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創投樑頴宇:11年投出50個億,中國醫療業頭號“捕手”的奇遇

啟明創投梁頴宇:11年投出50個億,中國醫療業頭號“捕手”的奇遇


在中國,女性創業者正在成為創新創業的重要力量,在互聯網領域,女性創業者的比例已經達到55%,而在全球,已經有超過1億的商業女性領導者。無論是女性創業者、高管,抑或是女性投資人,她們正在用自己獨特的商業思維,來思考、影響並改變著這個急劇變化著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這是創業邦“2020年最值得關注的女性投資人"榜單中的第2篇。以下,enjoy~



採訪 | 曲琳、鄧雙琳

作者 | 鄧雙琳

圖片設計 | 李斌才


“藥神”陸勇在印度購買仿製藥的故事發生於2003年。在此之前,印度的仿製藥產業已經發展了半個世紀,而同一時期的中國,製藥行業剛剛從空白髮展到初現雛形。


也是2003年,在美國讀完MBA,正擔任PacRim風險投資公司投資合夥人的梁頴宇有感於中國腫瘤治療的不盡如人意,決定回國創業。


2006年,Gary Rieschel與鄺子平(兩位均是啟明創投創始主管合夥人)成功募集到首期基金,在正式宣佈成立啟明創投之前,Gary找到老朋友梁頴宇,邀她加入,做醫療健康方向的合夥人。


醫療健康行業的投資耗時漫長,特別是原研藥的研發,從立項、臨床再到正式生產上市,需要短則5年、長則15年的時間和數億美元的投入,當年VC們都不願意花費這麼長的時間等待,更何況2006年正是互聯網的當紅期。


但梁頴宇卻回答,好啊,沒問題。


2020年,醫療健康成為最當紅的投資風口,啟明創投是中國頂尖的醫療投資機構,而梁頴宇則成為公認的中國醫療行業頭號“捕手”。


十幾年來,她和她的團隊累計投資了超過100個醫療項目,其中不乏甘李藥業、再鼎醫藥、貝瑞和康、啟明醫療、康希諾生物、Schrödinger這樣的佼佼者和明星企業。4月9日,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情況下,啟明創投更是逆勢宣佈完成第七期美元基金的募資,新基金的規模為11億美元,專注於醫療健康和TMT兩個領域的早期投資,由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鄺子平、梁頴宇、胡旭波和Gary Rieschel領導。

這一切在如今看來是那麼順理成章,而在當時又是那麼冒險。

梁頴宇性情隨和坦然,交談中能感受到她是一位溫和又得體的女士,但實際上,她是一位探險家,

“探險”二字貫穿了梁頴宇的職業生涯。她的很多決定在當時看起來都很驚人——例如,在中國醫療創投事業幾乎還是一片荒蕪時選擇做醫療投資;又例如,加入啟明創投後投的第一個案子,是已經連續三年沒有增長的甘李藥業。


啟明創投梁頴宇:11年投出50個億,中國醫療業頭號“捕手”的奇遇

“冒險”背後是前瞻


啟明創投梁頴宇:11年投出50個億,中國醫療業頭號“捕手”的奇遇

決定投資甘李藥業的時候,在前兩次投資決策委員會上,大家都不同意,連投資經理都勸她不要投,梁頴宇堅持自己的判斷,以一己之力據理力爭,終於在第三次會上說服了大家。

大家的質疑在於,當時市場上已經有眾多藥企聚集在胰島素行業,為什麼還要投一個胰島素公司,並且甘李藥業的業績一直停滯不前,連續三年業績沒有增長,每年只有幾百萬的利潤。從投資角度來說,實在不是一個理想的投資標的。

當時國內胰島素市場還停留在第二代胰島素時代,這代藥物每日需注射兩次,並且會帶來較大的低血糖風險。而升級後的第三代胰島素中的長效藥每日僅需注射一次,且能夠降低低血糖風險,為糖尿病患者帶來極大便利。

在當時,第三代胰島素在美國和歐洲市場佔比達到了70%,而國內市場佔比只有3%,但正是這3%,堅定了梁頴宇投甘李藥業的決心:“甘李藥業是當年中國唯一一個做了,並且敢於把這件事做到跟美國同步的企業。”

就這樣,啟明創投成為甘李藥業最大的投資者。如今甘李藥業仍然是國內唯一一家胰島素全產業鏈的藥企,並且打破了中國胰島素市場被外企壟斷的局面,在俄羅斯、印度、巴西等二十餘國家獲批上市,利潤從當年的每年幾百萬飆升至上億。

問及梁頴宇最冒險的投資經歷,除了甘李藥業,她提起最多的還有再鼎醫藥。

梁頴宇投資的時候,再鼎醫藥團隊只有兩個人。當時大部分機構沒有投新藥研發的想法,剩下的一些機構做了詳細調研,但不知道該怎麼投,最終不了了之。

而梁頴宇非常認同再鼎醫藥創始人杜瑩的理念與方向,再鼎醫藥還只是一個idea時就果斷拍板投資。短短18個月後,再鼎醫藥就已經引進了5款海外頂級藥品,並且創造了一個國內醫藥公司在海外上市的奇蹟:2017年9月20日,成立僅3年的再鼎醫藥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成為國內醫藥行業第一家在未產生銷售收入前,以超過10億美元市值上市的企業。發行價為18美元,當日報收27.93美元,全天漲幅達到55.17%,首日收盤市值達13.11億美元,目前市值已經幾乎翻倍。

再鼎醫藥獨特的商業運作VIC模式(VC+IP+CRO)也備受市場認可,一度被稱為 “再鼎模式”。在此之後,上百個公司都開始做這件事情。

在當下的環境看到這些投資案例可能並不令人太驚訝,但在當時,香港的股票市場還未改革,中國的科創板也沒有推出,投資者投資新藥公司之後唯一可以退出的地方就是美國資本市場,而當時中國與美國相比,醫藥研發至少落後10~15年。梁頴宇敢投,說明她做好了長期持有的準備,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正是她作為早期投資人的魄力所在。

對於投資人來說,這種大膽的冒險經歷有一個更美妙的名字,叫前瞻性。顯然,梁頴宇是一位經得起時間驗證的、極具前瞻性的投資人,而這份前瞻性正是源於她對於醫藥創投行業的專業度。

啟明創投梁頴宇:11年投出50個億,中國醫療業頭號“捕手”的奇遇

回報不是唯一標準


啟明創投梁頴宇:11年投出50個億,中國醫療業頭號“捕手”的奇遇

回報不是梁頴宇判斷項目的唯一標準,她樂於去尋找那些能夠真正推動中國醫療事業發展、真正能夠滿足民生需求的項目。

身為一位母親,梁頴宇對於兒童醫療事業有著天然關切的情懷。當年國內兒童疫苗頻繁出事故,究其根本是進口疫苗太貴,而本地疫苗質量又達不到世界水平。梁頴宇知道,她必須要去解決這個問題。

在當時,很多一級市場的投資人都覺得疫苗難投,有人勸梁頴宇“不要投,一定會虧錢的”,但梁頴宇堅持要找到最好的團隊,她的前瞻性讓她篤信,未來的疫苗市場一定會被認可。

梁頴宇看遍了當時國內每一家疫苗公司,最終鎖定了她想要投資的疫苗公司——康希諾生物。康希諾生物的主要業務是疫苗的研發及生產,目前產品包括多價腦膜炎結合疫苗、組分百白破聯合疫苗、新型肺炎蛋白疫苗、新型結核病疫苗等多個自主創新的生物製品,其研發出中國首個埃博拉病毒病疫苗,該疫苗也是亞洲第一個獲批准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

“如果國內有一群研發人員可以研發出最高質量的兒童疫苗,價格比較便宜,中國和其他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孩子們也會受益。”這是梁頴宇投資的初心。

目前,康希諾生物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苗的研發工作。

諾爾康是中國第一家、全球第四家可以生產人工耳蝸的公司。投資諾爾康之前,梁頴宇一直在關注聾人在線的網站,很多家長期待人工耳蝸這個產品可以投入使用。而諾爾康創始人的願望是設計一個人工耳蝸產品,比進口的更便宜,讓發展中國家的小孩可以用到。這個想法讓為人母的梁頴宇感觸頗深。

目前,整個中國有300萬耳聾兒童。人工耳蝸是當今耳科醫學領域根治重度耳聾或全聾的最有效的醫療器械,但是由於平均每套高達20萬的價格而難以普及。諾爾康人工耳蝸主要原材料採用美國FDA認證的最高等級的材料,產品性能不僅可以媲美國外幾家公司的高端產品,在有些指標上甚至更優,但價格僅為同檔進口產品的三分之一,而且產品升級及維護等長期使用費用僅為進口耳蝸的一半甚至更低。

賺錢,甚至賺“快”錢,都不是梁頴宇的目的,

“為全球的病患創造或提供一些更好的藥、更好的醫療器械和服務,這才是我們的定位。”梁頴宇說。


啟明創投梁頴宇:11年投出50個億,中國醫療業頭號“捕手”的奇遇

有遠見的創始人是企業的靈魂


啟明創投梁頴宇:11年投出50個億,中國醫療業頭號“捕手”的奇遇

投資人看項目的大方向無非為兩類:一是看人,二是看事。在梁頴宇看來,有遠見的創始人是醫藥企業的靈魂。

再鼎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杜瑩被稱為“中國生物藥界教母”,是中國生物醫藥科技創新的先鋒,許多業內人士都佩服地叫杜瑩“大姐”。2001年,杜瑩從美國輝瑞回到張江,一手奠定香港和記黃埔集團在中國醫藥市場的根基。2011年,杜瑩離開和記黃埔,加入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專門投資醫藥健康行業,並投資了包括貝達醫藥在內的四個醫藥界極具影響力的項目,取得了很高的收益。

梁頴宇與杜瑩認識許久,十分佩服杜瑩的能力和眼光,在她看來,杜瑩是這一領域罕見的人才。因此,當杜瑩下定決心再次創業時,梁頴宇毫不猶豫地給予了鼓勵與支持。

同樣地,甘李藥業的創始人甘忠如博士也是靠魄力獲得了梁頴宇的欣賞。有一件事讓梁頴宇印象頗深,甘李藥業在某段時期被同行訴訟,對方公司請了9個律師做代表,陣仗很大。甘忠如陣腳不亂,淡定地告訴梁頴宇,最懂公司的人就是他,他要單槍匹馬地去法庭應訴。最終,沒有找律師,也沒有承擔訴訟費,甘忠如打了一場勝仗,保護了甘李藥業的專利。“他是個很有魄力的人,我們很幸運投到了他”,直到現在提起這件往事,梁頴宇都讚歎不已。

“堅持”也是能夠打動梁頴宇的品質之一。啟明醫療創始人訾振軍第一次和梁頴宇見面時,拿的是第一代產品,梁頴宇和團隊認為第一代產品還不夠完美,或許多做些研究,下一代會更好。

訾振軍拿著產品回去和團隊埋頭苦幹。三年後,梁頴宇接到了訾振軍的電話,電話那頭,訾振軍說自己第三代的產品已經進入臨床了,這讓梁頴宇感到驚訝。更讓人意外的是,訾振軍說目前有很多投資者感興趣,但他們還是想跟啟明創投合作。

最終,啟明創投以唯一投資人的身份進入啟明醫療。這當然不只是因為“重名”的緣分——訾振軍是一位連續創業者,在商業化方面很有經驗,成立啟明醫療以來,訾振軍一直在“死磕”國際頂尖的技術之一——經導管人工心臟瓣膜。


3000多個日夜的付出後,中國首個經導管人工心臟瓣膜產品終於正式上市,為數百萬老齡患者帶來新的治療可能。該產品是第一個在進口同類產品之前獲批的中國製造的心血管疾病創新器械,填補了中國市場空白。而啟明醫藥也在2019年登陸港股,為啟明創投帶來了不錯的回報。

梁頴宇欣賞的是訾振軍十年磨一劍的勇氣,訾振軍則看重梁頴宇和啟明創投的專業性和遠見。“最好的關係是相互成就”,這句話在梁頴宇和她看重的創始人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對於投資項目的選擇,梁頴宇的標準除了創始人要有遠見,還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擁有優勢產品或服務,以及有一支精幹的團隊。

梁頴宇的職業生涯是從投資人到創業者,又從創業者切換到投資人,身份的轉換使得她對醫藥行業有更多維度的認識,對投資的創業者也有更強的同理心。在她看來,一來,有過創業經驗的投資人更加了解行業,在判斷項目的時候能夠更加從容;二來,有過創業經驗的投資人更能理解創業者的處境並給予恰當的幫助。

梁頴宇對投資企業十分用心,她不僅利用最好的資源和人脈幫助這些企業,平時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研讀被投企業相關領域的大量專業資料,如專業醫療期刊雜誌和醫學論文。用她的話來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沒有DNA,五年前沒有基因編輯,三年前沒有基因測序,所以要做醫療投資,就要一直學習”。

在梁頴宇的身上有許多標籤,她是《福布斯》百名全球最佳創投人之一,是“最懂醫療領域的女性投資人”,更是中國醫療行業的頭號“捕手”。當然,她也是一個有夢想、有膽識的“探險家”。過去11年,梁頴宇和團隊投出了50個億,共計投資了超過100個醫療健康領域的項目,她將這些經歷稱之為“奇遇”,醫療世界還有許多未開拓的荒野,這些未知領域裡的無限可能深深吸引著梁頴宇,她的旅程仍然在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