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透明的紅蘿蔔》:這個黑孩好神奇



莫言《透明的紅蘿蔔》:這個黑孩好神奇

01《透明的紅蘿蔔》創作前後

1984年的秋天莫言走進解放軍藝術學院, 是文學系創作班的第一屆學員

1985年 春天,莫言就寫出了《透明的紅蘿蔔》以及成名天下之知,引起文壇重視。

在《透明的紅蘿蔔》之後,莫言的創作一發而不可收,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先後發表《枯河》,《爆炸》,《金髮嬰兒》《白狗鞦韆架》等 再到 《紅高粱》系列小說,形成莫言在創作的第一個高峰,也為他後來的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莫言《透明的紅蘿蔔》:這個黑孩好神奇

《透明的紅蘿蔔》發表在1985年第2期《中國作家》上,這是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大型文學刊物,能夠躋身於這樣的刊物,對每一個作家來說都是一種標誌。莫言非常幸運。

《透明的紅蘿蔔》寫成後,被他的老師徐懷中推薦到《中國作家》得到發表。

而且,就在發表《透明的紅蘿蔔》的這一期《中國作家》刊物上同期發表了莫言的老師和同學徐懷中和軍藝文學系部分作家對這部作品的座談討論。

題目就叫《有追求才有特色》。

據許子東回憶說《透明的紅蘿蔔》受到高度的好評,但評價尺度卻各有不同,有人誇獎作品體現了高度的現實主義,細節何等真實,有人大講紅蘿蔔的意象性和中國古典文學的關係。

老作家汪曾祺的發言最讓人印象深刻,但是我印象最深的是汪曾祺的評論,他說這個故事裡面有一個核心情節,除了小黑孩以外主要的人物,一個鐵匠一個石匠,還有一個女的好像叫菊子吧,這個女的跟一個石匠要好,鐵匠也喜歡這個女的。最後鐵匠和石匠打起來了。這個鐵匠對小男孩很不好,平常老欺負他。石匠對他非常好,但是最後當這兩個男人打起來的時候,這個小男孩居然下狠招去幫助那個對他不好的鐵匠,害得菊子姑娘最後受傷,眼睛瞎了。

汪曾祺問大家:你們覺得他為什麼要這樣寫?莫言在旁邊還是不說話

結果汪曾祺解釋說:

這個小男孩雖然未成年,可是他暗戀菊子,暗戀這個女主人公,因此,雖然鐵匠對他不好,可是他更恨的是對菊子要好的石匠。所以他寫了一個弗洛伊德的潛意識,我估計莫言是第一次聽到弗洛伊德。

優秀的作品往往都具有多重蘊含,讓人可以從不同角度進入,耐人尋味,真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 爭論的空間越大,作品的影響越大。

而且,如果不是在80年代,在文壇上轟轟烈烈地進行 創新競賽的良好氛圍當中,這樣快捷及時地推薦新人作品的現象是很難想象的,在多方力量的推動下,莫言成為一個響亮的名字,一顆文學新星升起在當代文壇。

《透明的紅蘿蔔》作為莫言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一再地成為莫言小說集的書名,出現在各種版本中許多年過去了,問他人士講起《透明的紅蘿蔔》發表後引起的轟動,還是那麼激動興奮,同時在想讀者推薦如何閱讀莫言作品時他們也紛紛把《透明的紅蘿蔔》作為閱讀莫言的起點。

對於莫言自己,他對《透明的紅蘿蔔》在他的創作道路上的重要性,也是非常看重的。

在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演說《講故事的人》演講中他這樣說:

我該乾的事情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講自己的故事,我的方式就是我所熟悉的集市說書人的方式,就是我的爺爺奶奶,村裡的老人講故事的方式,坦率的說講述的時候,我沒有想到誰會是我的聽眾,也許我的聽眾就是那些如我母親一樣的人,也許我的聽眾就是我自己。我自己的故事期初就是我的親身經歷,譬如《枯河》中那個遭受痛打的孩子,譬如《透明的紅蘿蔔》中那個自始至終一言不發的孩子,我的確曾經因為幹過一件錯事而受到過父親的痛打,我也的確曾在橋梁工地上為 鐵匠師傅拉過風箱,當然,個人的經歷無論多麼奇特,也不可能原封不動地寫進小說,小說必須虛構,必須想象,很多朋友說《透明的紅蘿蔔》是我最好的小說,對此我不反咄也不認同,但我認為《透明的紅蘿蔔》是我作品中最具有象徵性,最意味深長的一部,那個渾身漆黑,具有超人的忍受痛苦的能力和超人的感受能力的孩子是我全部小說的靈魂,

儘管在後來的小說裡,我寫了很多的人物,但沒有一個人物比他更貼近我的靈魂。或者可以說,一個作家塑造的若干人物中總有一個領頭的。這個沉默的孩子就是一個領頭的,他一言不發,但卻有力地領導著形形色色的人物在高密東北鄉這個舞臺上盡情的表演。

莫言《透明的紅蘿蔔》:這個黑孩好神奇

2.瘦弱而神奇的小黑孩先聲奪人

對他的小說的他的創作特色,有一種比較深入的,比較全面的瞭解

《透明的紅蘿蔔》特點

瘦弱的小黑孩先聲奪人,這是一篇在孩子的眼睛中展現文化大革命時期的農村生活的作品,

主人公叫:黑孩 十歲左右的農村小孩

他既是作品的主人公,又是作品中各種事件的在場者,觀察者。這和我們通常的兒童文學是不一樣的,兒童文學作品,通常以孩子為主人公。但是他們或者是僅僅生活在一個兒童的世界。在兒童和成人世界的關係上發生糾葛,矛盾。

《透明的紅蘿蔔》是一個孩子來到一個成人的世界,孩子在展開自己的心靈想象的同時,也在觀察認識體驗著,那樣一個特定年代的成人生活的世界,同時

《透明的紅蘿蔔》並不是一個按照我們通常的分析,有矛盾的開端,有發展,有矛盾的高潮,有結尾,以情節和衝突見長的作品。

而是讓黑孩的一雙眼睛既看到現實生活的沉重,也看到現實生活的歡樂。同時看到一個神奇的想象的世界的作品。

寫這樣的一個孩子

兒童視角,孩子的目光,從《透明的紅蘿蔔》開始,在莫言的作品當中,就形成一個先後相承、不斷採用的一種敘述視角。不管作品當中,講的是什麼年代,講的是什麼樣的故事,兒童的參與,兒童的觀察和思考,都給這些作品帶來了一種奇異的、別緻的、對讀者有很多的誘惑力和想象力的藝術元素。

莫言的筆墨先聲奪人,作品一開始,就把這樣十歲左右一個孩子身體瘦弱,發育不良,細胳膊細腿,剛剛 打過擺子(就是得過瘧疾),不知道是否痊癒,既愚鈍之極又靈性十足的孩子,寫的過目難忘。生產隊指派小石匠和小黑孩到公社水利工地。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人物,細節環境,事件都是要用語言去刻畫出來的,學習文學課程,就是要提高自己解讀文學作品的能力,超越那種看故事看熱鬧的層面,領悟文學的魅力所在。

在描寫小黑孩瘦弱不堪上莫言非常著意筆墨非常搖曳,營造出一種生命的張力。


莫言《透明的紅蘿蔔》:這個黑孩好神奇

3.小黑孩走進新奇而沉重的成人世界

《透明的紅蘿蔔》故事並不是很複雜,但是它有幾條情節線,一條是黑孩在作品中展現出來的那樣一種生活狀況和心靈世界。在一條是他所觀察到的成人世界。包括這樣幾組人物關係,

一組是 五人世界:黑孩和小石匠,小鐵匠,老鐵匠和善良慈愛的菊子姑娘。小黑孩砸石頭砸傷了手指,被指派到橋洞下給鐵匠爐拉風箱,和老鐵匠小鐵匠一起勞作也把關愛他的小鐵匠和菊子姑娘引到鏗鏘的打鐵聲,和熊熊的爐火旁邊。

在一組是三人世界,三角關係

小鐵匠,小石匠兩個都很優秀的年輕人,通過小黑孩結識了美麗善良的菊子姑娘。都愛上了菊子姑娘。由此圍繞愛情展開激烈的爭奪和決鬥。

在一條線索是老少二人組,師徒關係

這是老鐵匠和小鐵匠之間的關係,中國傳統的手工一人之間師傅和徒弟教和學,怎麼教,怎麼學,當然還有潛在的成規。

莫言《透明的紅蘿蔔》:這個黑孩好神奇

4.承受苦難,挑戰苦難

小黑孩,一個苦孩子,非常苦。母親去世,父親遠走關東,繼母呢,自己有一個兒子,還經常酗酒,喝醉了就對小黑孩又打又咬,對他的排斥厭棄可以理解。

小黑孩在作品中有一個明顯特徵,儘管天氣越來越寒冷,從秋天到深秋,但是黑孩永遠是光著脊樑,讓人們看到後,不由得感到自己的肌膚都變得寒冷起來。

小小的少年,面對這樣沉重的勞動,他的付出,他的感受會如何。作品裡寫他砸石頭,舉起那把羊角錘來晃晃悠悠,左拐右拐畫了多少個曲線菜落到石頭上來。在苦難當中生存並沒有被苦難所嚇倒,讓我們對小鐵匠那樣對他產生恐懼敬佩驚歎。

5.非凡的痛感與絢麗的幻美

小黑孩獨特的心靈世界,在現實生活中他很遲鈍,似乎他沒有多少痛苦感,也沒有語言能力,作品並沒有講黑孩是不是一個啞巴,但是黑孩從頭到尾沒有說過一句話,這或許就是所謂鈍感力,這種感覺的遲鈍,語言的匱乏,和小黑孩的性格,和他心靈的另一側面,形成有趣的對照。他有一種超常的感覺能力,同時又有一種獨特的理想追求,這樣一個孩子,保持了對現實、對自然萬物的一種敏銳感受,一種奇特的通感,把聽覺、視覺、觸覺、嗅覺等融為一體的那樣一種感受能力。

當代著名文學評論家程光煒這樣說

作品沒有傳統的現實主義小說那種貫穿始末的“矛盾紅線”,也不去組織人物衝突,黑孩的感覺佔據了小說的大部分篇幅,甚至淹沒了人物和故事。這篇小說和很多作家的作品不同,推動小說發展的不是情節,而是主人公汪洋恣肆的感覺世界。這種莫言式的感覺“天馬行空”,率性而為,可以說毫無章法。但“天馬行空”的感覺表現在《透明的紅蘿蔔》中卻意義異常。因為黑孩的感官對“現實”是“關閉”的,只對“現實之外”的幻想世界打開。這種特殊感官對後孃的虐待、劉副主任和小鐵匠的欺負“毫無感覺”,但大自然卻在它面前展現了自己的極端之美,極端之自由黑孩正是為這現實之外、處於幻想之中的“自由”而活著的。在1970年代,這也是一種“活著”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