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優秀的孩子,遺傳和環境的影響下,利用好智力發展敏感期

在父母眼中自家的孩子總是不完美的,事實上誰家的孩子都一樣,只不過家長們看別人家的孩子更注重看優點,和自家孩子兩相比較之下會生出自家孩子不如人家的感受。羨慕“別人家孩子”是常有的事,但是從其他家長的視角來看同樣如此。

每個孩子的優點展現側重不同,而家長們習慣於將孩子的長處當做習以為常,漸漸地就難以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了。

家長們盼望著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但同時也容易犯錯,將目光集中在孩子的缺點上,雖然說凡事查缺補漏是好的,但是培養特長反而是通往成功最好踐行的路。

如何培養優秀的孩子,遺傳和環境的影響下,利用好智力發展敏感期

遺傳與環境影響下的能力培養

優生優育一方面講究遺傳的“優質”,同樣的後天的環境影響也很重要。過去人們常常把“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打地洞”掛在嘴邊。

其實這句話反映的就是人的遺傳因素,但是這一理解不適合擴展到更寬的領域,即遺傳素質是一回事,後天教育又是一回事,人的心理發展規律是受二者結合影響的,家長們不要小看了環境影響的力量。

有關遺傳,有必要明晰的兩個要點在於:

1.遺傳是人類心理發展必要的物質前提。拋開正常人的“中庸”遺傳不談,有一些極端的情況如大腦發育不全,智力水平遠低於正常水平。

這類人往後的生活會更加辛苦,並且也不一定能獲得成功,缺乏正常人的遺傳因素是一件不幸的事,這意味著後天上這類孩子已經落後一步,並且在追趕的路上每一步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如何培養優秀的孩子,遺傳和環境的影響下,利用好智力發展敏感期


當然這類少數情況不具有普適性參考意義,更為重要的在於第二點,

2.遺傳從上一代繼承了生理上的一些特點,落實與個體普遍存在差異,個體差異為人的發展差異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遺傳素質的差異導致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可能,有的人天生喜靜,有的人天生好動,發揚這些特長未來這些人也會踏上不同的職業、人生道路。

遺傳素質沒有絕對性意義,其提供的只是心理發展的可能性,而具體的現成知識、思想與道德品質等決定個人發展方向的素質都是後天發展出來的,通過環境和後天教育這些才能變成現實。有關後天能力的培養,其實通過一個故事就能很好的發現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在上世紀早期的印度,人們在山地裡發現了從小就和狼群一起生活的狼女,後來狼女被接回人類社會,但是女孩已經養成了狼的一些習慣,白天蜷縮著身子睡覺,晚上外出覓食,行走的時候四肢並用,吃食的時候也保留了狼的習慣。

經過鑑定,狼女的智力相當於6個月大的嬰兒。沒有接受人類社會的教育,即使女孩繼承了遺傳素質也得不到培養,這份可能性相當於就被環境泯滅了。

如何培養優秀的孩子,遺傳和環境的影響下,利用好智力發展敏感期

利用好智力發展敏感期

敏感期是學習最容易的時期,以動物為例,小雞在孵化後的第四天左右會很快適應追逐母雞的行為,而一旦在這一時期將小雞與母雞隔離,再往後小雞就不會習得這一行為習慣。

同樣的,在以上狼女的案例中,狼女在智力發展敏感期離開了人類社會,在狼群中習得了狼的生活習性,再回歸人類社會也難以達到正常人的水平,因為錯過了關鍵期,因此即便付出更大的努力也收效甚微。

在舉一個略有差別的例子,同樣是遠離人類社會,日本有一位叫做橫井莊曾脫離人類社會28年,期間他獨自一人在爪哇島的森林中生活,長期的與世隔絕讓他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

如何培養優秀的孩子,遺傳和環境的影響下,利用好智力發展敏感期

一直到1972年橫井莊被發現並送回人類社會,儘管脫離社會太久讓橫井莊難以適應,但是僅僅在82天后他就恢復了正常人的智慧活動。需要明確的是橫井莊脫離人類社會時已經過了智力發展的敏感期。

據研究表面,智力發展敏感期從孩子2歲左右開始:

2-3歲時候兒童口頭語言能力的發展迎來敏感期;

3-4歲求知慾旺盛,對世界的瞭解需求上升;

4-5歲書面語言發展時期到來;

5--6歲抽象概括能力得到發展。

把握敏感期進行相關教育是打牢基礎的關鍵,好的基礎不是具體的知識體現,而是影響大腦智力對這些領域的敏感程度,這樣在後期的學習和能力拓展上將獲得更大的優勢。

如何培養優秀的孩子,遺傳和環境的影響下,利用好智力發展敏感期

智力差異的複雜性

以上說道的關鍵期培養並不能孤立看待,學習以及能力培養是線性而持續的,在打牢基礎後,再往後的持續學習中同樣不能放鬆。除此之外,個體之間存在的智力差異要客觀看待,不是高低之分,很可能只是特點的不同。

從類型上看,智力可以就記憶力、觀察力、思維能力等稍作區分,更具體的,在記憶問題上,每個人擅長的記憶方式不同,孩子常規的誦讀記憶其實就是視覺以及聽覺記憶,還有一種偏向於身體的記憶,比如運動員們的肌肉反應,同樣是肌肉記憶,在“天賦”上個體依舊存在差別。

從智力發展水平來看,並不是所有高成就人都是天生早慧的,歷史上大器晚成的科學家比比皆是,他們中的一些人並不會很早地就展現出某方面的天賦異稟。

反而是厚積薄發,通過後天的積累來發揮自己的智慧才能。比如火車的發明者史蒂芬遜,17歲之前他都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成年後才開始讀書的他一直到44歲才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火車。

除此之外,性別差異對智力同樣有影響,普遍認知中男生的成績偏於兩極分化,好的拔尖差的特別差,而女生更多的成績趨於中等水平。

但是以平均成績來看並沒有明顯差異。由此智力差異的因素是多種且複雜的,先天、後天、性格、努力程度等等都對智力發展產生影響。

如何培養優秀的孩子,遺傳和環境的影響下,利用好智力發展敏感期

興趣特長的培養

多數父母看到孩子的缺點會感到焦慮,但是換一個角度,是不是更應該多看看孩子的優點和特長呢?這些已經顯現的閃光有可能迸發出更耀眼的光。以興趣作為發展的方向對於能力以及專注力都是更好的釋放。

有研究表明,一個人在做不感興趣工作時的能力發揮只達到20%,而換一份自己感興趣的工作,能力值可以達到80%。因此就學習而言,興趣也是動力,能夠發掘更多的主觀學習意願。由此父母應該注重針對性培養,將孩子的特長和興趣發掘出來。

如何培養優秀的孩子,遺傳和環境的影響下,利用好智力發展敏感期

幫助孩子發現“最佳才能區”

具體的可以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日常行為喜好等等做簡單判斷,如果不明確的話,適當的引導也是可以的,一旦接觸到孩子感興趣的內容。

其表現出的專注力和集中力都會有明顯不同,以興趣和特長作為能力發展的起始位置,在動力和持久力上都會更加強勁。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最佳才能區”,家長再也不會侷限於孩子的缺點而患得患失。

興趣教育增強孩子的學習快感

學習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但是大多數孩子坐在課桌前就渾身不自在,尤其是在家庭環境中,讓孩子坐在位置上老老實實學習難度極大。

面對這種情況,家庭教育中可以適當開展更有趣的教育活動,在玩樂中培養學習能力,比如最常見的樂高玩具。

小男孩在遊戲中能夠鍛鍊動手能力以及空間能力,而女孩們愛玩的過家家中也可以賦予更多的教育意義,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設計更多的故事情節和對話內容,強化孩子的表達能力等等。

如何培養優秀的孩子,遺傳和環境的影響下,利用好智力發展敏感期

適當誘導進行興趣養成

孩子天性對玩比較有好感,但是光靠玩是不夠的的,為了培養孩子的興趣,適當的誘導是有其必要的。心理學家查爾迪尼曾做過一項實驗。

在一次募捐活動中,對一些人提出募捐時加了一句“哪怕只捐一分錢也好”,而向另一部分人募捐時沒有更多表達,結果前者的募捐的財務是後者的兩倍。

類似的道理,在父母培養孩子興趣的時候,可以拋出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暗示或引導,小舉動有可能促成大變化,興趣的培養有時候就需要這麼一絲外部力量的撬動。

比如讀書寫字,一點小小的鼓勵會讓孩子收穫內心力量,類似的強化興趣的方法父母在生活中要善於總結,善於應用。

興趣不僅是獲取能力的力量,更是獲得快樂的力量,因此父母要客觀看待個體差異,尊重孩子好的興趣愛好並給予支持。

如何培養優秀的孩子,遺傳和環境的影響下,利用好智力發展敏感期

實際上如果生活只有無關興趣的學習是一件讓人絕望的事,孩子小的時候眼裡就有光,不要讓這份光芒因為學習的負擔而泯滅。

這其中家長能夠做的有很多,要讓孩子變成符合父母眼中的優秀樣子,父母也要付諸於行動幫助孩子在興趣培養的道路上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