動,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傑出貢獻。

全國解放後,奉命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主持制定了海軍建設的方針政策和長遠規劃,任海軍司令員30年,為人民海軍的艱難初創和不斷髮展,作出巨大貢獻。他運用毛澤東軍事思想,借鑑中外海軍和海戰的經驗,不斷完善中國海軍的組織建設和技術建設,第一次確定中國北海、東海、南海三大海區和海面、海空、海底立體防禦的戰略體系。他指揮人民海軍收復了除臺、澎、金、馬外的沿海島嶼,執行海防作戰任務。

李富春

清明节前夕,湖南省委书记去了这些地方瞻仰

李富春(1900年—1975年)湖南長沙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國家計委主任。

1920年2月,與李維漢、張昆弟等組織勤工儉學勵進會,後改名工學世界社。1922年,與周恩來、趙世炎等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1923年轉為中共黨員,並參加黨總支的領導工作。

早在抗日戰爭時期,李富春就從事過黨的經濟領導工作。新中國成立以後,轉到財政經濟戰線領導崗位上,是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奠基人之一。他協助周恩來、陳雲等,並與李先念等主持計劃工作和財經工作;在中央領導下,與陳雲主持編制和組織執行中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1960年8月,提出重要意見,協助周恩來制訂“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對戰勝當時的嚴重困難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領導經濟建設中,強調從中國實情出發;強調經濟建設要切實注意綜合平衡,正確處理好生產和生活、積累和消費、工業與農業等之間的比例關係,做到有計劃按比例地發展國民經濟;強調經濟效益,絕不能用高消耗、低質量來換取高產量、高速度。他在領導經濟工作時,注意學習新的知識,注意調查研究,善於總結實踐經驗。李富春一生簡樸,廉潔奉公,晚年將自己和夫人蔡暢長年積蓄的10萬元錢全部交了黨費。

徐特立

清明节前夕,湖南省委书记去了这些地方瞻仰

徐特立(1877年—1968年)長沙縣江背鎮人,中共中央委員,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教育家。

1906年開始從事教育工作。毛澤東、田漢等都是其學生。他先後創辦了梨江女校、長沙師範學校、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他教學生知識,更教學生怎樣做人,把求學與愛國有機地統一起來。

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任教育人民委員部副部長、部長,籌劃創辦列寧師範學校、列寧小學,成立掃盲協會、識字委員會、夜校,親自組織教材編寫工作,為根據地教育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雖年逾古稀,仍以主要精力領導著新中國的教育事業。發表《在教師節談新民主主義教育》《普通學校的思想教育》《教育講座》等系列文章,對新中國教育工作者的任務、本質等問題,進行全面而系統的論述,努力促進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徐特立是中國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毛澤東曾說:“我在湖南第一師範求學時,最敬佩的有兩位老師,一位是楊懷中先生,一位是徐老。”毛澤東不僅把他視為自己青年之師,而且把他視為終身之師,說:“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宋任窮

清明节前夕,湖南省委书记去了这些地方瞻仰

宋任窮(1909年-2005年),原名宋韻琴,湖南瀏陽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青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1927年,宋任窮隨部隊上了井岡山。1928年冬,敵人開始重兵圍剿井岡山根據地。為保存革命力量,彭德懷等決定撤離井岡山,另闢新的根據地。宋任窮率領特務連作為後衛,負責斷後。由於眾寡懸殊,特務連被打散。宋任窮以堅強的革命意志,於1930年2月重新找到紅軍。

1938年3月,宋任窮率騎兵團和一個獨立支隊奔赴冀南,開闢平原抗日根據地。1942年至1943年,日軍經常組織大規模的“掃蕩”“合圍”,抗日根據地被嚴重分割。當時還遇上了罕見的自然災害。時任冀南區黨委書記、行署主任兼冀南軍區政治委員的宋任窮,帶領不足200人的少數機關幹部和直屬隊堅守根據地,一邊打仗,一邊要解決吃飯問題。為此,他們走遍附近的村村縣縣,積極組織生產自救。冀南老百姓親切地稱他為:“咬牙幹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中共雲南省委書記兼雲南軍區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副書記兼西南軍區副政治委員、西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同時,還任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56年11月,宋任窮任第三機械工業部(後改為第二機械工業部)部長,是我國原子能事業大規模建設時期的主要領導者。1960年9月,任東北局第一書記、瀋陽軍區第一政委。1965年1月和1978年3月相繼當選為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82年9月當選為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85年被增選為中顧委副主任。

王震

清明节前夕,湖南省委书记去了这些地方瞻仰

王震(1908年-1993年),湖南瀏陽人。1927年加入共青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等職。

革命戰爭年代,王震參加了湘贛蘇區、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鞏固工作,率部參加長征並勝利到達陝北根據地。

抗日戰爭時期,他擔任八路軍120師359旅旅長兼政治委員,率部在山西抗日前線英勇作戰,在南泥灣開展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抗日戰爭勝利後,他協助李先念成功指揮了中原突圍,參加指揮了呂梁戰役、汾孝戰役和保衛陝甘寧邊區、保衛黨中央的戰鬥。

1949年11月,王震任中共新疆分局書記,新疆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代理司令員兼政委。1950年1月,王震發佈駐疆部隊一律參加生產的命令,拉開了解放軍屯墾戍邊的歷史大幕。錢從哪裡來呢?王震對軍隊的要求是,“老辦法,節衣縮食,先從軍隊做起……”在新疆,王震組織建設八一鋼鐵廠,還從監獄裡保出解放前受到不公正對待的地質專家王恆升,請他創辦六道灣露天煤礦。

1953年,王震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司令員兼政委,以最快的速度組織新建了黎湛、鷹廈兩條鐵路。1955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國防委員會委員,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1956年任農墾部部長。組織廣大軍墾戰士艱苦創業,建立了西北、東北、華南、海南、雲南等幾大墾區。

“文化大革命”中,他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協助周恩來、李先念抓經濟建設做了大量工作。

1975年後,任國務院副總理,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1982年4月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後。1988年在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楊得志

清明节前夕,湖南省委书记去了这些地方瞻仰

楊得志(1911年-1994年),湖南醴陵(今株洲縣)人。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總參謀長。

1920起,楊得志擔任中國工農紅軍排長、連長、團長、副師長、師長,參加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和長征。長征途中曾組織“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

抗戰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15師685團團長,1937年9月指揮部隊參加了平型關戰役。楊得志奉命率團秘密進入指定地域打“蛇頭”。他率領戰士們在拂曉前趕到了伏擊地點,當日軍的頭幾輛汽車開到山腳下時,楊得志打響了第一槍。頓時,機槍、步槍、手榴彈一齊開火,指戰員們暴風驟雨般地向敵人衝去。“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本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楊得志的六八五團在這次戰役中殲敵500多人。

1947年11月,指揮部隊發起石家莊攻堅戰,僅用一週時間,攻克全城,開創了人民解放軍奪取堅固設防城市的先例。後率部參加了平津戰役,攻克新保安、太原等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1958年9月的一天,一名佩戴列兵銜、揹著揹包的老兵,來到濟南軍區駐徐州某部六連報到。他叫“楊紹起”,被分配到二排四班。在此後的一個月裡,“楊紹起”每天和戰士們一樣摸爬滾打,白天去訓練場進行射擊練習,晚上站崗放哨。他就是響應毛澤東主席和中央軍委的號召下連當兵的時任濟南軍區司令員的楊得志上將。

陳明仁

清明节前夕,湖南省委书记去了这些地方瞻仰

陳明仁(1903年-1974年),出生於湖南醴陵。湖南和平起義將領、原國防委員會委員、原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

1924年進入黃埔軍校學習,1925年1月從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接連參加了第一、二次東征等重大戰役。1925年10月,在第二次東征攻打惠州戰役中,青年陳明仁置生死於度外,帶病衝鋒在前,擔任敢死隊長,憑一支駁殼槍、四枚手榴彈,冒著炮火爬雲梯攻上易守難攻的惠州城牆,將旗幟插上城樓,從此英名遠揚。

抗日戰爭期間,陳明仁先後率部參加江西九江、廣西崑崙關、滇西緬北、柳州、桂林的對日作戰。在廣西桂南會戰中,桂南戰場指揮官為求保存實力,曾下令在抵擋不住日軍攻擊時可以退卻。陳明仁拒絕執行這一命令,率部孤軍苦戰,多次與衝上來的日軍展開短兵相接的白刃格鬥,打退日軍的進攻。

面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大軍南下的大勢,陳明仁本著“湖南老百姓叫我怎麼辦我就怎麼辦”的精神,下定了和平起義的決心,斷然與國民黨集團決裂,毅然投向人民。1949年8月4日下午,他與程潛等人發佈起義通電,宣佈“加入中共領導之人民政權”,使飽受戰爭摧殘的湖南免受一場刀兵之災。

湖南和平解放後,1955年9月27日,陳明仁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榮獲一級解放勳章。

左權

清明节前夕,湖南省委书记去了这些地方瞻仰

左權(1905年-1942年),湖南醴陵人,黃埔軍校一期生,是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高級將領,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1925年2月,左權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赴蘇聯,先後在莫斯科中山大學、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30年回國後到中央蘇區工作,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和長征。

抗戰爆發後,左權擔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八路軍前方總部參謀長,協助朱德、彭德懷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開展敵後游擊戰爭,粉碎日軍多次殘酷“掃蕩”,威震敵後。1940年秋,左權協助彭德懷指揮著名的百團大戰。1941年11月指揮八路軍總部特務團進行黃崖洞保衛戰,經8晝夜激戰,以較小的代價殲敵千餘人,被中央軍委稱為“‘反掃蕩’的模範戰鬥”。

左權的軍事理論修養深,善於總結經驗,毛澤東贊他“左權吃的洋麵包都消化了,這個人硬是個‘兩杆子’都硬的將才啊!”周恩來稱讚他是“一個有理論修養同時有實踐經驗的軍事家”。

左權為創建並鞏固華北抗日根據地,發展壯大人民抗日武裝,為八路軍的全面建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然而,1942年5月,日軍對太行抗日根據地進行“鐵壁合圍”大“掃蕩”,25日,左權在山西省遼縣麻田附近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時壯烈殉國,年僅37歲。

宋時輪

清明节前夕,湖南省委书记去了这些地方瞻仰

宋時輪(1907年-199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軍事科學院院長,湖南醴陵北鄉黃村人。宋任窮、廖漢生、張震三位開國將軍曾撰文如此評價宋時輪將軍:“他既是一位功勳卓著的戰將,又是一位軍事教育訓練專家、軍事科技研究工作的卓越領導者和造詣頗深的軍事理論學者,對革命戰爭和我軍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1933年2月第四次反“圍剿”鬥爭中,在江西宜黃的黃陂地區,宋時輪指揮所部與兄弟部隊並肩作戰,一舉全殲國民黨軍第52師,俘師長李明。隨後,他又率部連續作戰,殲滅國民黨軍第59師並俘師長陳時驥。

1937年底到1938年中旬,宋時輪支隊在同蒲線以西、京綏線以東,同日軍進行大小戰鬥百餘次,擊毀日軍汽車390餘輛,殲滅日軍2000餘人,成功地在極短的時間內創造了晉西北持久抗戰的根據地,在補充了自身的同時,多次粉碎了日軍的進攻。

1950年11月27日,宋時輪在抗美援朝中指揮第9兵團第27軍全殲“聯合國軍”美第7師第31團(加強團),創造了人民解放軍有史以來唯一一次消滅美軍建制團的紀錄。在第二次戰役中指揮東線作戰,共殲“聯合國軍”1.39萬餘人,給美“王牌軍”陸戰第1師以沉重打擊。

新中國成立後,宋時輪是中國軍事百科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在他的組織領導下,高質量完成了編纂任務,為中國軍事百科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耿飆

清明节前夕,湖南省委书记去了这些地方瞻仰

耿飈(1909年-2000年),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曾任國務院原副總理,中央軍委常委、秘書長等職務。他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立下赫赫戰功,又在新中國成立後轉型成為外交家,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唯一一位沒有被授予解放軍軍銜的國防部部長。

耿飈是湖南省醴陵縣北鄉嚴家沖人,7歲時隨父母逃荒到湘南常寧縣水口山,13歲到鉛鋅礦當童工,1925年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8月,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耿飈立下了許多戰功,可謂十分善於打仗,善於用兵,善於談判。在解放戰爭時期,先後組織參與了正太戰役、青滄戰役、保北戰役等眾多戰役,都取得了重大的勝利,為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

1950年初,黨中央決定調耿飈同志到外交部工作,開始了他長達20多年的外交生涯。至1971年,他先後擔任中國駐瑞典王國大使兼駐丹麥、芬蘭公使,駐巴基斯坦大使,外交部黨委委員、副部長,駐緬甸、阿爾巴尼亞大使等職。

1978年3月,耿飈任國務院副總理,1979年1月,任中央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秘書長,1981年3月任國防部長。1980年7月,他根據鄧小平關於軍隊要“消腫”和改革體制的指示精神,主持制定了《中央軍委關於精簡整編的方案》,也就是百萬裁軍方案。

譚震林

清明节前夕,湖南省委书记去了这些地方瞻仰

譚震林(1902年—1983年),生於湖南攸縣城關鎮一個普通工人家庭,曾任中共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1927年冬,工農革命軍攻佔茶陵縣城,譚震林被推舉為茶陵工農兵政府主席,年底隨工農革命軍撤離,在毛澤東的領導下投入創建井岡山根據地的鬥爭。整個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譚震林是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和優秀紅軍指揮員。

抗日戰爭時期,譚震林主要負責江南地區的抗日,先後擔任新四軍第二三支隊副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譚震林同粟裕指揮部隊作戰40多天,完成華中戰場作戰任務後揮師山東;任華中野戰軍第一副政委,指揮內線“兵團”取得膠東戰役的勝利;同許世友指揮發起膠濟線西段戰役、濰縣戰役、兗州戰役、濟南戰役。

建國之初,譚震林任浙江省委書記、省人民政府主席、省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並主持華東局工作,順利完成接管建政、清匪反霸工作。

1954年,譚震林擔任中共中央副秘書長,國務院副總理等要職。

譚震林有個外號叫“譚老闆”,源於做地下工作的時候,化裝成老闆,穿著長袍,戴著禮帽,潛入蘇南地區,“老闆”的稱謂,自此而始。直到全國解放後,連毛主席見了他也叫他“譚老闆”。

湘伴君綜合整理自湖南日報、百年湘潮網等。

部分照片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提供。

清明节前夕,湖南省委书记去了这些地方瞻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