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貼都可以臨

帖有千種,人有萬般。

帖有數種不可臨。一曰劣帖。版本不精,印刷粗劣,細節難辨且形象失準者;二曰後人所臨之帖。歐體如黃自元、姚孟起、王澍等臨本。歐陽詢親書原跡尚在,猶如真佛之真經,為求些許細節之清晰而臨後人之臨本,雖得枝節,卻失精神。此乃因小而失大,實短見也;三曰“習字帖”。有人將字帖以偏旁分類,類者集中,貌似方便學子,卻實乃“毀人”。先人法書千變萬化,分類後每種僅取其一。《九成宮》之“飲”字有三,各具風采。豈能以其一而代三乎?四曰今人之書。詢習右軍而變歐體,乃“取法乎上”。今人之書僅可於創作之時作參考,而以今人之書為學書範本,實“取法乎下”,如食他人嚼過之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