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6000塊錢換來孩子窒息憋死:遵循父母的天性,勝過一切早教

花6000塊錢換來孩子窒息憋死:遵循父母的天性,勝過一切早教

昨天朋友圈被這條新聞刷屏了:


事情起因是一個名為“芝士小餛飩”的睡訓付費群,裡面一個暱稱為s霞的媽媽一邊參與群學習,一邊在自家監控視頻裡觀察孩子的動靜。


女兒是二胎,才三個月大,趴在床上撕心裂肺的哭。


正常的情況下,父母都會過去查看情況,但這位媽媽不敢,她擔心“進去就功虧一簣了,睡訓失敗,還得複訓。”


輔導老師不在,就問群友。群友說只要不是大哭就沒關係,這位媽媽又問什麼算大哭……


花6000塊錢換來孩子窒息憋死:遵循父母的天性,勝過一切早教

涉事機構聊天群記錄


就這樣,在她諮詢別的媽媽的時候,在她琢磨“哭”成什麼樣的程度才需要管的時候,孩子哭聲越來越小,氣息越來越弱。等到發現時,孩子早已窒息,口鼻流血。


孩子沒了,她無助的身影永遠停留在監控視頻中。


花6000塊錢換來孩子窒息憋死:遵循父母的天性,勝過一切早教

監控記錄下孩子趴睡的樣子,腳步被床卡住


這場悲劇的始作俑者是誰?單單是那個人人都可以罵一句的蠢媽媽嗎?


“睡訓”行業,一塊灰色地帶的大肥肉


出事前,除非家裡有嬰幼兒,否則一般人可能連“睡訓”是啥都沒聽說過。


很尷尬的是,出了事以後,回應的既不是教育部門,也不是衛生保健部門,更不是食藥監部門,而是市場監管部門,還只能“介入調查”。這說明“睡訓”在中國根本沒有專業的監管機構,現在只能作為一家涉事企業進行調查。


根據南都新聞的報道,這個名為“芝士小餛飩”的團隊並沒有相關的睡訓權威認證,創始人有很高的海外學歷,但並不是專業的睡眠引導師。


花6000塊錢換來孩子窒息憋死:遵循父母的天性,勝過一切早教

創始人“餛飩媽媽”

花6000塊錢換來孩子窒息憋死:遵循父母的天性,勝過一切早教


處於國家認證的灰色地帶,沒有從業資格證,沒有指定監管機構,沒有可遵循的監督體系……什麼都沒有的一個團隊,就輕而易舉招攬了大把的新手媽媽,結合國外一些理論,自己“創新”一下來進行嬰兒睡眠訓練。


不,其實是在用孩子檢驗理論吧?


花6000塊錢換來孩子窒息憋死:遵循父母的天性,勝過一切早教

參與過群學習的家長感受


母嬰行業需要很強的專業性,不專業,直接影響到的是孩子或媽媽的身心健康。


或許你我有分辨機構資質的能力,但不是每一個父母都有能力去辨認,更不用說是某些國外機構頒發的認證,這件事不應該交給家長們來做。


花6000塊錢換來孩子窒息憋死:遵循父母的天性,勝過一切早教

事發後,涉事機構在群裡的發言


過度的“雞娃”風氣,毀了多少孩子


剛知道這件事的時候有一點震驚,但再想想,又覺得這是這個時代必然會發生的悲劇。什麼時候小孩子睡覺也需要額外訓練了?是現在,是現在這個讓家長過分焦慮的時代。


孩子沒滿月,就開始比劃生字卡片教;

孩子咿呀學語,就開始忙著用珠算搞數學啟蒙;

孩子蹣跚學步,就開始報各種游泳班體能班;

……


不願意讓孩子閒著,甚至買超齡玩具、教具,冒著風險讓孩子感受不屬於ta年齡的活動,只因為擔心孩子慢人一步,因為滿世界都是“XXX,孩子越早掌握越好”。


孩子就像樹一樣,ta會在該長高的時候長高,該發芽的時候發芽,該開花的時候開花。古人說了千年的“揠苗助長”,現在卻被人忘光了。


什麼讓母親喪失了母性的本能?


或許這麼說有點殘忍,但可以肯定的是,有相當一部分參與“哭聲免疫法”訓練的家長,都把孩子的啼哭視作“麻煩”、“問題”、“夢魘”。


哭聲免疫法在國內一直都存在爭議,也有很多育兒界大V為此公開“撕”過。我們今天不討論這個理論的正確性,因為很多機構並不是用的真正的哭聲免疫法,他們的做法就是:孩子哭,別管,讓ta哭,哭一會沒人理就不哭了。


這樣的理論等同於說孩子是一個“騙子”,在用自己的哭泣聲來“騙”取家長的關注,或是說哭本身就是沒意義的情緒表達,誤導家長無視孩子的哭聲。


嬰兒的哭是天性,是本能,ta有需求或不舒服了才會哭;而在孩子哭泣時攬入懷中,這是母性,是根植於我們血液裡,如今卻被某些理論貶低的一文不值。


花6000塊錢換來孩子窒息憋死:遵循父母的天性,勝過一切早教


或許在很多人眼中,這個意外把孩子憋死的媽媽是個蠢貨,但不要忘了,群裡像這樣的媽媽還有很多,這樣的群還有很多,這樣的機構還有很多。


可有誰關心過,為什麼這些媽媽們要依賴於素不相識的機構,把6000多塊錢白花花的銀子送給人家,讓人家教自己怎麼帶孩子,甚至連孩子哭成什麼算大哭都要問?


因為她們除了這些人,可能生活中再無人可傾訴了吧。

她們想為孩子好,但沒人告訴她們怎麼做,恰好“壞人”就趁虛而入了。


花6000塊錢換來孩子窒息憋死:遵循父母的天性,勝過一切早教


這件事,從頭到尾沒有提到孩子的爸爸是做什麼的,但我想一定又是個“喪偶式育兒”的家庭。


如果爸爸平時能稍微關心一下媽媽,聊聊天,不難知道媽媽在群裡學什麼、孩子有什麼問題。


養孩子不是易事,半夜熱奶、換尿布,哭了哄,餓了喂,如果只讓媽媽一個人來做,真的有可能逼瘋一部分人。


很多爸爸覺得養孩子是媽媽的事:我又沒奶,又上班掙錢,憑什麼我還要管孩子的事?


就憑你是孩子的爸。


我從來不嘲笑那些繫著圍裙做家務、或者抱著孩子餵奶的爸爸,有什麼可笑的?他們不是出於老婆的“威懾”而做,而是出於對家庭的責任感、出於一個父親的責任感。


就算幫不了什麼,哪怕在言語上多溝通,多交流,也可能避免類似的悲劇發生。


所以現在看到這個媽媽,感覺即可恨,又可憐。可恨在於她用無知害了自己的孩子,可憐在於她成了罪人,但很少有人在乎,是誰把她變成這樣的。


這個事件,不是一個蠢就能概括,值得全社會反思。


希望所有的寶寶都能健康成長,再無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