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滾開”:海外資產配置還安全嗎?


“華人滾開”:海外資產配置還安全嗎?

Photo by Artem Beliaikin on Unsplash


1.投資者面臨的大形勢


疫情兇猛,全球遭難。

大危機之下,尤其是在撕裂的政治背景下,人性常常呈現出令人可憎的一面。

在海外,類似“華人滾開”的種族歧視聲更多了起來;各種要求向中國索賠的奇談怪論,也甚囂塵上。

比如在美國,正逢選舉年,政治組織有系統地展開“甩鍋”舉動,將國內抗疫不力的責任,刻意引向中國。他們開展的輿論戰,議題清晰,目標明確,從美國利益或政黨利益出發,指責中國。

這種指責聲,常常自我矛盾,前後不一,但輿論的力量就在於,通過不間斷地攻擊,一定能蠱惑或迎合一批人。

這兩天,美國福克斯新聞臺一位女主播近乎“潑婦罵街”的方式來指責中國,刷屏網絡,也讓國內很多人驚愕不已。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一位學者認為,中美關係到了自1970年代以來的最低谷。在一些政客們的煽動下,美國民間對中國、對華人的敵意多少也在上升。

類似的情況,在歐洲,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也或多或少都有出現。

從投資的角度看,這是華人投資者正面臨的大形勢、大背景。


2.資產配置收益與種族有關嗎?


無論是否擁有了其他國家的護照或永居身份,抑或定居國內,華人的外貌特徵、種族基因都不會改變。

全球的資產配置收益,會跟投資人的種族背景有關連嗎?

經典的資產配置理論或許較難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但可能會提供思考問題的角度。

比如,戴維·達斯特(David Darst)在其名作《資產配置的藝術》一書中,在談及金融市場分析時提出,要建立分析框架。其中第一條,就是社會分析。

戴維提到了有關社會分析的諸多因素,如打破傳統秩序、強烈反對現狀、貧困感、仇外和國際間的對抗、對自由市場的譴責、種族或者宗教的緊張態勢,以及對合同和權利的否定等。

很容易看出,戴維已經圈出了仇外、種族間緊張等關鍵詞。這些關鍵詞也在提示投資者,當做出某種投資決策時,不能忽略這些因素。

當然,在美加這種主流移民社會中,即便在疫情背景下,其他族群針對華裔的溫暖舉動,也時常可以看到。但是,當政府或者重要政治組織刻意煽動某種情緒時,其破壞力還是不容低估。

“華人滾開”:海外資產配置還安全嗎?

Photo by bruce mars on Unsplash


3.法律消解負面影響


在這樣一個成天見證大事件的變局時代中,華人的海外資產配置,是不是一定就不安全了?也不盡然。

關乎資產配置成敗的風險,有很多方面。比如純粹的市場風險、或者投資決策產生的風險,也有地緣政治的風險等。在政治因素的風險裡邊,又可細分為匯率的風險、政策的風險,等等。

在歐美主要的發達國家做資產配置,儘管當下有各種針對華人的噪音和不友好的行為,但是主流“政治正確”的意識形態和嚴肅的法律,多少也消解了其中的負面影響。

如在美國,無論當局如何“甩鍋”中國,總不至於公然宣揚種族歧視。在金融市場層面,嚴格、完善的法律也會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也就是說,在一個不太友好的環境中,投資者恐會增加這樣那樣的顧慮與問題,但具體到投資者權益方面,歐美法治社會不會有太過之舉。

意識形態與金融投資之間,到底還隔著幾條馬路。

“華人滾開”:海外資產配置還安全嗎?

Photo by Roberto Júnior on Unsplash


4.移民政策波動更大



亂世中,很多事情變化也快。倘若投資者在資產配置的過程中,也同時考慮身份規劃等事務,需要擔心的,就更多了。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當地時間週一晚上發的一條推文,嚇壞了很多人。一時間,美國歸化公民、綠卡持有者、H-1B申請者和485轉換身份申請人等,都懷疑自己可能被波及。

身份規劃不同於純金融投資,移民政策的波動性更大。

如果我們把視角從歐美切換到東南亞、非洲等地的投資,有關地緣政治的擔憂恐怕也會隨之增加。這其中的風險,倒未必由於針對華人的排斥,而是在疫情衝擊下,這些經濟體因為承受力不同,產生的風險也會增加。

相比於中國,東南亞和非洲等更新興的市場存在各種投資機會,但風險級別明顯更高。

當然,全球資產配置的要義,原本也就是在不同風險級別的市場中作配置。想要在新興市場中獲得較高收益,就得承受較高風險,同時在成熟市場增加配置,以對沖和規避單一新興市場的風險。

這一點,平時的做法就是如此。疫情背景下,投資者當然更應謹慎作為。


《華人家族財富》所刊發的文章及觀點,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閱讀者請根據獨立判斷做出投資決策,《華人家族財富》不對投資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 The End -


撰文 夏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