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遊記|在西安草堂寺尋找鳩摩羅什

不熟悉佛教歷史的人,大概也聽說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短短八個字,精妙的概括了大乘佛教的深奧學理,這段話出自一千六百年前鳩摩羅什翻譯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去年十月初,參加過高中同學的婚禮,我從老家坐火車前往西安,老家在河南省博愛縣,漢代屬河內郡,開創晉朝的司馬氏就出自此地,唐代屬懷州河內郡,距離洛陽一百一十二公里。


歷史遊記|在西安草堂寺尋找鳩摩羅什

夜晚的西安鐘樓


鳩摩羅什出生的古代龜茲國,位於絲綢之路南道中部。大約四千年前,黑海周邊操持印歐語的族群,從南俄草原經哈薩克斯坦南下天山,在阿克蘇和庫車之間定居,大約三千年前,這些使用吐火羅語的族群發展出了繁榮的綠洲文明。

火車下午從月山站發車,一路向南,穿行在華北平原,透過車窗可以看見遠處的太行山脈,過了黃河,便到洛陽了。洛陽,一座讓人興奮的的城市,成語“洛陽紙貴”源出這裡,楊衒之《洛陽伽藍記》筆下的佛國洛陽也是這裡,《洛陽伽藍記》文筆之清新,筆調之沉痛,歷史感之厚重,一直令我著迷。從洛陽向西行,隴海線上,我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思緒了,一千多年前,不知有多少軍士、文人和趕考的士子,走在同一條路上,到長安去,如今我也要伴隨他們的步伐了。


歷史遊記|在西安草堂寺尋找鳩摩羅什

古代中亞流行的習俗,嬰兒頭用木夾住


鳩摩羅什出生在古代龜茲國的王族,母親耆婆是國王白純的妹妹,父親鳩摩羅炎是來自印度的僧侶,耆婆請求國王讓鳩摩羅炎還俗,與他結婚,生下了鳩摩羅什,羅什七歲時,母親皈依佛門,羅什也隨母親一同皈依佛門,成了沙彌。九歲時,羅什隨母親翻越蔥嶺到了克什米爾,在那裡羅什努力學習上座部佛學。十二歲歸國途中,羅什在喀什葛爾遇到大乘佛教,於是轉而崇信大乘佛教。

天色漸暗,列車每到一站我都會張望一番,經過三門峽、潼關、華山和渭南這些正史中的城鎮,晚上九點左右終於到長安了,不!是西安,在火車上,我一直想象著火車進站時的情景,火車進站是一個感人的場面,它意味著終結:遊子在多年遊歷之後回到了故鄉,新婚娘子終於把遠征的軍健兒盼來了,“少小離家老大回,”所有的時間都在此刻凍結。


歷史遊記|在西安草堂寺尋找鳩摩羅什

遠處的鐘南山


七世紀玄奘路過龜茲時,對其風俗做過記載:“其俗,生子,以木押頭,欲其扁也,”這一點也得到的考古學上的證明,我們有理由相信鳩摩羅什應該是一個深目、高鼻、扁平頭的白種人。

中國古代的城市,從商代的開始,恐怕就是規劃的產物,而非自然的聚落,所謂“城”,就是有城牆的地方,城甚至可以當作動詞使用,這種用法在《資治通鑑》中尤為常見,通常統治者選定一個地方,然後“城之”,北魏的洛陽如此,隋代的大興城亦復如此。杜甫詩云:“聞到長安似弈棋,”一語雙關,長安的政治好似一盤棋局,行家裡手尚且不免失手,更何況一般人?也指長安的街道,規劃的像棋盤一樣整整齊齊,眼下的西安城雖然源於明代,城市的街道依然整齊如棋盤。唐代的長安城比明代的西安城要大,大雁塔在唐長安城的中南部,明代的西安城,大雁塔儼然已在城牆外圍。

四世紀的中國,正值五胡十六國時代,前秦苻堅一統北方後,欲以佛教立國,於是派遣大將呂光率兵遠征龜茲,“迎接”已經享譽西域的鳩摩羅什,羅什被呂光擒獲後,受盡種種羞辱,呂光為了誘使羅什破戒,還給羅什送了一名王女,後來羅什憑藉修習小乘時學到的幻術,終於得到了呂光的重視。苻堅因政變死後,呂光在姑臧建立後涼政權,羅什在後涼停留了十六年。


歷史遊記|在西安草堂寺尋找鳩摩羅什

草堂寺入口的四大天王


第二天早上,我在國貿中心搭乘環山旅遊一號線,這班旅遊公交車主要經過西安近郊西邊的景點,汽車朝著西南方向行駛,車上人不是很多,十月的西安,天氣漸寒,路上行人的衣衫也越來越厚,我穿著一件從夏天來的T恤,不時放眼車內,“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這句話用來形容現在的西安麗人一點也不顯得巧柔做作,依然非常恰當。


歷史遊記|在西安草堂寺尋找鳩摩羅什

元代石碑,上面有唐代詩人白居易和劉禹錫的名字


公元401年12月20日,已經五十二歲的鳩摩羅什在後秦姚興的邀請下來到長安,姚興請鳩摩羅什翻譯佛經,那時候,正值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亂世之際,佛教在華夏之地慢慢流行,教徒日益增多,關於佛理的爭端也多了起來,姚興的請求符合時代的潮流,為此,姚興在長安以草堂寺作為鳩摩羅什譯經的場所,在這裡羅什翻譯了三十五卷二百九十四部佛經。

歷史遊記|在西安草堂寺尋找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紀念堂


草堂寺,我此行的目的是戶縣草堂寺,那裡是鳩摩羅什譯經的場所,佛教“三論宗”的祖庭,從汽車上下來需要走上二十分鐘,一路上可以清晰看見鍾南山——一座唐人筆下經常出現的名山。我買了票進去,裡面幾乎沒有什麼人,映入眼簾的是佛教神話中的四大天王雕像,後面古柏蒼蒼,頗有唐代詩人常建“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感覺,整個寺廟按照傳統中國三進深院落的格局建造,以正殿為中軸,兩邊對稱建有鐘鼓樓和東西廂房,所謂“晨鐘暮鼓”是也。西邊有一處竹林,竹林後面是一座紀念鳩摩羅什的廳堂,一個僧人在門口安靜讀經,沿著廳堂旁邊的小徑繼續走,可以看到關中八景之一的草堂煙霞,傳說這口井建成之後一直有白煙從井底冒出,我靠近聞了聞,沒有味道。三進院落後面是一座日本佛教協會援助修建的藏經閣,閣樓嶄新雄偉,兩邊圍繞著一圈石碑,上面雕刻著佛教的箴言,一條小溪自西北向東南穿過草堂寺,整個行程一直有鳥兒的翠鳴,的確是一個適合翻譯經文的好地方。

歷史遊記|在西安草堂寺尋找鳩摩羅什

關中八景——草堂煙霞


公元409年8月20日,鳩摩羅什在長安逝世,享年六十歲,臨終之際,留下遺言:“因法相遇,末盡伊心,方復後世,惻愴何言,自以同昧,謬充傳譯,凡所譯出經論三百餘卷,唯十誦一部未及刪煩,存其本旨,必無差失。願凡所宣譯流傳後世,成共弘通,今於眾前發誠實誓,若所傳無謬者,當使焚身之後舌不焦爛。”相傳,正如羅什所言,他死後火化,舌頭完好無損。


歷史遊記|在西安草堂寺尋找鳩摩羅什

日本佛教協會援助修建的藏經閣


那天,我在草堂寺鳩摩羅什紀念堂門口,站了很久,努力回憶著關於鳩摩羅什的一切,他的一生在我的腦海中又重複了一遍,我願意相信,他的舌頭真的完好無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