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唐朝文人雅士喝茶所特有的方式

但凡是遇到亲朋好友聚会或者商业应酬,饭桌上都少不了酒,而每到敬酒的时候我们就能听见这么一句话:“我不胜酒力,为表诚意,我便以茶代酒来敬您一杯!”而没有谁会去深究你到底是否真的不胜酒力,只会觉得你十分注重礼节,这也正体现了语言的博大精深之处。而其中的“以茶代酒”其实是一个成语,表示虽不想喝酒,但是又不免得失了礼节,就用喝茶的方式来代替喝酒。有很多人会误以为“以茶代酒”是近几年兴起的,但其实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成语就已经出现了。

那些唐朝文人雅士喝茶所特有的方式

喝茶的独特方式


不过那个时期也不叫“茶”,“茶”是后面衍生出来的,在那个时候人们称之为“荼”、“茗”,也有人会非常接地气的称为“苦菜”。并且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人广泛喜爱喝茶,于是北方人就觉得非常奇怪了,这种喝起来味道苦苦的叶子有什么好喝的,但是后面北方人最终也没能逃不过在现代社会流行的“真香定律”。在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以后喝茶的热度可谓是盛极一时,在“二十四史”之一的《旧唐书》中就有着这样的记载:“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可见在当时人们心中喝茶的重要性。之前对喝茶不屑一顾的北方人也加入了南方人喝茶的队伍,并且在唐朝人民当时喝茶也是极有讲究的,茶,就得这样喝。

那些唐朝文人雅士喝茶所特有的方式

品茶


“煎茶”是唐朝人民煮茶特有方式,但是在“煎茶”之前还有一道重要的工序:就是先将茶进行蒸压,然后制成茶饼,然后将辛辛苦苦压成型的茶饼再碾成粉末状。接着用火烤茶,期间时不时还要翻炒几下使茶能够受热均匀。待到烤完后用布包起来,免得让香味流失。或许看到这里的朋友会感叹一下这道工序的繁琐程度,实际上跟“煎茶”比起来,这还只是九牛一毛。


那些唐朝文人雅士喝茶所特有的方式

茶叶


在当时用来煮茶的器皿可不像我们现代社会一样,茶具一套一套的就连茶桌和茶椅子也都是给你细心体贴的配备好了,那时候唐朝人民都是用“釜”这种炊具来把水煮沸。待到“釜”中的水沸腾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加一点盐进去接着煮,目的就是调一调味道。等到水第二次沸腾的时候,先用瓢舀一勺水放在旁边,接着用竹子做成的夹子一边缓慢地搅动着沸水,一边将茶末细细地撒进沸水里继续搅拌。而要搅拌到什么时候呢?等到出汤花时,就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就要将之前准备好的一小瓢水倒进去。等到水第三次沸腾的时候,这茶就已经煮得恰到火候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放松身心去品茶,注意千万不能等到茶凉了才品。


那些唐朝文人雅士喝茶所特有的方式

茶具


在唐朝人民的眼中,“煎茶”时的火候也是有讲究的。煎好了的茶如果没有及时被盛起,被火烤的时间过于久,就会被煎老。唐朝人民的嘴巴对于茶可是非常挑剔的,他们对煎老的茶很嫌弃,几乎都没有人会愿意张嘴喝。看到这里相信有朋友会问万一我是“手残党”,天生煎不好茶,但是我想喝到好茶,那该怎么办?

那些唐朝文人雅士喝茶所特有的方式

品茶


爱喝茶的唐朝人民当然考虑到了这一点,于是就有了“茶博士”这一职业,提到这一职业就不得不提到陆羽。陆羽被称为“茶圣”,在唐代宗广德年间前后,陆羽所著的第一本茶书——《茶经》问世了。在《茶经》这本书里面陆羽记载了各种各样的茶,各种各样煮茶的炊具,甚至连什么水煮出来的茶香味更醇厚都标记的清清楚楚,也算是茶界的百科全书了。其中陆羽还特别将“煎茶”的技巧和需要注意的几点记载的十分详细,并认为煮茶时可以加上一点葱、姜、枣、橘皮、薄荷等等,花样层出不穷。其中陆羽还创了一套“贵族”喝茶法:将茶叶先碾到米粒大小,再将水煮沸腾后将米粒大小的茶叶倒进去,然后进行搅拌,等到茶叶铺满了水面后就可以准备品尝了。除去唐朝人的“煎茶”方式,宋代人民也不甘落后,随后发明了“点茶”。“点茶”其实是跟现在生活中观赏性的冲茶法相类似:把碾碎了的茶末放在器皿里,然后再倒入开水。

那些唐朝文人雅士喝茶所特有的方式

茶具


众所周知,唐朝被后世称为“浪漫的王朝”,确实,从唐朝人对待茶的态度和方式中也不难看出其浪漫之处。而在现代社会中,茶叶也成为了我们的日常所需品,家家户户都必定会备上一些。虽然唐朝的“煎茶”曾经盛极一时,但是如今生活中泡茶相则相对简单和实用。但是将古今泡茶之道作对比,便能够从中感受到茶文化的碰撞。在安静的庭院,舒适的天气,为自己煮上一壶散发清香的好茶,想来也是一件十分轻松惬意的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