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牝雞司晨

就是說母雞打鳴。

在上古時代,沒有鐘錶,計時的工具不多,老百基本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果當天沒有太陽,那麼聽公雞叫來起床,是比較靠譜的。因為公雞對光線非常敏感,天微微亮,公雞就能感受到,體內生物鐘就會提醒公雞該打鳴了。

公雞體內生物鐘對光線的敏感度比較固定,所以,公雞打鳴也相對很固定不會亂叫,人們會比較相信。

公雞不會下蛋,養了作用不大,但是每家總會留一隻公雞,來計時。

什麼時候開始一天的工作生活,公雞叫說了算。

雞鳴既起,一般也說這家人很勤勞,起的比較早。

封神演義中,伯邑考說妲己牝雞司晨,是說公雞的作用被母雞代替。

但是母雞是下蛋後叫幾聲,不是每天早上按時打鳴。

母雞是什麼時候下蛋什麼時候打鳴,不固定,沒有規律,全看自己之前吃的什麼,什麼時候可以下蛋,沒有規律,這樣會打亂人的正常勞作時間,讓人無所適從。

另外一個家庭勞作時間,要情緒化的母雞說了算,也不是個事,不利於治國齊家平天下。

治大國若烹小鮮,不能朝令夕改,看情緒和心情。

而母雞叫,恰好是看情緒和心情的。

所以不可以讓牝雞司晨。

如果母雞打鳴的和公雞一樣,是靠對生物鐘和對光線的敏感度,而不是靠什麼時候下蛋,那麼母雞即可以下蛋又可以思晨,估計人們也會接受。

如果真是這樣,估計公雞就養不大,因為沒有用。

話說,武則天治理國家時,國家的冤案是最少的,國家也沒有出什麼大事。

偶爾有母雞來司晨,如果做的好,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這樣的母雞比較少。

畢竟,母雞因為性別原因,還是非常情緒化。

關於牝雞司晨
關於牝雞司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