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法制报》报道我区公共法律服务数字化转型工作成果

《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法制报》报道我区公共法律服务数字化转型工作成果

2019年10月23日,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法制报》以“跨越1500公里实现法援申请—杭州法律援助网上申请实现全覆盖”为题,报道了江干区司法局在公共法律服务领域数字化转型和“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工作成果。

《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法制报》报道我区公共法律服务数字化转型工作成果

“第一次,接受来自这么远的嘱托,一定不负所托。”这些天,浙江铭广律师事务所的吴鹏飞律师接受杭州市江干区法律援助中心的指派,受理了一起援助案件,去看守所会见了他的当事人。

这个“遥远”的嘱托,来自1500公里外的四川省文兴县。

“同志,求求你们帮帮我儿子,我找了很多单位了,实在是么(没)得办法了……”

不久前,江干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接到一个特殊的电话。来电人称,他的儿子小刘(化名)在杭州读大学,几个月前因涉嫌诈骗,被江干区公安分局拘留。

小刘一家经济困难,长期靠低保维持生活。老刘想帮儿子又请不起律师,于是咨询当地政府部门请求帮助,却被告知申请法律援助必须携带材料到羁押地法律援助中心现场办理。

雪上加霜的是,老刘早年因残疾长期瘫痪在床,老伴需要时刻照顾,两老根本无法自由行动,四川兴文县到杭州江干区的这1500公里,对于他们而言无异于一道“天壑”。

眼见儿子审判期限将近,走投无路之下,老刘辗转联系到了江干区法律援助中心。

《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法制报》报道我区公共法律服务数字化转型工作成果

幸运的是,一项名为法律援助 “掌上办”的业务,让天壑化通途。

在获知具体情况后,中心的工作人员当即决定帮助老刘通过手机远程申请援助,在通话中一步步指导他填写信息,拍照上传相关证明,查看申请进度……最终,老刘成功联系上了中心指派的援助律师。

记者了解到,目前杭州市范围内各区县法律援助网上办、掌上办、智能办已覆盖全市,且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当事人或者家属可以通过“浙江法律援助”公众号、浙江省公共法律服务网、“浙里办”app、支付宝“公共法律服务”小程序等多样途径,足不出户享受这项惠民法律服务。

《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法制报》报道我区公共法律服务数字化转型工作成果

杭州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告诉记者,网上申请法律援助对于申请人没有任何额外条件限制,《杭州市法律援助条例》已经明确规定了法律援助的对象、范围和方式。受案范围同样没有限制,不管案件是什么类型,只要符合条例要求,申请人就可以提出申请法律援助。

《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法制报》报道我区公共法律服务数字化转型工作成果

从群众的角度出发,线上、线下流程一致,依托浙江省法律援助统一服务平台,法律援助的数字化转型给了群众多一份选择,在惠民举措上进一步深化了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甚至变“跑一次”为“跑零次”“反向跑”。未来,江干区法律援助中心还将继续完善网上、掌上法律援助申请,将进一步增加渠道,使形式进一步便捷,让法律服务更加便民、利民、惠民。

另外,江干区法律援助中心温馨提醒,有法律难题,请到新塘路312号江干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寻求援助。或者咨询0571—86095148,江干法援,与你同行!

钱塘普法

江干区普法办 司法局

《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法制报》报道我区公共法律服务数字化转型工作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