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典——憤青的養成

作為一名有所成就的國學大師,毫無意外的,不是有錢就是有所傳承。劉文典出生在一個布商家庭裡,算是小有資產。

有錢還是不夠的,在亂世之中,有錢就是一塊肥肉,沒有保護自己的力量只能任人宰割。所以精明的劉父把劉文典送到了教會學校,讓他去學習英文和生物學,爭取做一個洋買辦,以獲取洋人的庇護。

劉文典——憤青的養成

洋買辦

可惜劉文典似乎對繼承家業並不感興趣,反而對於父親日常給他講解的經學和古文樂此不疲。

當教會學校已經無法教會他更多知識時,他便前往安徽公學求學。當時的安徽公學,在教育界相當於此時的清華北大,還有常駐教師陳獨秀、劉師培,時有名人講學,包括章士釗、柳亞子、陶成章等人。

一看師資隊伍,就知道安徽公學是一所具備強烈反清色彩的學校,劉文典順理成章地成為潛在發展對象。而也正是在安徽公學,劉文典受到了陳獨秀和劉師培的賞識,加入同盟會,併成為劉師培的弟子,跟從劉師培學習經學。

劉文典——憤青的養成

引路人陳獨秀

此時的劉師培年紀不大,只比劉文典大了5歲,但已經名滿天下,而做著這種高危工作(反清),隨時可能成為過去式的劉師培不得不為自己的經學傳承著想。此時送上門來的劉文典不僅天資過人,而且也有那種思想傾向,無疑是絕佳弟子,劉文典也需要一個本師來確定治學道路,自然一拍即合。

安徽公學的性質無疑是致命的,雖然清朝已經內憂外患,但收拾一個小小的學校還是手到擒來,劉文典就這樣結束了他的第二段學生生涯。

尚且年輕的劉文典覺得自己依舊需要歷練,國內兵荒馬亂,所以留學成風,有條件的人都爭取留學,劉文典也就跟隨潮流,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

劉文典——憤青的養成

官方留學生

而到了日本,除了留學還有一件事要做。東京作為同盟會的大本營,劉文典自然需要前往同盟會,同時,還要拜訪一個人,和劉師培齊名的章太炎。

此時的劉師培已經逐漸改變自身思想,跟劉文典不再是一路人,年輕的劉文典自然不願繼續接受劉師培的教誨,而章太炎無疑是合適的選擇。

於是,劉文典加入章太炎的章門弟子班,成為一名插班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