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炒作 丨 危險的“博傻”遊戲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於近日發佈《警惕“炒鞋”熱潮 防範金融風險》的金融簡報。

誰在炒作 丨 危險的“博傻”遊戲

簡報指出,“大量囤貨”“哄抬價格”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遊戲。也是從今年開始,某平臺就出現了炒鞋一說,不僅衍生出K線圖、“雲炒鞋”以及“期貨鞋”,而且因為可觀的轉手利潤,成為了不少大學生甚至是大爺大媽的謀財之道。老股民們,你們看懂了嗎?


誰在炒作 丨 危險的“博傻”遊戲

新型理財—“以販養鞋”

“興趣愛好,順便還能賺錢。”在上海上學的20歲男生小楊過手了幾十雙潮鞋,流水也達到十幾萬元。他說:“以前發售價1500元以內的鞋子,二級市場以兩三千元就能買到,經過一番炒鞋熱,現在經典款不少都要五千至一萬元了。”這中間無疑存在著巨大的利潤。

小楊回憶曾因“運氣好”抽中了限量版鞋子而開始入行“炒鞋”。第一筆生意,他以原價1899元的價格買了2雙yeezy,隨後都以2500元左右的價格出手,可見嚐到了一些甜頭,但也曾以3000多元買了yeezy,最後跌到2000多元,實屬韭菜。

“還是有風險的,但目前學生理財的渠道很少,鞋賣不掉還可以自己穿。況且,目前靠轉賣鞋子已可負擔自己的日常開銷。大學生裡十個男生有八九個都喜歡鞋,需求量挺大的,價格應該會下來一些,但也許不會大幅下跌。”小楊說。U樣相信很多散戶和小楊的想法一樣。

誰在炒作 丨 危險的“博傻”遊戲

鑑定師是鞋圈交易中的重要一環,他們中不少人認為,很多原先在炒房、炒幣行業的人也開始進入到炒鞋領域,成為上游的大鞋販子,因為資金盤越大就越能接觸到更上游的經銷商直接拿貨,利潤最高。他們可以通過大量囤貨、形成壟斷、哄抬價格來形成“殺豬盤”,小販子或者散戶一定會成為“活韭菜”,而其中不乏問家裡拿零花錢,甚至不惜高額借貸的學生群體。 

誰在炒作 丨 危險的“博傻”遊戲

有業內人士表示,一些平臺用K線圖、“雲炒鞋”等炒作手法推出了金融產品引爆市場,以爭奪賣家資源刷數據,進而為進一步融資做準備。此外,部分媒體過於關注炒鞋“暴富”更是起到火上澆油的作用。 

誰在炒作 丨 危險的“博傻”遊戲

根據某平臺6月發佈的相關分析報告,最受關注的Air Jordan與歌手Travis Scott的聯名款深棕倒鉤,溢價高達1000%,一面市單價就突破1萬元大關。“鉤子一反,傾家蕩產”一度上了熱搜。U樣覺得現在大部分人都把炒鞋看作成一種新興的賺錢方式,而不關注球鞋背後的故事,這使不少真正的球鞋愛好者很受傷也很費解,大部分球鞋愛好者已經無能為力,只能“望鞋興嘆”。

誰在炒作 丨 危險的“博傻”遊戲

“應該回歸到潮流文化的初心,通過打造良性的產業生態鏈,來促進潮流經濟的進一步繁榮。”朱峰表示,“鞋穿不炒”仍然任重而道遠,炒鞋現象存在著很多盲目性,U樣支持相關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去對一些“炒鞋”的投機行為進行監管。

就連新華社都公開報道瞭如今球鞋市場的不良現象

那麼各位小夥伴對如今鞋市亞健康的狀態如何看待呢?

歡迎和U樣一起交流

更多精彩,請關注“U樣潮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