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和地緣政治看馬其頓加入北約

2019年2月6日,馬其頓共和國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布魯塞爾正式簽署了加入議定書。預計整個加入和批准流程將於明年走完,屆時馬其頓將成為北約第30個成員國。

我們知道,北約(NATO)是歐洲和北美國家為了實現防衛協作而成立的軍事組織。1949年建立之初,北約是以前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為假想敵。蘇聯解體之後,北約演化成為地區性的軍事同盟。北約條約裡規定,一旦成員國受到軍事攻擊,視同全體成員國受到攻擊,成員國應自動採取行動,包括參戰,不需要各國政府授權。

從歷史和地緣政治看馬其頓加入北約

北約成員國地圖

馬其頓共和國為了加入北約,苦苦追求了27年,克服了重重困難。最後的一個難關是希臘的反對。由於馬其頓歷史上是希臘的一部分,希臘北部至今仍有馬其頓大區,希臘擔心馬其頓對其北部同名區域有領土要求。另外,馬其頓現有國土只佔歷史上馬其頓區域的三分之一,用馬其頓做國名有以偏概全、引起歧義之嫌。所以希臘要求馬其頓更換國名,否則反對其加入北約。

為了消除希臘的顧慮,馬其頓先於2018年10月舉行了全民公投。雖然多數票贊同將國名更改為"北馬其頓共和國",但是由於參加投票人數未達半數,公投無效。議會隨後上場,啟動修改憲法更改國名的流程,並於12月投票通過。希臘對此表示認可,馬其頓這才看到了加入北約的綠燈。

從歷史和地緣政治看馬其頓加入北約

馬其頓簽署加入北約議定書

為什麼馬其頓共和國如此不遺餘力地追求加入北約呢?這要從馬其頓的地理位置和歷史經驗來理解。

廣義的馬其頓

廣義的馬其頓是一個地理地區。大體包括今天的馬其頓共和國,希臘北部馬其頓大區以及保加利亞西南角和阿爾巴尼亞的東南角。這個區域內曾經存在過古希臘的馬其頓王國、羅馬帝國的馬其頓行省、馬其頓主教區、東羅馬帝國的馬其頓軍區等政治實體。期間該地區也曾被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分別短暫佔領過。14世紀末以後,馬其頓地區完全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佔領,統治長達500年。

從歷史和地緣政治看馬其頓加入北約

馬其頓地區

進入19世紀之後,隨著奧斯曼帝國的日漸衰落,歐洲國家對土耳其的歐洲部分不斷提出領土要求,希臘、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等國相繼獨立。仍屬於土耳其的馬其頓地區位於北部的塞爾維亞、東北部的保加利亞、西部的阿爾巴尼亞、南部的希臘的包圍之中,危如累卵。終於,1912年爆發了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在戰爭中,塞、保、希聯軍擊敗了土耳其,瓜分了馬其頓地區。

從歷史和地緣政治看馬其頓加入北約

巴爾幹戰爭態勢圖

又經過第二次巴爾幹戰爭以及後來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邊境反覆調整,馬其頓地區最終形成了現在各國瓜分的局面。歷史上的佔領軍多次施行了移民、民族遷徙、人口交換甚至種族屠殺的政策,使得馬其頓地區的民族構成非常複雜。

原住民希臘馬其頓人現在主要分佈在希臘境內,而馬其頓共和國內的所謂"馬其頓人"其實主體是斯拉夫人,馬其頓語被認為是保加利亞語的分支,說明居民主體來源於保加利亞人的遷徙。除了希臘人和斯拉夫人之外,馬其頓地區還有為數不少的阿爾巴尼亞人和少數土耳其人、塞爾維亞人、猶太人等。

複雜的歷史,多樣化的宗教和民族成分使得馬其頓地區聚集了各種恩怨情仇。巴爾幹半島是歐洲的火藥桶,而馬其頓可以被稱為是巴爾幹的火藥桶。

從歷史和地緣政治看馬其頓加入北約

馬其頓曾經的主人們

狹義的馬其頓

狹義的馬其頓指的就是加入北約的馬其頓共和國,或者稱為北馬其頓。

北馬其頓是原馬其頓地區被塞爾維亞佔領的部分,後來併入南斯拉夫。鐵托領導時期,考慮到北馬其頓在民族上與塞爾維亞不同,更因為懷揣將南斯拉夫向愛琴海擴張的夢想,北馬其頓被從塞爾維亞中獨立出來,劃為了南斯拉夫的一個加盟共和國。在南斯拉夫分裂之後,成為今天獨立的國家。

北馬其頓作為一個內陸國家,強鄰環繞。南邊的希臘民族主義者一直在窺伺古希臘的故土;北邊的塞爾維亞也不乏恢復泛斯拉夫輝煌的民族主義者;西邊的阿爾巴尼亞和科索沃宗教信仰與馬其頓不同,馬其頓國內的阿族一直不服,是不穩定因素;而東邊的保加利亞因為同文同種,難保不有合二為一的念頭。

如果能夠加入北約,北馬其頓就有了護身符,誰也不敢輕舉妄動了。

北馬其頓加入之後,北約基本擴大到了歐洲全境。除了瑞士、瑞典、奧地利、愛爾蘭、芬蘭等幾個友好中立國之外,只有塞爾維亞、波黑、烏克蘭、白俄羅斯和俄羅斯等少數幾個國家在體系之外,其中波黑也有加入的心思。馬其頓加盟之後,塞爾維亞形成孤島。而烏克蘭是下一個北約要拉攏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