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霞:技術上精進,把每一個新生患兒治療好是一種難以言傳的幸福

知性溫和,開朗健談,這是近日記者走進周口市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新生兒科,與該科室主任周霞繁忙工作間隙交談後的印象,一種敬意油然而生。


“作為我個人,只是醫院文化建設的一個縮影”

一直忙於工作,前段時間突發神經性耳聾的周霞主任不得已請假住院治療10天。由於對科室放心不下,她提前三天出院又投入到了工作中。對於病情的由來,周霞主任娓娓講述道,12月10日下午,工作時她突然感到左耳內悶脹,聽力急劇下降,檢查發現是突發性耳聾。而她此前耳鳴已兩年,長期睡不著覺,耳內轟轟作響並伴有蟬鳴聲,由於工作繁忙一直未放在心上。

周霞:技術上精進,把每一個新生患兒治療好是一種難以言傳的幸福

周霞主任說,作為突發性耳聾,都市白領特別是醫護人員容易得此病。她作為重症監護室科主任,承擔著醫療安全責任和肩負著引領科室技術發展的使命,醫生建議去鄭州住院治療,考慮到科室工作需要,放心不下,就近住院治療未結束便提前出院了。

“院長文化就是醫院文化,作為我個人只是醫院文化建設的一個縮影”,周霞主任多次強調這點,“李鳳啟院長、王芳副院長、李萍主任等也在帶病堅持工作,正是在他們的精神感召下,激勵我繼續前行,不忘初心。”

就醫院的內涵性文化建設這塊,周霞主任介紹到,李院長在院務會議上一再著重指出,如今雖說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仍要堅持以病人為主,醫德醫風為先,要求全體醫護人員從醫療質量和醫療服務兩個方面做好本職工作,醫療技術過硬,才能更好的為患者服務;立德救人,懸壺救世,先做人後做事,“但願人間無病人,寧願架上藥生塵”,積極踐行醫院院訓“厚德勤於道,精醫惠婦孺。

每年“母親節”時患兒家屬一束鮮花表謝意

“最根本的東西要留得住”,提及以往,周霞主任難以抑制她的真情流露。曾有一位患兒的父親在孩子治療期間非拿2000元感謝不可,她堅拒不接,對方甚而跪送,實在推脫不過,她便交到院裡作為孩子的住院費。孩子康復出院後,其家人每年除夕到醫院送來餃子,每逢“母親節”時送一束鮮花表達謝意。“醫患一家親,只有真心對病人,才能贏得相互尊重。”周霞主任對此感喟不已。

“你看,這是我們的腦炎病人”,訪談中一位小護士扶著一個9歲男孩步履蹣跚走出,周霞主任望著他說,“這孩兒意識障礙,治療幾天剛清醒過來”,說話間,她看到回來時的小男孩脫離了護士看護,一個箭步趕到他身邊攙著,“我的乖,你可別自個一個人走。”憐愛之情,溢於言表。

新生兒科目前擁有周口市同行業兩項唯一殊榮

據瞭解,新生兒科自2014年成立5年來,從無到有,在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添置了諸多先進儀器,從國外購進最好的新生兒高精端輻射臺,能夠為新生兒提供全套窒息搶救系統化服務,業已成長為周口市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重要科室。

周霞:技術上精進,把每一個新生患兒治療好是一種難以言傳的幸福

PICU和NICU,即兒童重症監護和新生兒重症監護,是周口市唯一一家開展有創血壓項目,較以往無創(即在胳膊上纏袖帶)測量血壓更為精準,該項目對於危重性病人更具技術優勢。

另外一項則是周口市唯一一家掌握新生兒換血治療技術,可以做到整體換血,這有助於治療膿毒血癥和高膽紅素血癥等。

“能夠取得這樣的業績,這也和全體同事的努力分不開的。”周霞主任如數家珍,“徐向峰醫生、趙一品醫生、胡雙雙醫生等科室全體人員常年加班加點,經常是應該下午6點正常下班,晚上10點還沒走,沒有喊過苦和累。我當主任得有擔當,出了問題不能把他們推到前面,不能讓他們寒心。人倒了,好扶;人心倒了,不好扶。”

作為新生兒科的主任,周霞近年來也成就斐然,目前是周口市重症委員會委員,周口市醫學會第七屆兒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周口市醫學會兒童發育行為專業委員會委員,周口市醫學會首屆圍產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榮獲河南省衛健委頒發的河南省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優秀帶教老師。

周霞:技術上精進,把每一個新生患兒治療好是一種難以言傳的幸福

談及以後打算,“繼續走”,周霞主任不假思索脫口而出,“醫院給了我很大的關懷,領導的關心,同事的慰問,我很感念。我沒那麼高大。但是現在不缺吃,不缺錢,追求的是一種價值感、幸福感、獲得感。投入到熱愛的事業中去,力求做一個好大夫。在技術上精進,把每一個新生患兒治療好,是一種難以言傳的幸福。下一步將對科室人員醫療技術層面不斷提升,精神層面注重國學教育。現在家裡兒子、女兒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已經是一種最大慰藉。”(杜高峰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