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請“移情”

前幾天,看到有新聞報道方艙醫院內配置齊全——不僅有電熱毯、熱水等生活必需品,更有圖書、國畫這些精神必需品。一些網友看到後,在評論區留言:

現在才發現,你們沒有被隔離,被隔離的原來是我們啊!

這一方面體現了我國聯防聯控的能力,除了物資保障,也沒有放鬆對患者的心理慰藉,正如美國的一位著名的醫師特魯多所說:“有時去治癒,經常去幫助,卻總是撫慰。”;另一方面,這其實是網友在用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在為患者加油,讓人暖心。

那麼,本著不給國家添亂還能學習新知的原則,“被隔離”的我們可以用什麼方式繼續戰疫呢?

關注生活本身

生活還是生存,完全取決於你的態度。你善待它,便五彩繽紛;你無視它,便沒滋沒味。

還記得上次下廚是什麼時候嗎?還記得多久沒陪爸媽運動了嗎?還記得書本在手中的感覺嗎?

  • 炸雞腿

豬肉價上漲得厲害,多買點雞肉好了。

你瞧,雞胸肉可以做雞排,雞腿可以做炸雞,雞爪可以五香……

帶你看看我在家做的炸雞腿。

面對“疫情”請“移情”


面對“疫情”請“移情”

家裡人說比肯德基裡的炸雞還好吃。

可不嘛,安全零添加。為各位奉上菜譜:

①超市買幾個生雞腿。(注意:帶血塊的不新鮮)

②用剪刀或菜刀扎、切、割雞腿肉。總之,怎麼心疼怎麼來。

③找個臉般大小的盆,放雞腿、放五香(佐料、調料、方便麵料什麼的)、放料酒。放完抓它。

④蓋上保鮮膜,看心情冷藏半個小時~兩個小時。在這個時間請準備兩勺麵粉、一盆水。

⑤拿出雞腿,蘸一層面粉後迅速過水,再蘸麵粉,邊裹麵粉邊抖它。

⑥油熱下鍋,平均一分鐘給雞腿翻一次身,時間長不翻會糊哦!

⑦拿出雞腿復炸。(可有可無,復炸為了表皮更脆)

獨家秘方,保真好吃。

再挖開一個百香果做個百香果蜜飲,配在一塊真的絕了絕了!媽媽再也不用擔心你不會做飯而餓肚子了~

  • 陪家人運動

鑑於所在鄉鎮的疫情並不嚴重,公園人也少,我跟爸爸偶爾會戴上口罩去公園跑步,畢竟,總讓他憋在家裡,一天被拖了五六遍的地板也不會同意的。

路上拉筋,到公園後跑步,在健身器材處再拉筋,最後散步回家。

僅僅用了兩個晚上,我發現了過去一年都沒發現的事情:

50多歲的爸爸已經追不上我了;

出來跑步的他竟然比任何時候都開心;

他拉筋時沒有一處不疼;

還有,我們談了很多話……

挽起爸媽的胳膊,你是不是比他們更高、更強壯了,不是你還在發育,而是他們在歲月的狂風中彎下了身軀。還有什麼比他們的身體健康更重要呢?

  • 讀書

2月份,我讀了6本書,跟大家共享一下我的書單:

面對“疫情”請“移情”

除了上面四本,還有《道連·格雷的畫像》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在瑣事中難以抽身的我們太需要與書本對話,在書中尋找平靜了。

碎片化閱讀支撐不起我們面對生活的勇氣。

關注別人

人為什麼孤獨?托爾斯泰說是因為“自負”,這裡的自負不是指太驕傲,而是人的限度、格局小。

想一想,跟人對話時,我們是不是總在設法將話題引到自己身上?或者乾脆驢唇不對馬嘴得自說自話?難將之稱為“交流”。

而2020年開端,疫情給了我們一個機會關注自身之外的事。

把目光放進醫院;把同理心放到醫護人員身上;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再次建構起來;把關愛給予那些被忽視的被認為理所當然應該付出的人;

……

於是,你好像不感到孤獨了,愛讓別人和自己緊緊相依。

關注未來

在各大平臺,有許多搜索量是關於“疫情過後最大的商機是什麼”。這樣的熱搜不是來得無緣無故。

中華民族是在苦難中崛起的民族,危機教會了我們把握商機。當然,不僅是商機,對大多數人開說,是未來。

疫情剛開始時,我們都感到焦慮、不安、恐懼,這樣的心理不分國界、不分民族,但一味得負面情緒只會遮住我們的雙眼,我們必須有這樣的意識:疫情會過去,苦惱會更新,一切結束後,未來會怎麼樣發展?

舉個例子,畢業生們,論文寫好了嗎?實習暫停,多好的機會去進行論文寫作啊;

工作找好了嗎?國家積極建設24365平臺,去用啊;

複試準備得怎麼樣了?擴招研究生的政策對你來說真的有機會拼一把。

面對“疫情”請“移情”

病毒給每個人圍起來的諾亞方舟,都將駛向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