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手機”為何不靠譜?

[釘科技述評] “雲手機”看起來正成為科技大佬發力的新方向,繼日前華為推出後,百度也推出了相關業務。

“雲手機”,依託公有云和ARM虛擬化技術,為用戶在雲端提供的安卓實例,或者說虛擬手機。用戶可以透過視頻流的方式遠程實時控制,最終實現安卓原生應用及手遊的雲端運行。

“雲手機”為何不靠譜?

按釘科技的理解,簡單說,“雲手機”理論上就像是對硬件配置要求不高的軟件,讓用戶可以在任意可運行該軟件的設備上,藉助雲上的算力,讓一些由於本地終端性能不足而體驗不理想的應用變得更“趁手”,比如遊戲、觀影等。

理想狀態下,舊手機、帶屏的智能音箱、智能手錶等帶屏的聯網設備,都能借助雲端來運行手機應用。

為何科技大佬們盯上了“雲手機”?

釘科技認為,大概率是因為:

其一,“雲手機”存在著可想象的市場空間,理論上說,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用戶擺脫硬件的侷限,讓大多數設備都能夠進行、體驗大型遊戲、應用,應該會受用戶支持,而且B、C端通吃。

其二,在雲技術方面有著一定的積累,相關的業務能夠依然延展,比如,閒置算力的應用。

其三,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自身雲計算業務發展,比如,通過賦能C端來實現資金的進一步充實。

其四,能夠與5G關聯,確保自己在5G時代的競爭力。

未來,感覺應該挺美好。

不過,在釘科技看來,現階段,“雲手機”還存在待解問題。

一是,依賴連接速率。

在使用“雲手機”等雲服務時,理論上硬件性能的強弱並不會導致使用時出現卡頓等問題,決定使用是否流暢關鍵在於選用的雲配置以及網速。

而就目前來看,想要流暢的使用“雲手機”,網速方面存在著較大挑戰,而且一旦傳輸速率過慢,會導致畫面卡頓、撕裂是較常見的問題。釘科技編輯就體驗過“雲主機”,老實說,體驗很不理想。

一種情況是,在使用移動網絡體驗時,當前4G的傳輸速度或難保證“雲手機”流暢的運行。而當前5G相關設備的配置還不錯,沒必要“雲手機”。

二是,細節體驗成迷。

理論上,使用“雲手機”能夠改善本地硬件性能不足的問題,從而為用戶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在百度雲手機發佈會上,馬傑表示:“5G+雲手機使得一切應用在雲端運行,設備的好壞變得不再重要。”

但實際上,本地設備的配置也十分關鍵。例如當使用雲手機觀看電影、視頻時,雲端的分辨率達到了2K、4K甚至8K時,但是本地設備的分別率最高僅支持720P,是很難感受到該有的細節和震撼。

三是,費用不算理想。

以百度“雲手機”為例。據瞭解,目前百度“雲手機”提供了三種資費標準,入門基礎型一個月70元起步,中配普通型一個月100元起,高配旗艦款一個月175元起。而目前來看,入門基礎型只提供15G存儲空間以及2核CPU、2GB的內存,這遠不及目前千元機的配置標準,看起來很難為用戶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

通過其配置明細來看,如果想體驗更好的使用效果難免要選用高配旗艦型,但是以175元每月起步的資費來看,使用雲手機與用戶購買新手機對比並不怎麼能降低用戶的成本,甚至可能加劇了用戶的成本。

此外,內容也很關鍵。

目前來看,百度的雲手機主要涵蓋了分別是雲遊戲、雲應用、雲VR和雲辦公四個領域。無論是遊戲還是VR都需要豐富的資源,這需要遊戲廠商、VR內容提供商的支持。只有內容庫足夠充足,才能更好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

就目前來看,“雲手機”還有一段路要走。當然,未來“雲手機”還是值得期待的,不妨給些時間,多些關注。(釘科技原創,轉載務必註明“來源:釘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