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清雅中國美

菖蒲,清雅中國美

點擊音頻,聽主播朗讀

作者、朗讀:坤

被疫情隔在鄉下一個月,滿屋的花草只擔心我的附石菖蒲,雖然定期有人照看,只怕不會在意這個普通的小草,果然再回來時,它已變成了枯草。

幹掉的石頭始終沒捨得扔,買了菖蒲小苗,原址重栽,店家說他也不知道能不能行得通,反正是覆了泥土,綁了細線固定住。這個季節苔蘚還沒出來,在花盆裡找了點舊苔蘚蓋上,新菖蒲仍是生死未卜,剩下的就看它的命了。

菖蒲,清雅中國美

半個月過去,石頭上栽下的蒲草葉子黃了一半綠著一半,不敢說它的未來怎麼樣,也只能順其自然,但是這麼久了看它性命尚存,應該是無礙了。

生命,即頑強又脆弱, 誰不是活著活著就堅強了。

還記得菖蒲初來我家時,翠綠的一叢,十分清雅。菖蒲被稱為文人草,古代文人墨客作為書房清供之物,不沾汙泥,就算只有清水和石頭也能生存,古人就以此來比喻文人的品行,是君子的化身。

菖蒲,清雅中國美

中國人的審美思維喜歡移情,一棵長在石頭上的草也能講出大道理,一草一木都是人生哲學。古人認為,菖蒲兼“雅正”於一身,它還有隱逸的精神,是最符合中國文人精神的植物。

它生在水邊,石上,沒有肥沃的土壤也能生存,文人墨客就把為人的精神和菖蒲聯繫到一起,託物言志。菖蒲的附加值被延續下來,人們造出清雅的造型,置於案頭,營造出雅室的氛圍,主人家也清雅的多了。

有人說菖蒲不好養,可是古代文人雅士喜菖蒲正是因為它耐苦寒,不假日色,不著寸土,也能清秀俊逸。

近幾日小菖蒲的黃葉,讓我略有擔心,但菖蒲的葉片細胞正在悄悄生長,偶然發現細長的葉子中間露出了尖角,三五天便長成了窈窕的樣子。從遠處看,這一叢還是原來那一叢,似乎沒什麼變化,但它確確實實比原來豐滿了。

菖蒲,清雅中國美

苔蘚的孢子悄悄地落在有些風化的石頭上,肉眼看不見它們,可我卻眼見著綠瑩瑩的苔蘚厚實了起來,生命就這樣悄無聲息的誕生了。

修剪黃葉時,嗅到菖蒲的香味,瞬間回到端午節房簷底下的味道,北方的臭蒲同這石上的金錢菖蒲在生物分類上是同屬不同種。

它們臨水而長,不需要太肥沃的土壤。菖蒲本是小眾盆景,近來也受到很多的追捧。一石,一蒲,一磚,一茶於方寸空間裡彰顯了大美至簡,滋養了人的心性。

菖蒲,清雅中國美

這種清雅的審美來自中國古代文人的傳統,說高深點是中國式的哲學審美,講“虛”“靜”之美,是“致廣大,盡精微”的思維體現。

說白了,這些都在中國人的骨子裡了,就算不懂這些深奧的理論,一打眼你也會知道這一盆菖蒲是中式盆栽,也會情不自禁的說出個美字。

美沒有什麼高大上的理論,只是生活而已,追求美是為了生動的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