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名”鬧劇繼續演!蘇貞昌改口要“華航標誌別湊熱鬧”

臺灣中華航空的“正名”風波愈演愈烈,據臺媒報道,臺行政部門負責人蘇貞昌今天表示,他已經要求臺交通部門告知華航,未來運送物資援助他國時,“不要湊熱鬧掛上華航的標誌宣傳”,還表示未來會要求華航機身的“CHINA”字樣不要那麼大,而是要讓“臺灣”能顯示出來。

“正名”鬧劇繼續演!蘇貞昌改口要“華航標誌別湊熱鬧”


雖然從急著“正名”改口成“不要湊熱鬧”,但蘇貞昌還是不忘一頓“自誇”, 蘇貞昌表示,自己上一次擔任臺行政部門負責人時,就成功把桃園中正機場改名為臺灣桃園國際機場,這次華航運送物資,全世界雖感謝臺灣,但是華航機身上標誌有“CHINA”,“讓他國以為是中國,這種虧我們吃很多”。

“正名”鬧劇繼續演!蘇貞昌改口要“華航標誌別湊熱鬧”


據瞭解,近期華航載運口罩等防疫裝備送往歐美等國家,有民進黨“立委”稱,華航機身上的“CHINA AIRLINES”會讓外國誤會是中國大陸捐贈,近期,臺交通部門負責人林佳龍與蘇貞昌先後拋出華航更名的話題,讓外界關注這是否為蔡當局既定的施政方向。

“正名”鬧劇繼續演!蘇貞昌改口要“華航標誌別湊熱鬧”


但“蘇沖沖”今天受訪時,卻明顯放慢了“正名”計劃。他表示,華航的名字有歷史背景,更名作業比較複雜,改名是長遠的事,因為涉及航權等其他種種因素,也許不是那麼簡單,接下來可以讓華航快一點在機身或其他部分多一點臺灣標誌,“要讓世界知道臺灣跟中國大陸不一樣”。

然而,針對蘇貞昌自稱的臺灣桃園國際機場改名很成功的說法,就有業內人士直言,航空公司改名跟機場改名,影響“天差地遠”,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正名”鬧劇繼續演!蘇貞昌改口要“華航標誌別湊熱鬧”


據臺媒報道,島內航空業內人士舉例表示,機場是在自己家,中正機場改名就是名字上修改,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和國際民用航空組織代碼都沒動,所以變動成本不大;但華航改名卻不是這樣而已,業內人士介紹,航空公司改名要考慮許多影響,包含世界各國的航線證書、航空器註冊證書,還有相關登記執照等等,如果有涉及到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代碼的變更,涉及到訂位系統與相關的共掛航班的整合,影響層面就會更大。

此外,該業內人士還指出,因為華航要改變的是英文名字,操作起來問題的複雜性就更高了。其註冊名稱是涉及標準名稱的“China” ,不管改什麼名字,政治的敏感議題都會非常大,首先衝擊的是航權與營運,再來才是牽動財務與經濟。尤其是航權屬於雙向,指派更名後的華航飛機,對方國家可能不接受,麻煩就會很大。有臺交通主管部門官員也在受訪時表示,如果華航改名,什麼都要重新談,最怕對方國家不予航權或是趁機漲價。之前就算有改名成功的先例,也都是小公司,從未有像華航這麼大的公司要改,“華航那塊招牌值多少錢根本無法估計”。

“正名”鬧劇繼續演!蘇貞昌改口要“華航標誌別湊熱鬧”


對此,華航企業工會理事長劉惠宗也表示,站在工會立場“不支持改名”,改名後所有航權契約,不管是跟當地政府還是各個機場,全部都要修改,“這些錢算誰的?華航自己出嗎?”此外還涉及許多商業合約,除了以億來計算整個金錢的損失,更可能賠上華航60年來的商譽。華航昨天則表示,由於事涉層面甚廣,公司已在內部以開放態度展開討論和研究。

“正名”鬧劇繼續演!蘇貞昌改口要“華航標誌別湊熱鬧”


海峽衛視特約時事評論員張彬認為,民進黨當局會在此時提出“正名”一點都不稀奇。此前從李登輝時期開始,民進黨都在一點點地、小步快走地做“去中化”動作,凡是帶有“中”的企業也好、公營機構也好,許多都已經被改名。華航之所以今天還沒有改名,首先是要承擔鉅額的成本,在如今這個時期預估需要幾十億新臺幣,此外,島內航空業本身就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這是經濟賬的部分。第二,如果算算“正名”的政治賬,臺灣航空之所以能飛抵其他城市,其航權、飛行關係是已經和各國各地區航空公司及機場約定俗成的,民航組織也有相應的規定。一旦航空公司名字改了,規定要改、航路問題要改、航權也要改,一系列大的變動對華航來說絕對不是好消息。一旦被認定改名藏有政治意圖,不論國際民航組織也好、其他國家也好、甚至包括大陸方面一定會對華航採取反制措施,這一點只會限縮華航未來的商業空間。可以預見,民進黨當局未來這種“臺獨”的小動作還會繼續,對於民進黨當局的這種行為,相關方面未來一定會對此進行強力的反制,國際社會也要繼續重申一箇中國原則,任何妄圖突破這一底線的動作都必須予以迎頭痛擊。

“正名”鬧劇繼續演!蘇貞昌改口要“華航標誌別湊熱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