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圖改掉China! 綠營炒作華航“正名”

儘管臺灣島內口罩不夠用,民眾經常排長隊購買,但民進黨當局近期大手筆對外捐贈口罩的“口罩外交”卻不斷。據臺媒報道,在對外捐贈中,臺灣中華航空公司多次執行運送任務,島內綠營藉機炒作,聲稱華航的英文名"China Airlines"容易被誤認為大陸籍,揚言"華航正名的時候到了"。

妄圖改掉China! 綠營炒作華航“正名”

據報道,民進黨“立委”林楚茵稱,明明是臺灣送的物資,卻是"China"航空載運,容易讓人把臺灣跟大陸混淆,所以該替華航"正名"。臺北市議員梁文傑還發文感嘆“一切努力丟水裡”。

妄圖改掉China! 綠營炒作華航“正名”

臺“駐德代表”謝志偉(右)

據報道,數月前開啟的“華航正名”連署,目前已有近4萬民眾簽署。臺行政主管部門表示“尊重民意、樂見其成”,但華航相關更名須經由董事會決定及同意。

妄圖改掉China! 綠營炒作華航“正名”

妄圖改掉China! 綠營炒作華航“正名”

對此,臺交通部門負責人林佳龍響應稱,對改名持開放態度,但航空公司改名牽涉航權、航線,而且華航是上市公司,需要尊重股東與民眾看法。

妄圖改掉China! 綠營炒作華航“正名”

華航更名檔案

第一次提更名:此前在陳水扁擔任臺灣地區領導人期間的2006年,就主張中華航空改名“臺灣航空”或“福爾摩沙航空”。而華航工會表示改名牽扯烤漆、人力、商標等成本,超過10億元新臺幣,更名計劃才作罷。

第二次提更名:2016年7月的民進黨黨代會上,美西黨部主任委員”楊琬柔臨時提案,要求將公營事業中華航空正名為“Taiwan Airlines”,當時兼任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裁示並交付“中央執行委員會”研議。同年9月30日,華航集團董事長何煖軒表示,上級從未要求公司更名。

第三次提更名:2018年6月,民進黨“立委”王定宇重新提起中華航空改名意見,甚至還提出“過渡性處理方案”,要將華航China Airlines改為“ChungHwa Airlines(中華航空)”,之後也不了了之。

疫情當前,民進黨當局竟然還不忘“去中國化”的政治動作,對此,島內網友也紛紛表示荒唐。有網友留言表示:“站在中國的土地上欺負中國人。”“真的吃飽沒事幹替百姓多點服務吧。”也有網友諷刺:“一堆綠蛙呱呱呱。”

妄圖改掉China! 綠營炒作華航“正名”

妄圖改掉China! 綠營炒作華航“正名”

妄圖改掉China! 綠營炒作華航“正名”

還有網友表示:“果然是吃太飽,一個價值10億(新臺幣)以上的名字也想換。”“問題是,光是修改華航登記在各地航站、申請的航線,不是說改就能改的。”“如果最後變成臺北航空就好笑了。做些比較有意義的事情比較重要。”

妄圖改掉China! 綠營炒作華航“正名”

還有網友表示:“華航是股票上市公司,亂改名字,買這家股票,股民又要倒八輩子黴了,變廢紙了。”“又要花多少錢了!”“除了意識形態的事,這官還做了什麼?”

妄圖改掉China! 綠營炒作華航“正名”

妄圖改掉China! 綠營炒作華航“正名”

還有網友諷刺:“就打不過了還一直刺激何必呢?”“直到現在還是政治凌駕一切,臺灣人民的健康狀況真的堪憂。”

妄圖改掉China! 綠營炒作華航“正名”

妄圖改掉China! 綠營炒作華航“正名”

對於華航"正名"提議,臺灣航空界人士認為,在目前的國際現實下,改名看不到好處,甚至要花數十億元新臺幣的成本,改名後不只合約可能重談,有些指定航權,改名後未必能直接接手,若其他地區認定改名案是政治動作,有可能直接收回航權。臺灣財經專家黃世聰就表示,如果華航改名,未來臺灣要跟境外爭取航權的時候,可能都沒有臺灣航空的份。


疫情期間,民進黨不認真防疫,操作所謂“正名”運動,炒作“去中”議題,對此,臺灣名嘴侯漢廷也在《寶島,報到!》節目中進行了嘲諷——

妄圖改掉China! 綠營炒作華航“正名”

【戳鏈接看視頻】

(《寶島,報到!》精彩搶先看!上優酷,搜“寶島報到”看全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