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 “醫”路前行——記安徽省最美鄉村醫生(泗縣)丁明玉

提起丁明玉,泗縣丁湖鎮的村民無人不稱讚他有愛心、醫術好……丁明玉是丁湖鎮丁陳村衛生室一名鄉村醫生。從醫近30年來,他把患者視為自己的親人,把服務群眾當作工作的第一要義,以實際行動踐行了“治病救人”的初心與使命,深得村民的信任。2003年,非典肆虐,他奮戰在抗擊非典一線,守護著一方安危;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他又迎風而上,做一名勇於擔當的逆行者。

做群眾信賴的“貼心人”

從事鄉村醫生工作近30年來,丁明玉信守“24小時上門服務”的出診承諾,只要一個電話,保證隨叫隨到。

丁明玉小時候是聽著李月華的故事長大的,後來他選擇了從醫這條道路,他在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做一名李月華那樣的好醫生!作為一位農村醫生,他服務的對象多是一些留守在家的老人、婦女、兒童,丁明玉不論是颳風下雨,天寒地凍,還是夜深人靜,酷熱難當,他總是隨叫隨到,從來沒有怨言。他常說,作為醫生多受一點累,患者就能減少一點痛苦。為了方便群眾,醫院的宣傳欄裡、裝藥片的藥袋子、方便袋上,都印有他手機號碼和固定電話號碼。2010年秋天的一個夜裡,下著雨。村民丁周氏的兒子撥通了丁明玉的電話。在電話裡聽出情況緊急的丁明玉來不及掛上電話就往丁周氏家跑去。到了現場後,丁明玉發現丁周氏的雙腿發腫,還伴有氣喘,通過多年行醫的經驗判斷可能是心臟衰竭。這種情況需要及時進行搶救。因為丁周氏的兒子腰不好,背不動老母親。丁明玉二話不說背起老人就往醫院方向奔去。因為搶救及時,丁周氏脫離了危險。

做群眾健康的“守門人”

隨著基層醫改的推進,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嚴格執行國家基本藥品目錄制度,改變了以藥養醫局面,解決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面對新要求,丁明玉積極宣傳醫改政策,讓村民充分認識到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好處,使村民都積極參加到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中來。2016年,開始推行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他又成為了一名“家庭醫生”,和村衛生室的6位同事一起為全村530多名65歲以上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建立檔案,定期體檢和上門隨訪。體檢的時候,他往往早晨5點半就出門給村民測血糖、量血壓、送藥,晚上9點才回家。全天候待命,對丁明玉來說是常事。去年秋天的一個夜裡,70多歲的村民丁敬彩因突感不適被老伴用三輪車送到村衛生室。丁明玉緊急為丁敬彩做了心電圖,發現情況不太好後,及時把老人送到了泗縣人民醫院,經檢查為心梗。幸好送醫及時,老人順利得到醫治。

在家庭醫生履約服務中,丁明玉認真開展公共衛生項目工作,免費進行健康體檢、規範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對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重型精神病納入慢病管理,對行動不便的貧困人口進行健康體檢和簽約服務。農忙季節,他便在田間地頭開展履約服務、健康知識宣講,按質按量完成履約服務。每次入戶開展健康知識宣傳活動,丁明玉交代完注意事項臨走時,總會叮囑一句:“大病趕緊看,小病不能拖,隨時有情況隨時打電話。”慢慢地,村民們小病不用看、大病往後拖的習慣改變了。“有個輕微頭疼腦熱的,也打來電話問詢。”丁明玉說。

做勇於擔當的“逆行者”

“大侄子,開下門,量一下體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丁明玉每天早晚兩次準時前往村裡武漢返鄉人員和密切接觸者的家中為他們量體溫,做心理疏導。

經摸排,丁陳村共排查出3名武漢返鄉人員和1名密切接觸者,這些人員的健康狀況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丁明玉說:“剛開始上門量體溫,個別群眾存有牴觸情緒,不願量體溫。因為都是一個村的,我就通過打電話和上門做思想工作的方式,勸撫他們每天保持輕鬆的狀態,接受量體溫和及時向村裡說明自身健康情況。這既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家人和對社會負責。”經過一次次的勸說,他們終於放下思想包袱,每天準時向村裡報備體溫。丁明玉說:“每天最安心的事就是聽到他們打電話來說體溫正常,上門隨訪時看到他們在家狀態良好。”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丁明玉積極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挨家挨戶,張貼發放“一封信”、倡議書,站在醫者角度,耐心講解疫情防控知識,引導村民科學防控,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並定期為村裡的武漢返鄉人員進行健康隨訪,上門消毒,贈送防控物資。

丁明玉說:“剛開始,說不擔心那是騙人的,一家老小都在家,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每個崗位都有相應的職責。既然做了醫生,做了共產黨員,治病救人就是我的責任與初心,那是我必須要做的事。” (馬遠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