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樣的課堂,一樣的成長

別樣的課堂,一樣的成長。

2月10日起,宜春市86.6萬名中小學生通過線上教學平臺聽老師授課。為保證疫情防控期間中小學校停課不停學,該市組織中小學生通過有線電視、互聯網電視、“贛教雲”和“空中課堂”等平臺開展線上學習。

一套“拳”:保教學質量,教材發放率100%

該市從廣泛宣傳發動、密切家校配合、保障正常收看、加強課後輔導等方面,打出了一整套“組合拳”:及時發佈信息,讓每一個學生掌握線上課程消息;要求教師居家上班,與學生同步收看線上教學;開展拉網式排查,保證收聽收看一個都不少;強化動態管理,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狀況。

針對初高中畢業年級,該市選擇宜春中學、宜春一中等學校負責線上課程講授和錄製,通過“空中課堂”平臺,為畢業年級學生開設線上教學和輔導課堂,學生不僅能聽講,而且可與老師互動。

同時,該市迅速部署安排教材發放工作,各地教體部門和學校會同新華書店,克服重重困難,將書本送到學生手裡。

“為能讓孩子們第一時間拿到書,忙碌到凌晨2時,我們也是拼了。”這是2月16日凌晨,萬載縣仙源中學袁雪梅老師發在朋友圈的一段話。15日下午,新華書店將教材送到仙源中學後,該校立即組織老師裝袋、標記、分發。

據統計,2月18日,該市教材發放率達到100%。

一張“網”:保正常收看,不落下一個學生

2月9日,宜豐縣黃崗中心小學二年級學生楊世浩通過電視,按時參加在線學習。楊世浩的父母常年在外務工,由爺爺奶奶照看。家裡雖然有移動網絡寬帶,但爺爺奶奶年紀大,不會線上操作。得知情況後,老師和移動公司服務人員立即上門,教楊世浩線上學習操作。

接到線上教學通知後,宜春市電信、移動、聯通和鐵塔公司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緊急調配資源對服務器進行擴容,確保網絡信號正常穩定。組織成立黨員先鋒隊,為偏遠、貧困學生上門一對一服務,並免費租用光貓、機頂盒、手機及流量卡。截至2月18日,僅宜春移動就緊急擴容86個終端設備,排障2838次,向856戶家庭贈送手機流量。

2月8日,萬載縣黃茅鎮通過摸排,發現有5名學生由於家庭困難,電視機不能正常使用,導致無法進行在線學習。得知情況後,上海裕誠化工有限公司捐贈了5臺電視機。

一系列強有力的服務舉措,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讓該市中小學生都能在家正常進行線上學習。

一股“勁”:保學習效果,線上線下同發力

最近一段時間,“主播”成了宜豐中學高三年級語文老師何小春的新標籤。

2月18日14時,何小春坐在家裡的電腦前,認真講授備考知識。“從三尺講臺到空中課堂,需要我們熟悉軟件,設計課件,組織語言,搞好互動。”

“空中課堂比較新穎,老師講課生動、有趣。”宜豐中學高三(2)班學生毛嘉祺說。

為保證教學效果,該市下發《全市中小學教師“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研”實施方案》,全體教師在家研學名師教學方式,反思自身教學,強化班級學習管理、教師在線教研、在線輔導和作業批改,切實提升線上教育教學效果。

宜春市實驗小學老師鍾海燕採取“1+X”學習模式,設立優異小組學習成果展示會,激發學生線上學習積極性;宜春市金橋小學英語老師劉凱將線上課堂內容進行梳理,濃縮成5分鐘的微課,得到學生歡迎和認可;豐城市實驗小學成立網絡教學巡課督察組、觀課評課組、作業設計組等,全方位評估、指導、優化師生的網絡教學,獲得學生、家長及社會好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