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胸後背的“痘”,我該怎麼祛...

前胸後背的“痘”,我該怎麼祛...

“前胸、後背長痘怎麼辦?”

“為什麼別人用了有效的產品對我卻沒用?”

“硫磺皂到底有沒有用?”

“到底要不要除蟎?”

前胸後背的“痘”,我該怎麼祛...

大家對於這兩個部位的“痘”非常關心,主要還是因為網上眾說紛紜,每個人說的好像都挺有道理,但跟著使用之後卻發現沒有效果。

為了夏天能夠自信地穿上背心或者比基尼(不穿自己看著也舒服),先讓大家瞭解一下這些你認為的"痘"是什麼。


前胸後背 “ 痘 ” 的種類

“痘”的種類可以分為兩種:

1.痤瘡。

2.毛囊炎,這裡討論的為常見的感染性毛囊炎,包括細菌性毛囊炎,真菌性毛囊炎,最後單獨說說大家想了解的蠕形蟎毛囊炎。
真菌性毛囊炎又稱糠秕孢子菌毛囊炎

馬拉色菌毛囊炎。

許多人會將毛囊炎痤瘡搞混,因為看起來都差不多。這就可能導致自己採用了錯誤的方案進行治療,那你說能治好嗎?

不能。

前胸後背的“痘”,我該怎麼祛...


它們有什麼區別?

No.1 表現不同

痤瘡:有粉刺和(或)炎性皮疹,可不伴瘙癢。

細菌性毛囊炎:主要是紅腫痛,一般瘙癢不明顯。

真菌性毛囊炎:沒有粉刺,形態大小一致的丘皰疹,常伴瘙癢。

你說你看完也分不出來,這很正常,需要讓醫生來鑑別,方便對症下藥。


前胸後背的“痘”,我該怎麼祛...

尋常痤瘡

前胸後背的“痘”,我該怎麼祛...

細菌性毛囊炎

前胸後背的“痘”,我該怎麼祛...

真菌性毛囊炎

痤瘡:背部胸部的痤瘡治療方法和麵部的差異不大。

前胸後背的“痘”,我該怎麼祛...

細菌性毛囊炎:程度較輕的可以局部外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痠軟膏或克林黴素磷酸酯凝膠等。

範圍較廣或者炎症比較重的,可以口服羅紅黴素片,米諾環素片,多西環素片等藥物。

真菌性毛囊炎:可以外用二硫化硒洗劑,聯苯苄唑乳膏、酮康唑乳膏。

病情較重的考慮口服伊曲康唑,但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因為藥物具有肝臟損傷、腎上腺疾病以及嚴重藥物相互作用的風險。


日常預防也很重要

因為病情有可能復發,需儘量做到以下幾點。

2.選擇寬鬆吸汗透氣的衣物,個人也要講究衛生,運動後及時更換衣物,不要讓溼噠噠的衣服與皮膚親密相擁過久。

3.前胸後背皮脂分泌旺盛的人可以選擇清潔能力稍強的洗浴產品,不過需注意使用頻率;避免使用搓背刷等產品來物理摩擦增加皮膚刺激,可能會讓情況更差。


大家都想了解的蠕形蟎

蠕形蟎是蟎蟲當中的一類,是人類毛囊皮脂腺的常住居民,80%-90%的人身上都帶有蠕形蟎,平時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蠕形蟎和痤瘡的關聯性並沒有定論,而且目前研究對於兩者的看法不一,不能因為有痤瘡就判定是蠕形蟎的鍋,即使有痤瘡也不必除蟎。

前胸後背的“痘”,我該怎麼祛...

另一個是蠕形蟎毛囊炎,它常發在面部,通常只有患者在玫瑰痤瘡的抗生素治療無效後再進行考慮,需要醫生結合患者病況、病史再做出判斷。

檢測皮膚是否有蠕形蟎的意義並不大,因為正常皮膚上也有蠕形蟎。

假如診斷為蠕形蟎毛囊炎,那會再進行抗蟎蟲治療,例如局部用5%氯菊酯乳膏、硫磺,或者口服伊維菌素和甲硝唑。

但一般來說,所謂的除蟎並沒有多大意義。

前胸後背的“痘”,我該怎麼祛...


硫磺皂

上面提到抗蟎蟲治療會局部使用硫磺,那是不是代表要用硫磺皂呢?

一是硫磺皂當中的硫磺含量較低,並且一般是脂肪酸和鹼性成分作為表活,清潔力度強,不建議用於面部,身體屬於大油皮類型的人可以考慮,但基本達不到你想要的“祛除”的效果。

二是硫磺對於痤瘡的效果並不明確,只有極少數研究表明有效,而目前用於痤瘡治療的藥物有很多並且效果明確,幹嘛不選它們呢?

前胸後背的“痘”,我該怎麼祛...


除了對症下藥,可以用什麼護膚品?

對於身體出油比較多的人來說,可以選擇清潔力度強一點的氨基酸類或者皂基類的洗浴產品,保證一定的清潔力度,但皂基類洗浴產品需要控制使用頻率,例如隔天使用。

背部胸部痤瘡可以使用含有水楊酸、果酸的身體保溼產品,對於治療也會有一定幫助。

治療之後留下的色素沉著,可以使用含有水楊酸、果酸、煙酰胺、氨甲環 酸、熊果苷等成分的身體保溼產品,效果也和濃度、使用時間有關。

當然,假如使用之後沒有幫助,或者是陳年老印,也可以通過醫美方式去掉色沉。

前胸後背的“痘”,我該怎麼祛...


〔參考文獻〕

[1]Jeremy D Jackson, MD. Infectious folliculitis. UpToDate

[2]趙辨主編. 中國臨床皮膚病學 上 第2版[M]. 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7.04.


本文數據更新於2020年04月03日

由「皮膚科楊希川教授」原創,旨在為讀者進行科普

科普內容不能代替醫生診治意見,僅供參考

如有皮膚問題,請及時諮詢醫生

文中細菌性毛囊炎與真菌性毛囊炎圖片來源於參考文獻[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