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饕遊之七--南京篇:阿要辣油啊

老饕遊之七

南京篇:阿要辣油啊!

老饕遊之七--南京篇:阿要辣油啊

老饕遊之七--南京篇:阿要辣油啊

“阿要辣油啊!”跟著兄弟口音練習很久終於說的算有點南京當地味了。如果說餛飩、鴨血粉絲、湯包、鍋貼等等是南京美食的肉體的話,那麼辣油就是南京美食的靈魂。基本走到哪,桌上的調料都會有辣油,走到哪都有老闆操著濃濃的南京腔調,頭也不抬的問一句“阿要辣油啊”。而如今“阿要辣油啊”也成了我對南京這座城市獨特的聲音記憶 ,就像很紅的一首網絡南京話版說唱歌曲 《喝餛飩》中唱的那樣"阿要辣油啊?阿要辣油啊?如果你要辣油,你就講一聲,我們每天晚上來到老王餛飩攤,不管颳風下雨我們都要來一碗。"把南京特色的市井生活很傳神地表現出來。

老饕遊之七--南京篇:阿要辣油啊

老饕遊之七--南京篇:阿要辣油啊

老饕遊之七--南京篇:阿要辣油啊

老饕遊之七--南京篇:阿要辣油啊

言歸正傳吧!繼續開始南京的美食之旅。

雞鳴湯包

雞鳴湯包上世紀50年代誕生在老南京知名地標鼓樓廣場裡了,嚴格來說,雞鳴湯包並不是南京這座古城固有的傳統美食,而是由政府擁有的國營雞鳴酒家飯店集省內優秀廚師研發出來的全新食品,至今店裡服務員著裝感覺還有國營飯店服務員影子,所以店裡掛的百年招牌是有些不地道的,但並不影響雞鳴湯包在南京的影響力,不停的創新是他的法寶,對我來說只要味道好,其他都無所謂。

老饕遊之七--南京篇:阿要辣油啊

老饕遊之七--南京篇:阿要辣油啊

老饕遊之七--南京篇:阿要辣油啊


老饕遊之七--南京篇:阿要辣油啊

先從鴨血粉絲湯開始吧,雞鳴的鴨血粉絲算是本次南京吃的最好的鴨血粉絲,湯頭是鴨肉熬製,配料鹹淡正好、比前兩天吃的回味要好的多,“阿要辣油啊”兄弟又反覆說這句話,鴨血粉絲加辣油在南京就好像天經地義一樣。


老饕遊之七--南京篇:阿要辣油啊


老饕遊之七--南京篇:阿要辣油啊

接下來該是主角登場的時候了,雞鳴湯包包法獨特,和正常湯包相反,雞鳴湯包的褶子在底部,褶頭朝下蒸制,這樣做法據說是為了保證湯汁不會向上蒸發,儘量鎖住湯汁的鮮美。從上面看是一個無褶皺圓潤光滑圓球。雞鳴湯包從餡料的口味到皮子的軟硬程度都有獨到之處,精妙的是湯包從揭開籠屜接觸室溫開始就發生變化,湯包的外皮從圓潤鼓脹逐漸微微收縮變得有韌性,從透明的麵皮,可以看到裡面的湯汁,湯包總要略微冷卻才可入口不致燙傷口腔,而此時外皮已經變得有韌性,用筷子夾起來時不會破裂,用牙輕輕咬開,順勢吸入裡面的湯汁,再放心吃包子,真正做到“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喝湯 ”, 雞鳴湯包甜中帶鹹,鹹裡透鮮,鹹甜配比恰到好處,味蕾觸及的味道、鼻息聞到的香氣和唇齒觸碰的口感完美交融。喝完湯之後,是緊緻誘人的餡兒肉,連皮帶餡一口悶,趕在口中汁水意猶未盡的時候,將剩下的餘味和肉一同吃下,滿足賊爽。 有人喜歡用醋和辣油提味,其實用與不用各有千秋,一籠包子,儘可各種辦法享用。 雞汁、菊葉是他家招牌和獲獎產品,今天就整它們了。

老饕遊之七--南京篇:阿要辣油啊

老饕遊之七--南京篇:阿要辣油啊

老饕遊之七--南京篇:阿要辣油啊

老饕遊之七--南京篇:阿要辣油啊

老饕遊之七--南京篇:阿要辣油啊

老饕遊之七--南京篇:阿要辣油啊

同時上碗雞汁回滷幹,雞汁回滷幹是由雞湯、黃豆芽、雞肉絲、乾子(南方的三角油豆腐泡)合煮,乾子吸飽滷汁,所以稱“回滷” ,口味清爽,特別適合吃完湯包後爽爽嘴。

老饕遊之七--南京篇:阿要辣油啊


老饕遊之七--南京篇:阿要辣油啊

老饕遊之七--南京篇:阿要辣油啊

老饕遊之七--南京篇:阿要辣油啊

緣有起時,也有盡時,該是到離開南京的時候了,雖然本次金陵之行最終未品嚐韓復興的鹽水鴨、藍老大糖粥藕的糖芋苗、糖粥藕、酒釀赤豆元宵,留點念想也不錯!!!

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

關注老饕吃撐了

帶你行走在饕餮世界!!!


老饕遊之七--南京篇:阿要辣油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