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撤回!第10個了!最近樓市調控總出這種怪事

日前,湖北省荊州市於4月20日發佈樓市新政,內容包括將首套房首付比例降為二成、二套房首付降為三成、限時免契稅等。

但荊州市政府官網於4月22日發佈通知稱,因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促進建築業和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措施的通知》部分條款內容不符,經市政府研究,決定停止執行4月20日發佈的樓市政策。

又被撤回!第10個了!最近樓市調控總出這種怪事

第十個地方出現了。還是同樣的套路,先鬆綁樓市又迅速撤回。

近幾月以來,為緩解疫情對房地產市場的衝擊,多地政府持續密集發佈穩定房地產行業發展的政策。值得注意的是,個別城市的政策涉及到鬆動限購、限售和限商政策,這些政策公佈後,引發廣泛關注後又被陸續撤銷,從而上演“一日遊”。

又被撤回!第10個了!最近樓市調控總出這種怪事

還有青島、柳州、赤峰、海寧、濟南、寶雞、廣州、駐馬店至少8個城市房地產鬆綁政策經歷“一日遊”或“幾日遊”。

各地穩定房地產政策“井噴”,為何這些地方遭遇政策撤銷?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收回的基本都是刺激市場的而非穩定市場的政策。

青島出臺的放寬限購限貸的百日消費購房政策僅維持三天就被收回。廣州市“取消公寓限購”則出現政策“一日遊”。寶雞市包含“積極爭取首套房首付比例降低”的15條措施公佈後不到12小時就被從官網撤下。最短的海寧市在政策公佈兩小時後,就被從各個平臺刪除。

事實上,鬆綁又迅速撤回的背後,是樓市博弈加劇的直接表現。

從上述撤回新政的地方來看,這些城市有的試圖降低首付比例,有的變相鬆綁限購,有的試圖全面放開公寓限購,大都伴著需求側刺激的影子。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房住不炒”是房地產調控主基調,紓困房地產企業但不刺激房地產需求,或是目前政策的一大方向。

又被撤回!第10個了!最近樓市調控總出這種怪事

從目前的案例來看,判斷地方政策是否“踩線”的關鍵在於,政策出臺是不是會對當地房地產市場造成很大的波動,以及對全國樓市是否會形成示範效應。一旦政策力度過大,引發其他地方紛紛效仿,則極易重新建立起房價上漲預期。這明顯與中央“房住不炒”的調控基調相悖,而且也會讓過去兩年好不容易得來的調控成果毀於一旦。

近期在房地產金融方面的監管力度升級也印證這一態度。日前,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對深圳房產抵押經營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情況進行全面排查。

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兼新聞發言人肖遠企22日也在一場新聞發佈會上強調,銀行一定要監控資金流向,確保資金運用在申請貸款時的標的上,對於違規把貸款流入到房地產市場的行為要堅決予以糾正。

23日,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召開上海房地產信貸工作座談會也提出,嚴禁以房產作為風險抵押,通過個人消費貸款和經營性貸款等形式變相突破信貸政策要求,違規向購房者提供資金。

總體而言,地方救市力度並不強,尤其是針對需求側的政策放鬆力度較弱。但也有部分城市試圖突破“紅線”,出臺了過度救市政策。

又被撤回!第10個了!最近樓市調控總出這種怪事

張大偉介紹,目前各地房地產市場政策調整,基本是從簡化相關規劃建設手續、分期繳納土地出讓價款、優化商品房預售許可、優化施工備案、合理調整繳費節點、優化農民工工資保證金、放寬公積金提取額度、補貼抗疫一線工作人員等諸多方面入手。

一些城市樓市的逐步復甦,也會降低部分房企的經營壓力。

從近期龍頭房企的融資行為來看,房企融資並未收緊,反而出現了一個難得的窗口期,百億規模融資頻現,且優質企業融資成本不斷下探。

因城施策甚至“一城一策”是最近幾年房地產調控的主要方式。在告別過去“一刀切”式的調控之後,城市政府(而非中央政府)成為房地產調控的責任主體。各地根據當地樓市情況自行出臺房地產鼓勵或抑制政策。

市場認為,目前房地產市場恢復速度快於宏觀經濟,未來政府大概率不會進一步推出刺激政策來支持購房,如取消限購或大幅減少二套房首付比例等。

各地因城施策仍有不小的空間。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疫情之下,過去過嚴的房地產政策應該有所調整,特別是在符合“房住不炒”的原則下,針對剛需和改善性需求可有一些相應的政策支持。但政策調整需要慎之又慎,不可違背房住不炒紅線。

本文部分內容綜合自新華網、國是直通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