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跟我談大企業的高薪996,老子只想要身體跟命!

去年3月,江蘇大學醫學院一名研究生在實習醫院值班約14個小時後暈倒猝死,這個悲劇,讓無數人對年輕生命的逝去感到惋惜。

這位猝然離世的年輕人生前曾多次在朋友圈“抱怨”過加班生活:

“28小時班,一刻不停寫病歷,做操作,開麻方,收病人,抽血氣,睡了不到3個鐘頭,夠夠的!”

“最羨慕那些朝九晚五、有雙休、享受法定假期的人。”

進入職場之後,朋友圈裡不乏“感覺身體被掏空”“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這樣的流行語,每一條無不折射出我們面對加班煩惱時的自嘲和無奈。

“不加班,還能怎麼辦?工作做不完就不能走啊!”

加班,成為了每個職場年輕人不得不面對的生活常態。

不要跟我談大企業的高薪996,老子只想要身體跟命!

眾所周知,我們正常情況下的工作時間規定是朝九晚六,或朝十晚七,這完全符合國家規定的每天工作時長不超8小時的規定。

可事實上,

臨下班老闆讓你趕個PPT;

老員工離職,上司讓你頂上;

公司接了個項目,甲方爸爸給的期限是7天;

“改!”“不行!”“改改改”“不行,你再去改改”;

結果一年下來,就是基本整年都在加班。從理想的朝九晚六到“996”(工作日早9點到晚9點上班,一週工作6天)到“724”(即一週7天每天24個小時要隨時隨地待命)的瘋狂工作模式。

為此,還有不少“人性化公司”推出了晚上9點後打車免費,晚上11點下班的可免費領取公司食堂宵夜的“加班福利”。

科技媒體36氪曾經做過一份關於加班的調查,收到的1148份回覆大多來自創業公司,調查結論是,在尋求“狼性”和快速增長的創業領域,加班就是一個默認法則,幾乎沒有哪個創業公司敢說自己不加班。

畢竟,公司想要節約成本,最簡潔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員工加班。

五一放假時,朋友浩子告訴我,他辭職了,裸辭!

“其實工作還好,只要不渾水摸魚,每天的工作量基本可以在工作時間內去完成;但是,奇怪的是整個公司的員工,幾乎每天都有相當多一部分人在加班,一開始進去公司,下班看到同事,部門經理都還在忙,弄得我也不好意思走了;後來覺得,自己本職工作在工作時間內已經完成了,就可以走,這沒什麼不對,可第二天上班,就看到領導在群裡誇獎誰誰誰昨晚加到幾點的加班精神了,鼓勵大家學習,我是部門第一個下班走的,領導話裡總有種明裡暗裡在批判你的感覺,你說,這不是病態嗎?”

“是的,這是病態的企業文化!”

我國《勞動法》明文規定,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1個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3個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36個小時。

這一點儘管大家都清楚,但不少人即便工作時間遠超法定加班時間,一週無休沒有加班費,比起維護權益,還是覺得保住薪酬和飯碗更重要。

除此之外,微信朋友圈經常被《年輕人,你憑什麼不加班?》這樣的自媒體文章刷屏。寫手們堂而皇之地宣揚:“年輕人如果選擇不加班,那下班後的時間去幹嗎呢?”“吃再多的飯,也吃不出年入百萬;唱再多的歌,也唱不出一個美好未來。”“只有自我壓榨,才有可能撕裂般成長,不加班的青春,你說有什麼意思!”

什麼時候,加班和努力上進拼搏掛上了等號?

天天加班真的很可怕,而比加班更可怕的是:加班這個公司壓榨員工的“企業文化”正漸漸被大眾默認。

《中國家庭健康大數據報告(2017)》顯示,與2013年數據相比,2017年一線城市白領中高血壓患者平均年齡下降了約0.8歲。

據不完全統計,有七成白領有過勞死的危險;每4個人中就有1人肥胖;中國皮膚病患者超過1.5億人;中國青年近視率世界排名第一;中國每年猝死人口超過55萬;每天約有10000人確診癌症;中國腸胃病患者1.2億人;慢性病死亡佔死亡人口的86.8%......

上班族們健康狀況因為加班,熬夜通宵,飲食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出現越來越多的高血壓、糖尿病等傳統意義上的老年病。年輕群體普遍的“亞健康”狀態呈現進一步惡化趨勢。

無疑,“白加黑”“5+2”的工作方式無疑在透支著年輕人的健康,加速消耗我們的青春。

瘋狂加班,實際一點說,為了漲工資升職,遙遠一點說,是為夢想拼一把。

電影裡會告訴我們,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

雞湯文會告訴我們,年輕時不瘋狂,不努力,不為夢想拼一把,年老時拿什麼遙想當年?

但很少有人提醒你,狂奔的前提是健康這一資本。

關於工作和提升,我們的的確確該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去成長,去努力;但加班不該是我們努力的方式;瘋狂消耗身體健康不該作為我們職業晉升的代價。

業績再璀璨,身份再耀眼,都不及健康珍貴。

-END-

文章來源:「熊貓校招實習」(ID:pandaoffer),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