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第一山”石碑原来拓自富顺

峨眉山“第一山”石碑原来拓自富顺

网络图片

□ 陈述琪

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其山中“圣寿万年寺”山门右侧,矗立着一通石碑,碑上拓刻北宋书法家米芾书写的“第一山”三字,字体如游龙舞凤,遒劲古朴,超逸若神,吸引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人驻足欣赏。遗憾地是,大多数游人竟然不知峨眉山万年寺“第一山”石碑拓自富顺钟秀山。

其实,峨眉山“第一山”石碑上的题记明确指明了“第一山”三字拓自富顺钟秀山:“‘志欲小天下,特来登泰山。仰观绝顶上,犹见白云远’,此椒山公触景会心之句,意以山有尽而道无穷也。士君子游目骋怀,鸢鱼自得之妙,何在无之?丙午岁余客江阳,偶约同人散步于土主山,获睹米襄阳先生石刻‘第一山’三字,纵横变化,俨有龙跳虎卧之势,遂凝睇久之。则见玉屏列于前,玛瑙峙于后。左右复有湖光荡漾,名曰第一山,不诬也。然而苍海曾经难为水,巫山以外不是云? 因思峨眉天下秀, 释氏称为‘震旦第一山’。诚实之易位,则南宫妙笔以之坐镇此山,有不叹观止乎!爰采佳石觅良工照式阡就,移竖于峨之万年寺。非欲邀福于山灵,或山灵不至笑我耳。”落款是:“民国戊午岁孟夏月念八日,乐邑增生龙田谢文明谨志并书。”

谢文明在《题记》中所说的“椒山公”,指明代著名谏臣杨继盛。“江阳土主山”, 即富顺县钟秀山。富顺古时属江阳郡江阳县(今泸州市),北周初年分离出来另设郡县后,仍沿用“江阳”为别名。而土主山则指钟秀山,因山麓曾有土主庙,故民间以土主山称之。

清光绪三十二年(即丙午1906年),乐山增生谢文明到富顺做客,见“第一山”三字纵横变化,俨有龙跳虎卧之势,遂凝睇久之,竟不舍拓去。民国七年(即戊午1918年),心存念兹在兹的谢文明将从富顺拓去的“第一山”镌刻竖碑并撰志文,立在峨眉山万年寺,因而此碑就更加流传广远了。

米芾(公元1051年—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居士,官拜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与苏东坡、黄庭坚、蔡襄合称北宋四大书法家。相传米芾南游时,曾在江苏西部的盱眙县南山汴河口题诗:“京洛风尘千里远,船头出汴翠屏间。莫论横霍撞星斗,且是东南第一山。”并榜书“第一山”三字镌刻。

富顺“第一山”石碑位于城中西湖右岸钟秀山山腰。据史料记载,米芾从未到过富顺。那富顺“第一山”书碑从何而来?原来是一位叫韦蕃的富顺人致仕回乡时,从江苏盱眙县南山汴河口拓回米芾手书“第一山”三字,刻石立碑于县城钟秀山腰。韦蕃,字本培,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历官至大理寺正卿。

富顺“第一山”石碑,阴刻文字,碑高2.40米、宽1.10米、厚0.20米,加上弧形碑帽和长方形碑座,全高3.25米。清人陈祥裔在《蜀都碎事》写道:“富顺县治后山上文昌宫,有米元章题‘第一山’三字,字大如轮,遒媚可爱。”

该碑刻历经400余年,保存完好,现成为富顺县内重要文物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