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醫學高峰"造福腦病患兒

小兒神經外科手術有著高技術含量、高難度、高風險的特點,尤其腦部血管因其解剖結構複雜、周圍血管密集、手術空間狹小而被外科醫生視作難以逾越的"醫學高峰"。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小兒神經外科團隊在主任馬雲富教授的帶領下,秉承"精準、微創外科"的醫療理念,副主任董輝教授用高超的技術,挑戰了一個又一個"醫學高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醫學奇蹟。

挑戰

董輝教授是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的醫學博士,也是河南為數不多的兒童神經外科博士。這些年來,他努力學習各種前沿知識和更多的先進技術,緊緊把握神經外科技術發展脈搏,成為河南省兒童神經外科界的標杆和旗幟。每年成功開展腦神經相關的手術一百餘例,慕名而來的腦癱患兒來自全國各地,包括新疆、遼寧、山西、河北、四川等地。

提高自身素質學習前沿醫療技術

董輝教授畢業於湖北醫藥學院,1996年11月至今一直從事神經外科,他曾就職於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院,是神經外科的學科帶頭人。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他恪守醫德,愛崗敬業;作為一名黨員,他與時俱進,不斷進取,始終堅持"病人的利益高於一切"的理念。在二十餘年的從醫生涯裡,董輝教授始終保持著共產黨員先進性的政治本色,充分展示了一名優秀醫師的良好形象。

挑戰

在臨床工作中,董輝教授發現腦出血和腦損傷病人在我國的發病率、致死致殘率顯著高於歐美髮達國家,儘管自己已經做了許多努力,療效仍有欠缺的方面,臨床上仍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看著有些病人因此喪失了治療的機會,看到部分病人尤其是患兒因此致殘,給社會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負擔,董輝教授就下決心要攻克神經外科這些疑難雜症,努力為廣大患者解除病痛。為掌握更前沿的醫療技術,找到更多治療途徑,董輝教授用休息時間積極到北京、上海等地參加顯微神經外科手術培訓班,功能神經外科評估及外科治療學習班,神經內鏡/微侵襲/顱底外科學術大會及神經內鏡手術入路顱底解剖高級培訓班,內鏡與微創醫學神經外科論壇暨神經內鏡技術高級培訓班,全國小兒腦癱大會等,並進行學術交流。工作之餘,他參加了在職研究生學習,又攻讀了博士學位。

挑戰

2012年7月,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創建小兒神經外科,董輝教授作為專家引進,他深知自己肩上擔子的重量。在平時工作中,他要求自己必須及時掌握病情,尊重病人,瞭解病人的病情及心理變化,重視精神人文關懷。同時,他不斷學習先進技術,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提高搶救急危重症患者的能力。他堅持用科研造福患者的夢想,秉持著誓要在神經修復方向作出一番成果的信念,一步一步,在攀登醫學巔峰的道路上上下求索。

"神經外科手術,稍有不慎,患者輕則重殘,重則致命。"儘管技術過硬,董輝教授也從不小看每一臺手術,他把萬分的細心、認真當做了兒童神經外科醫生的第一要務。所以,既是作為教授、碩士生導師的他,還經常叮囑自己的學生:"兒童神經外科醫生一定要保持一顆謙虛、謹慎、細心的心,一定要戒驕戒躁,因為醫生的每一刀都關係到患者的生命。"

挑戰

"我的科研方向就是腦癱疑難疾病外科的治療,一輩子不會變。"董輝教授經常告誡自己。如今,他在腦血管疾病外科治療,重型顱腦損傷救治、神經系統先天性發育畸形疾病及小兒功能性神經外科領域都有所建樹,擅長小兒腦癱神經外科顯微手術,小兒狹顱症顱縫再造及3D打印塑性、小兒複雜型脊髓栓系組合式手術、垂體瘤鼻蝶入路、頸內動脈內膜剝脫、小兒煙霧病等外科手術有較高的造詣。靠著持之以恆、腳踏實地的科研精神,董輝教授在小兒腦積水V-P分流術,兒童顱骨缺損修補術上及骶神經調節術(SNM)治療神經源性膀胱等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如今,他在小兒腦癱外科治療方面在省內處於領先地位。

家住平頂山魯山縣11歲的趙小花(化名)在2019年8月17日迎來了新的希望,她終於可以大小便自理了。2008年12月17日,稚嫩的小花來到這個世界,家人萬分欣喜迎接新生命到來的同時,也得到了一個令人扼腕嘆息的壞消息,小花患有嚴重的脊髓栓系綜合徵,是一種先天性的先天神經管發育畸形,腰骶部有一個6cm的包塊,這是可能導致患兒雙下肢運動及感覺功能減退甚至喪失的可怕疾病,並可能導致大小便失禁以及不孕不育。小花的父母當即決定切除包塊,但不幸的是,隨著小花慢慢長大,大小便失禁的問題也凸顯出來,不僅如此小花走路時雙足內翻,行走困難。但家境貧寒的小花父母並未放棄這個可憐的孩子,他們依然堅持尋醫,6歲時在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行"脊髓神經根黏連鬆解術",但大小便失禁的情況未有明顯的改善。9歲時在平頂山醫院行"跟腱延長術",術後行走情況略有改善,但總是尿床、尿褲子。尿不溼,成了小花生活裡的必需品。

挑戰

就在家人為小花的病情一籌莫展的時候,小花的父親接到了董輝教授的回訪電話,詢問小花術後大小便失禁的情況是否有所改善,當時董輝教授正在致力於推廣一項新技術—"骶神經調節術(SNM)"。這是一項可以有效改善脊髓栓系患兒大小便功能的新技術,通過電極刺激骶神經改善排尿排便功能。通過一系列的檢查,小花非常符合骶神經刺激術手術指徵。可是骶神經刺激器價格昂貴,這讓原本務農為生的家庭已經捉襟見肘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家屬心灰意冷,一度因為拮据而想要放棄治療。

董輝教授聞悉這個情況,十分同情孩子的遭遇,多方尋找捐款渠道,在科室裡帶頭為小花捐款,積極協調醫療廠家為小花減免一些器材費用。經過多方努力,終於湊齊了費用。通過一系列嚴密的術前準備,在介入科及神經外科的通力合作之下,緊張的手術開始了。在董輝教授沉著冷靜的努力下,手術順利的結束了。術後效果十分明顯,小花很快就能自主控制排尿排便。

"我時刻提醒大家要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要從患者角度著想,給患者最合理的治療。"董輝教授說,工作中他以身作則,看病時總是為患者著想,從檢查到治療,處處都為病人精打細算。面對一些經濟困難的患者,董輝教授都會盡量為患者安排最經濟實惠的檢查及治療,為患者節約費用。平時與年輕醫生溝通時他常說:"治療患者不能只治療疾病,也要了解患者的想法,適合患者的治療才是最好的治療"。

挑戰

曾經有一位東北患兒張小爽(化名),基本上跑遍北京、上海幾家大醫院,都被委婉的拒絕了,沒有一家醫院願意收留她。因為小爽腰骶部包塊由於生長過快,皮膚缺血加重,導致皮膚壞死呈皮革樣改變,並且範圍很廣,不要說複雜脊髓栓系需要處理,單單皮膚感染就很難控制,而且極有可能汙染椎管,加重病情,甚或危及生命。可想而知,難度有多大,但是董輝教授沒有推脫,而是迎難而上,應是把這個"硬骨頭"啃了下來。家人感激不盡,出院後專程從老家東北趕到鄭州送了一副金匾表示由衷的感謝,至今還掛在辦公室的牆上。

董輝教授每接診一個病兒,都會非常耐心地與家屬及患者溝通,制定適合患者本身的個體化的治療方案。看到患者康復,是他最大的快樂。董輝教授常說:"我們要站在患者角度去思考,掌握現代醫學模式,這樣不光能更好的為患者提供個體化治療,更能避免不必要的醫患糾紛。"

熱心公益,搭建三級醫療轉診平臺

董輝教授在忙於工作的同時,還積極參與醫院組織的各類應急救援、公益活動。5月27日至5月31日,應南疆阿圖什市人民醫院的邀請,參與援疆救助當地殘疾腦癱兒童---"瓊花救助工程"四天時間,和全國幾位知名腦癱外科專家一起為當地進行腦癱兒童篩查100多人,手術7人......正是他過硬的技術和工作積極主動,董輝教授已成為醫療應急分隊的主要骨幹,為健康扶貧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挑戰

敬業、積極和踏實是同事對董輝教授的評價中最常出現的詞語。工作之餘,董輝教授還積極參加豫醫聯盟,作為專家負責人,在他的積極努力下,河南省人民醫院,鄭大一附院、鄭大三附院、省胸科醫院、鄭州心血管病醫院等醫院發起小兒先心、腦癱矯形救治、脊柱側彎救助青少年救助項目。三項均設有基金救助,特殊貧困家庭醫保報銷外自費費用力爭全免。普通患者均能接受基金救助,自費部分1到2萬左右即可完成。他積極為社會公益事業無私奉獻,從來不計個人得失。2017年以來,董輝教授聯繫豫醫聯盟100多位省級專家到偏遠地區送醫送藥10多次,義診3000千人次,不但把優質醫療資源送到了基層,還為基層培訓了一批醫護人員,搭建了市、縣、鄉醫療轉診平臺,為急、危、重症患者開闢了綠色通道。

挑戰

2020年初,一場百年不遇的重大疫情不期而遇,董輝教授面對複雜嚴峻的疫情他沒有退縮,而是迎難而上,扛責在肩,從1月24日(大年除夕)開始,與同事一起放棄休息,堅持門診值班,深入病房查房,始終堅持疫情第一線,積極幫助同事做好防護工作,並幫助患者及家屬解決實際困難。工作之餘,他還積極幫助豫醫聯盟的愛心人士完成與醫院對接,完成捐錢捐物等善舉,並和張建卿主席及張召亮秘書長一道組建社區抗疫戰線,幫助各單位做好抗疫防護,力所能及幫助基層調配抗疫物質,送到社區一線群眾手裡。

無論是做人還是事業,董輝教授無疑是成功的。仁者、醫者、學者的光環戴在董輝教授的頭上,無論如何都不過分。手術室、病房、門診和義診現場就是董輝教授的精神道場。行醫的每個日子,這位手握柳葉刀挑戰"醫學高峰"的勇士,寫就了他術精刀舞、心仁德高的杏林春秋。(閆洧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