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曼德勒小彌沙(圖文原創)

緬甸是東南亞著名的佛教國家,緬甸曼德勒是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又名"瓦城",是因為緬甸著名古都阿瓦在其附近。"瓦城"是緬甸第二大城市,相當中國的西安古都。

緬甸是小乘佛教國家。小乘佛教在西元前三世紀傳入緬甸,在西元十一世紀時成為緬甸居民普遍的信仰,並且延續至今。當時阿奴律陀聽取孟族僧人阿羅漢的建議,排除阿利僧派,定小乘佛教為國教。

在緬甸當地人心中,和尚的身份是最高的,他們認為:男孩子一生一定要出一次家,洗心革面,吸納佛意。出家後,人生的路也會變得比較順利。至於出家的時間則看個人選擇,可長可短,從幾周到幾年,甚至一輩子都沒有限制。

緬甸人歷來十分尊敬僧侶。在古代,佛教大法師就是國王的老師。國王都必須赤腳膜拜,要主動讓開寶座以示尊敬。在現代,緬甸人對僧侶的仍然崇敬。人們見到僧侶要停步,雙手合十,躬身施禮。對僧侶講話要用敬語,出門要給僧侶讓坐,求見僧侶要行五體投地禮。哪怕是親生父母見了剛剛入佛門的兒子也要行此大禮。

佛門當和尚要摒棄一切雜念,苦行修道,認為這是達到幸福境界的唯一途徑。他們對婦女不能直視,即使是稍微觸及一下女人的衣裳,也會認為使苦心孤詣的修行化為烏有。

當和尚每天天亮就要去化緣。緬甸人都很樂意佈施,有的還惟恐不及,早早就把飯萊做好,到家門口來恭候和尚來化緣,也有的人家甚至常年負責數名和尚的飯食。

僧侶雖然對飲食的葷素沒有限制,但要嚴格實行“過午不食”的戒律,每天只吃兩頓,早上4點鐘一頓,中午10點多一頓。這頓飯卻已經是僧侶們當天的最後一頓了。寺院吃飯時要列隊。隊伍中,身著白色袈裟是剛進入僧院的小沙彌,進入僧院時間較長的則穿著藏紅色袈裟。他們雙手託缽,低眉斂目,神情肅穆,儀式感很強。

小乘佛教的和尚可以吃肉,但不準殺生。高僧是可以吃三淨肉,即:非我所殺,非我見殺,非為我殺。

男子在出家期間不能娶妻,要想結婚必須在還俗之後。緬甸信佛教的善男信女們朝拜佛像時不是燒香,而是奉獻鮮花。每個家中均供奉有佛像,奉獻的鮮花天天要更換。

這裡給大家一組緬甸曼德勒一所少兒佛學院男女小彌沙生活的鏡頭。

緬甸曼德勒小彌沙(圖文原創)

緬甸曼德勒小彌沙(圖文原創)

緬甸曼德勒小彌沙(圖文原創)

緬甸曼德勒小彌沙(圖文原創)

緬甸曼德勒小彌沙(圖文原創)

緬甸曼德勒小彌沙(圖文原創)

緬甸曼德勒小彌沙(圖文原創)

緬甸曼德勒小彌沙(圖文原創)

緬甸曼德勒小彌沙(圖文原創)

緬甸曼德勒小彌沙(圖文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