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年前有沒有“夏朝”?一件2900年前的青銅器,或能證明“禹”

4000年前有沒有“夏朝”?一件2900年前的青銅器,或能證明“禹”


中華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傳承,但需要解釋一下,很多專家對“五千年”是不承認的,原因無外乎“沒有文字記載”、“沒有實物證據”。這點也能理解,以目前時間最早的“甲骨文”為例,可追溯的時間僅為兩千多年;但是,僅商代就已經是三千年前的朝代了,而“夏”甚至要追溯到四千年前。

4000年前有沒有“夏朝”?一件2900年前的青銅器,或能證明“禹”

某種意義上,“禹”是神話人物,四千年前有沒有洪水,連專家也不敢妄下結論;說到這或有朋友會說“這不抬槓嘛,不僅‘大禹治水’,海外也有諾亞方舟,你憑什麼說他不存在?” 且不論四千年前是否有洪水的問題,以目前的科技認知看,四千年前開山挖渠,改流入海,如此浩大工程即便放到科技發達的現代,沒有幾代人也難以完成。因此,專家開始懷疑“僅憑禹帶著一些‘未脫離原始社會的人’去治理水患,似乎有點不現實”。

4000年前有沒有“夏朝”?一件2900年前的青銅器,或能證明“禹”

按“神話”記載,禹接受“舜”命令馴服洪水,並最終劃“九州”; 按傳說看,大禹治水的過程有太多“難以置信”的地方,譬如各種蒼龍巨鰲等。歷史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單憑“傳說”自然不夠,2002年,一件青銅器的出現,或許能證明“大禹治水”的真實性;這種器物高11.8釐米,口徑24.8釐米,重2.5千克,橢方形,直口,圈足,腹微鼓,獸首雙耳,內底鑄有10行98字銘文,專家命名為“遂公盨[xǔ]”。

4000年前有沒有“夏朝”?一件2900年前的青銅器,或能證明“禹”

發現“遂公盨”是個偶然。 當時青銅器鑑定專家、清華大學李學勤教授受邀鑑定,在眾多文物中,一件盒狀的青銅器原本並非重點,但它卻成了最大收穫。當時的“遂公盨”還沒有進行除鏽,粘有厚厚的土鏽層,口沿能明顯看出席子包裹壓出的紋絡;由此斷定,這件青銅器應該出土不久,出處傳聞出土於河南窖藏,明顯是“土夫子”的傑作。

對此教授在《國家寶藏》中回憶,以他的判斷,這件青銅器應是西周中晚期才出現的“盨”,是一種盛裝黍、稷、稻、粱的食器;“盨”應該配有蓋子,但這件沒有,從文物角度出發,這直接影響了它的價值,因此當時並沒有引起教授的過多注意。直到發現“盨”底若隱若現的篆刻字跡,教授將其帶回北京,從此潛心研究十年,終於揭開了大禹治水和“夏朝”神秘面紗的一角。

4000年前有沒有“夏朝”?一件2900年前的青銅器,或能證明“禹”

這裡僅簡單介紹,“盨”是西周中晚期出現的一種青銅器,是盛裝黍、稷、稻、粱等糧食的祭祀禮器;也有史料稱,大禹率眾治水時,日常飲食難以保障,因此發明了這種“青銅盨”;這種青銅器原本配有蓋子,既可以隨時生火做飯,還能當作盛裝飯菜的“碗”。這種解釋至今仍有爭議,推算起來,“大禹”是四千多年前的人物;四千年前是否存在“青銅器”尚無定論,那就更別說飯盒了。

4000年前有沒有“夏朝”?一件2900年前的青銅器,或能證明“禹”

單說“遂公盨”,銘文開篇“天命禹,敷土隓山壑川,迺癸亥起徵,降民監德”,翻譯過來的大意是:舜帝命令禹治水,禹削平山崗以堵塞洪水,疏導河流的辦法平息了水患;值得一提的是,98字中出現了6次“德”的描述,如“降民監德”、“厥沫唯德”、“益於懿德”等。專家將這些解讀為:大禹在治水期間制定“道德規範”來教化、約束萬民;關鍵就在這裡,如此多的“德政”,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大禹在治水期間就已經當上“皇帝”了呢?

4000年前有沒有“夏朝”?一件2900年前的青銅器,或能證明“禹”

據銘文記載,大禹在治水期間就開始劃九州,大水過後,又根據各地做出的貢獻來劃分屬地;這是不是能理解成“分封諸侯”呢?銘文中“降民監德,迺自作配鄉民,成父毋(母)”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禹有功於民,成為民眾之王、民眾之父母”;由此可證,禹在治水時已經建立了“夏朝”,甚至成了萬民皆服的“皇帝”;說到這或有朋友會說“史載大禹在治水後才受禪與舜,他兒子‘啟’正式建立夏朝。”

歷史對“禹”的記載其實並不多,“夏朝”在什麼時間建立也沒有明確記載;“遂公盨”銘文記載,夏朝建立時間為“癸亥起徵”,也可以理解成禹接受舜“禪讓”,踏上治水征程的時間。對此專家解釋,“遂公盨”出現之前,禹“起徵”的時間從未出現過,《尚書》記載“予創若時,娶於塗山,辛壬癸甲、啟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這裡的“辛壬癸甲”雖然與遂公盨銘文時間相近,但指的卻是“夏啟”的出生時間,那麼“大禹治水”,或是“夏朝建立”究竟開始於什麼時間呢?

4000年前有沒有“夏朝”?一件2900年前的青銅器,或能證明“禹”

“夏商周斷代”最終將其定為公元前2070年左右,以此為節點,按遂公盨的記載,應“或前或後”推一甲子;向前是前2100年,向後就是前2040年。或有朋友不屑一顧“這麼多廢話,將遂公盨進行一次時間鑑定問題不就都解決了,用得著專家猜來猜去嗎?”關鍵就在這裡,前面說了,“遂公盨”出現於西周中後期,即周孝王、夷王前後,距今約2900年;但是,“禹”是四千年前的人物,如果單以年代確定,兩者相差了一千多年。

4000年前有沒有“夏朝”?一件2900年前的青銅器,或能證明“禹”

也就是說,儘管“遂公盨”記載了大禹治水的過程,但仍不足以證明“禹”或是“夏朝”的真實存在;也有專家認為,遂公盨足以證明“禹”真實存在,原因很簡單,因為“遂公”。熟悉歷史的朋友或許知道,歷史上但凡叫“公”的,基本都是某一諸侯國的“國君”;而“遂國”約在今天的山東泰安市寧陽縣西北部與肥城市臨界處,史料記載,“遂公”還是舜帝后裔。由此專家推斷,既然遂國是“舜帝”後裔,四千年前應與“禹”平起平坐,且遂公盨又是祭祀禮器,本來就有稟告“神靈”的意圖,銘文內容更需要依據事實論訴。

4000年前有沒有“夏朝”?一件2900年前的青銅器,或能證明“禹”

因此專家認定,遂公盨記載的“大禹治水”是真實可信的,它也是:目前所知時代最早,最為詳實的關於禹的可靠文字記錄。

好了,今天的話題就聊到這裡,認為小編寫的還可以的話,請點擊小程序看一看。您的點擊,就是我最大的支持,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