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爸”“虎媽”又如何: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狼爸”“虎媽”又如何: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作者/文刀

那個小東西,就這樣來到你的生命裡,一聲啼哭,開始人生的酸澀或者喜樂,小小的、柔柔的,看著小小的他(她),初相見的第一眼人生就只萌生出一個念頭:我要好好保護他(她),那麼小小的他(她),直到他(她)長大走向幸福,我才可以掛掉。生命變得無比的在乎,不僅是為自己,而是身上有了非一般的責任,從此,人生,承載的不再是自己一個人的人生。

最深的愛藏在最不表達的點點細節裡。那個小不點兒就這樣不知不覺長大了,開始了淘氣開始了不服管理,各種任性,你喊他(她)向東,他(她)非要向西,你喊他(她)不要這樣,他(她)加速這樣,每天像"打仗",而你往往都是輸家,因為你不能打你的"敵人",然後你的"敵人"還總是不斷"挑釁"和對你"叫囂",你氣得腦充血,還要不斷安慰自己:親生的、親生的。然後告訴自己:你虐我千百遍,我永遠待你如初戀。

忙碌的生活讓你坐在咖啡廳喝杯咖啡似乎都成了一種奢侈,吃飯用倒,包裡的化妝品換成了紙尿褲,買包要大,因為你需要媽咪包,買東西以奶粉來計,這是身為母親。工作後酒吧不去了,晚上無數次爬起來衝牛奶,叫他(她)不要砸你的手機,不要亂摔東西,不要砸你的眼鏡,你不說還好一點,你一說,小不點兒砸得更起勁,各種兄弟的應酬推掉,這是身為父親。

也曾內心無數的炸毛和咆哮,想要自己一個包浪跡天涯的逍遙。似乎昨天自己都還只是個小朋友,今天就要成為孩子的爹媽,自己都還想努力活成一個孩子,小傢伙的到來讓你被迫一夜長大,必須長大。




“狼爸”“虎媽”又如何: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狼爸”“虎媽”又如何: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時光奔跑,日子就這樣飛速而奔騰,小傢伙長成了大傢伙,曾經"迷戀"你的陪伴,現在他(她)嫌你煩嫌你囉嗦,渴望自己一個人的瀟灑,渴望跟著他(她)同齡人一起樂呵,你曾經"嫌棄"的小娃,走到哪兒都要粘著你的小娃,現在你怎麼叫他(她)已經不願和你一起了更多時候,再隨著成長,他(她)進了大學,他(她)為人生努力拼搏,他(她)為愛情幸福或心傷,他(她)學會了一切靠自己,再慢慢他(她)工作了,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她)能理解了當年的你,可是生活種種讓他(她)離你越來越遠,他(她)愛你,你愛他(她),卻明白最後你們終將會分開。

問一聲,時間去哪兒了,依然的漸行漸遠。


“狼爸”“虎媽”又如何: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也許龍應臺的《目送》裡的經典語言可以形容這種感受: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關於子女,對大多數父母而言只不過是一句話:只要你過得比我好,我不在乎付出任何。




“狼爸”“虎媽”又如何: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養育孩子,養和育都需要,養強調的是養他(她)長大,他(她)的健康成長,育,是更為重要的,培養他(她)、塑造他(她),成人加成才。

曾經的時代,一家七八個孩子,也照樣長大了,現在為什麼越來越辛苦麻煩了,因為現在更精細化養育了,育兒和婚姻一樣,是一門很大的學問。關於育兒就是那一句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母要的不應該僅僅是當下,而是以後如若你不在了,他(她)如何在人類森林更好的活著。

培養孩子,我個人覺得:獨立的能力、獨立的思想、金子般的心,是最為重要的。獨立的能力,他(她)可以即使在父母離開後,依然很好的養活自己,獨當一面,處理生活事業中的各種問題;獨立的思想,孩子不會人云亦云,能夠更好的思考問題,有自己的主見,這個世界思想是最為重要的,同樣擁有獨立的思想他(她)可以更好的解決問題;金子般的心,他(她)會擁有善良、孝順、忠誠等一切陽光下的品質,他(她)的存在對社會是正能量的,他(她)成就越大對社會的幫助越大。




“狼爸”“虎媽”又如何: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這,便是養育一個孩子應該做到的。具體到細節,有以下的思考:

1、

讓他(她)做,而不是你做。

有這樣的現象,孩子不吃飯,媽媽們或者老人們總是追著孩子屁股後面,於是畫面相當的喜感。孩子要知道,人生有時必須打破規矩,但有時必須服從規矩,規矩就是該吃飯的時候不吃,你就會捱餓,你到一歲,最多一歲半後必須嘗試自己去吃飯,他(她)不吃就放棄,餓了總會吃,這是人類的求生本能。孩子需要打破規矩的精神,但是也必須知道服從一定的規矩的原則。如此,家長也不累,孩子也懂得有些事情不能觸界。

把心疼和愛放在心裡,我們要愛的不是此時此刻,是我們離開後,他(她)能夠很好的生活。

孩子到一定的年齡,合理安排他(她)的家務,你心疼他(她),將來的社會不會心疼他(她),長大不僅僅有快樂,也有成長的不容易。

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她)做,而不是你做。




“狼爸”“虎媽”又如何: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狼爸”“虎媽”又如何: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2、 在乎眼淚,不在乎眼淚。

有時要非常在乎孩子的眼淚,在他(她)委屈時,需要得到你溫暖時,不要吝嗇你的擁抱、關心、安慰的語言,心理學上叫"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也許對你大人而言不算任何,可是對於孩子,孩子覺得很傷心,你不能粗暴地說:有什麼好傷心的。在孩子看來就是二次傷害。我們幼時又有什麼不同,今天你不理我我會難受一場,明天被老師批評了一下還會哭一下,歲月讓我們成長之後覺得除了生死全部是小事,全部是擦傷,可是孩子就是孩子,他(她)會覺得痛苦是大大的,所以你需要溫暖他(她),給他(她)足夠的愛和力量。

如果你說明了道理,孩子還在無休止的哭泣,控制好你自己的情緒,你不需要和他(她)一起抓狂不爽,不理他(她)就好,雖然現在有一總說法這種提法會讓孩子覺得受傷,我覺得要分事情,他(她)無理取鬧,每個孩子從小都應該知道的底線,無理的事情就算他(她)哭三個小時,他(她)也得不到同意,如果孩子一直哭鬧,等他(她)冷靜下來再告訴他(她)為什麼你不理會他(她),這件事為什麼會不對。再小,你也需要告訴孩子為什麼。




“狼爸”“虎媽”又如何: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3、 告訴孩子有些條條框框是可以打破的

孩子應該從小知道,有些條條框框是可以打破的,媽媽說不一定都對,爸爸說,老師說也一樣,很多事情他(她)可以創新,也必須去創新,因為創新是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源源不斷的驅動力。

不要輕易地否認孩子,不要打擊孩子,打擊永遠只是打擊,打擊教育不是教育,只是打擊,如果你在做餃子、包子,年幼的孩子願意嘗試,不要告訴他(她)你會弄髒自己,或者你會把餃子、包子弄髒,給他(她)洗個手,讓他(她)去創作,告訴他(她)一般大人們是怎麼包的怎麼做的,鼓勵孩子但是你可以按你的思考你的思想去做與眾不同的,麵粉毀了包子毀了不過是麵粉包子而已,孩子的思想被打擊了是永遠的傷痕。

孩子要塗鴉,告訴他(她)其他地方不要亂塗,因為爸爸媽媽很辛苦很難打掃,但是我會給你一間房或者一塊牆,你可以隨意搞你的創作。

孩子的思想的開闊和創新從小事而來,一點一滴的成長而來。學習並不是只有看書或者坐在書桌前才能做到的事,生活的點滴都是學問。

大一些參考書只是參考,你可以得出比參考書更好更便捷的答案,為什麼不可以?

如此的培養,我想孩子長大後何愁他(她)沒有獨立的思想?




“狼爸”“虎媽”又如何: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狼爸”“虎媽”又如何: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狼爸”“虎媽”又如何: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4、 不要怕他(她)摔,但是摔的時候你要在旁邊悄悄保護,要勇敢但是不要冒險。

不要懼怕孩子在人生路上摔跤,但是你要確保你會在他(她)身邊保護好他(她)。成長的有些跤可以摔,有些絕對不能摔,就像人生,可以犯錯,犯錯之後總結改正就好,但是有的錯堅決不能犯,因為永遠沒有改正的機會對有的錯而言。

愛,要藏在歲月裡,藏在心裡,不驕縱不打擊。

那天看了一個案例,一個家長為了訓練孩子的勇敢,讓三四歲的孩子獨自乘坐電梯,這不是勇敢,這是冒險,不要用自己的孩子來試探這個世界有的人的人性,有的人直接是沒人性。孩子的培養過程,要讓他(她)學會勇敢,但是勇敢絕不等於冒險。勇敢背後是家長默默做好一切保護措施,而不是什麼都不管的大大咧咧讓孩子去冒險。冒險的結果就是有喜有悲。

這幾天還看到一個關於鼓勵兩三個月孩子趴睡,然後才三個月大的孩子就這樣走了。這不是什麼鍛鍊,這是不根據孩子現實能力做出的不該做出的冒險行為。

我們都不完美,因為孩子的到來,讓我們逐漸變得完美,孩子成長的同時家長也得到了成長,將愛化成未來,而不是將愛變成化不開的當下的糖,甜得了一時,卻甜不了以後缺少你的一生,有時要溫柔以待,有時做個"狼爸""虎媽"又何妨?

作為父母能守護的人生,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不過幾十年,彈指一揮間,我要護你成長周全,我更要教會你護你一世周全。

因為,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