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那些令人深思的細節2——西安事變後蔣為什麼會遵守諾言

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1936年12月12日,為了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時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東北軍領袖張學良和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軍總指揮、西北軍領袖楊虎城在西安華清池發動“兵諫”,扣留了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西北剿匪總司令的蔣介石,時稱“西安兵諫”。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同志的主導下,最終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十年內戰的局面由此結束,國內和平基本實現,成為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

歷史中那些令人深思的細節2——西安事變後蔣為什麼會遵守諾言

在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蔣介石軟禁了張學良、殺害了楊虎城,從這兩種做法中我們可以看出蔣對西安事變的厭惡,但是蔣卻遵守了西安事變的承諾,沒有對以及岌岌可危的共產黨進一步圍剿,這個不禁讓人疑惑,是怎樣的原因讓蔣遵守了聯合抗日這一承諾?

歷史中那些令人深思的細節2——西安事變後蔣為什麼會遵守諾言

1、當時的聲明是蔣向全國通電發表的,作為大國領袖,不能朝令夕改,必須要維護自己的權威,但是聲明中沒有對張、楊作出任何承諾,所以對他們可以翻臉不認人。

2、地方實權派的態度,由於日本的野心已經是全國皆知,各地方實權派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和自己的底盤,都是消極反共,積極抗日居多(蔣沒能力搶他們的底盤,而日本人卻有)。

歷史中那些令人深思的細節2——西安事變後蔣為什麼會遵守諾言

3、英美蘇等大國的態度,因為英美等國希望用中國的戰略縱深拖住日本,所以是希望中國政府對日作戰,如果蔣在發表聲明再不抗日,可能會被英美等政府放棄。

4、國內的抗日情緒已經被調動起來,在西安事變之前,已經有過其他將領通電讓蔣抗日的事件發生了,如果蔣在發表共同抗日聲明後還是抗日,會失去人心,繼而失去繼續執政的合法性。

歷史中那些令人深思的細節2——西安事變後蔣為什麼會遵守諾言

小編會每天定時更新,希望對歷史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點波關注,共同探討中國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