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負債率越來越高,用貸款撐起的“精緻人生”有何意義

“精緻”、“現代”、“時尚”、“潮流”,似乎只要打上這些標籤,年輕人就會蜂擁而至,毫不猶豫地在此類產品上揮金,甚至背上鉅額的債務也在所不惜。他們聲稱這是對自己的投資,這是對自己未來的規劃,這是“上進”的象徵。

可當我們將目光轉向所購買的商品時,卻發現它們因許久沒使用而佈滿灰塵,除了剛到貨的那幾天,似乎自己就再也沒用過。說來這些東西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而購買的,但若是沒有使用的話,哪裡談得上是“改善生活”呢?一款總使用次數不超過10次的商品,卻要分成好幾個月的貸款或花唄來還,這就樣的生活哪裡還能稱得上精緻呢?

年輕人的負債率越來越高,用貸款撐起的“精緻人生”有何意義

1 被成功學和消費主義洗腦的年輕人

當前年輕人負債率越來越高的原因,無非就是兩點,成功學和消費主義。成功學首先確定“投資自己”的大方向,然後消費主義再進行各方面言論的落實,其最終的目的就是拉攏年輕人消費,讓更多的年輕人掉進消費主義的陷阱裡。

這些言論有一套屬於自己完整且“自洽”邏輯思維,即為何“為何你不成功?是因為你沒錢,你沒錢就應該去消費,投資自己,提升自己,這樣你就能走向成功,如果你在消費後還是沒有走向成功,那就意味著你消費投資不夠多,你要再進行消費,這樣才能走向成功。”

許多年輕人涉世不深,很容易被“成功學”和“消費主義”的言論帶偏。而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剛進入大學的大學生,他們對於社會一無所知,對於外面的世界極其的嚮往,對於“成功學”和“消費主義”完全沒有戒心,甚至認為是“真理”。

年輕人的負債率越來越高,用貸款撐起的“精緻人生”有何意義

商家和平臺看出大學生特別渴望成功的矛盾,大力對大學生灌輸“成功學”和“消費主義”,引導大學生在各種方面進行大額消費,並宣揚“提前消費觀”。

小編在這舉一個成功學和消費主義最典型的言論:“你怎麼忍心在你最年輕貌美的時候用如此廉價商品糟蹋自己呢?”

這句話的殺傷力太強,許多大學生根本抵擋不住這一層的“糖衣炮彈”,在消費主義面前屈服了。但大學生的生活資金有限,家裡提供的開銷哪裡能支撐的住消費主義的侵蝕?於是校園貸這一“成功學”和“消費主義”結合的產物便出現了。

年輕人的負債率越來越高,用貸款撐起的“精緻人生”有何意義

2 成功學和消費主義的自相矛盾的地方

成功學和消費主義其實有很多地方是經不起推敲的,因為他們若是要把自己的邏輯“自洽化”,就必須迴避許多觀點問題,比如說,為什麼消費後就一定能成功?為什麼學習了這些特質就能成功?成功什麼時候可以量化了?

我們常說外行人指點內行人幹活不好,但成功學難道就不是外行指點內行嗎?當前的成功學,如果將其系統化地歸類,便可發現他們第一目的其實就是“賣書”,並無其他明確的觀點。以某個不恰當的比喻來說,當前的成功學不過是寫書的作者就像寓言故事裡的農夫一樣,他們對於成功人士的幻想就如農夫對皇帝的幻想一般可笑。所謂成功人士必備的某些特質,就如農夫幻想皇帝是用金鋤頭耕地,可笑至極。

至於消費主義的觀點,其實也是很好理解。在最年輕的時候不能虧待自己,那麼在之後的日子中就能虧待自己了?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等養成高昂的消費習慣後,再想對消費主義說“不”就成了件極其困難的事。

年輕人的負債率越來越高,用貸款撐起的“精緻人生”有何意義

3 如何拒絕成功學和消費主義

其實在面對成功學和消費主義的進攻時,我們可以捫心自問:家裡有礦嗎?有人幫自己還校園貸/花唄/白條/信用卡嗎?這個東西買來除了發朋友圈點贊還有其他作用嗎?這些書買來除了墊桌腳外還有其他作用嗎?

朋友們,千萬不要被消費主義的話所欺騙,千萬不要被所謂的錢只會越來越不值錢的言論所迷惑,把自己的錢用來進行不切實際的投資。所有勸導你投資的言論都可以理解為另外一種的消費主義,避險能力根本沒有他們所說的那麼高,甚至某些“投資”的風險比炒股還要高,臭名昭著的“比特幣”就是其中之一。

朋友們,儲蓄是人民群眾保值自己錢財的最好手段,沒有其他。您的錢雖然沒有您想像的那麼多,但也不是您想像地那麼少,把錢儲蓄起來,不僅是對自己的負責,更是對家人的負責。

而在飲食方面,所謂便宜無好貨,但凡吃的,如果吃不起貴的,也不要吃便宜的(高端以下)。所謂的牛排、刺身及海鮮等,越便宜越代表他們的品質不可控,別因為看似“高貴”的食物損害了自己的身體,更別因為一時的衝動而選擇用信用卡/花唄來吃天價洋食。洋食餐廳並沒有你所想象的那麼高貴,中餐也沒有你所理解的那麼低賤。

年輕人的負債率越來越高,用貸款撐起的“精緻人生”有何意義

所謂精緻且價格高昂的日料

言而總之,望廣大的年輕人能夠早日脫離成功學和消費主義的侵蝕,儘早擺脫高負債率的陰影,早日獨立自主地在社會中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