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家庭課”告訴我們:生活化教育,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讓小朋友們做家務,他們能做好嗎?”不少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

讓我們走進日本的教育,看看日本是如何將做家務作為一項技能,教給孩子的。

日本教學大綱規定,學校需要專門開設教授衣食住行各方面生活技能的“家庭課”通過家庭課,孩子不僅能夠掌握必要的技能,還會更加主動地參與家庭生活,建立起自己的生活價值觀念。

雖然家庭課是面向小學生的,但幼兒園也可以學習他們的觀念和方法。像在華德福、蒙臺梭利幼兒園,小朋友也會自己洗米、量水,清洗放水果的小碟子。做些自己能做的事,對小朋友來說,這就是生活化教育的樣子。

日本的“家庭課”告訴我們:生活化教育,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01.寫進教育大綱的家庭課


家庭課可以說是日本基礎教學中對我衝擊最大的一門課。

日本教育大綱規定,小學從五年級開設家庭課。家庭課不像中國的興趣班,學做幾個菜、縫製幾件工藝品,而是小學五、六年級和中學生的必修課,有系統的教科書和相關實踐用材。五年級全年60課時,六年級55課時,每週兩節課。小學課程規定必須設置專門的家庭課教室,具備上下水、煤氣爐等設施,可供學生學做飯菜。小學設置的特殊大教室有理科、美工、音樂教室,再就是家庭課教室。

如果僅僅為掌握生活技能,可以從媽媽那裡學習,顯然家庭課的目的還不止於此。那還有什麼呢?

根據文部省制定的教學方針,小學家庭課的目的是通過衣食住行的實踐和體驗活動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成長,提高對家庭生活的關心度,並理解其重要性。

原來如此。教育是啟發和引導,家庭課啟發孩子理智地面對日常生活,思考自己與家庭的關係,體會家庭生活的快樂,從而培養作為家庭成員積極參與實踐的生活態度。

翻開小學家庭課教科書的五、六年級合訂本,內容充實生動,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家庭生活與家人、家常飯菜的炊事基礎、舒適的衣服和家居、身邊的消費生活與家居。

02.學做飯菜


家庭教育的具體實施當然還是通過日常生活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做到能應用。“家常飯菜的炊事基礎”部分就是學做菜了,但這個學做飯菜也不只是瞭解先放油再炒菜的炊事操作流程。學生首先要理解家常飯菜的作用,家庭教育中的“家常飯菜”不是簡單的餵飽肚子,它的作用是讓家人關係變得更為親密,在設計菜單和選擇食材方面,學生要思考如何通過做飯加深家人感情。

同時,家庭課也是科學課,要在學習營養學的基礎上製作營養合理搭配的家常飯菜。可以說,學做飯菜是結合科學與人文的教育。

此外,學做飯菜還必須注意,廚房用具和導致食物中毒的細菌可能在手上、食物上、廚具上。出於衛生安全考慮,上家庭課要穿圍裙,用三角巾託頭髮、戴口罩,孩子回家做廚事時也會照做。

日本的“家庭課”告訴我們:生活化教育,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想起自己到日本後第一次和朋友去鄉間別墅聚餐,本以為日本男人不做家務,沒想到男生都會做飯。他們都受過家庭教育,只是婚後家務分工不同。

那次聚會還發生了讓我無地自容的事情,洗碗不擦就放進櫥櫃,捱了女生的指責。她告訴我,溼水會給微生物留下寄生環境。原來,小學家庭課就教了菜刀、食具要擦乾存放,擦布要在光照處晾乾,洗碗池要洗淨後整體擦拭。

“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食育,還有滲透在穿、住之中的教育。

03.學習更舒適的生活方式


“舒適的衣服與家居”部分,學習穿著常識和如何洗、熨、疊放等良好生活習慣。通過親手製作一些生活中有用的東西,學生可以體驗怎樣用智慧去讓生活更舒適,其中包含了節約等價值觀念的培養。

日本路窄、房子小,秩序至關重要,收拾生活用品和學生文具都有講究。

討論怎麼收拾的時候,總有學生說,想看的書一下拿不出來,要用的文具找不到,襪子的另一隻不見了,衣服皺皺巴巴的穿不出去,地上的什麼東西害得自己滑倒了。家庭課教材對收拾方法總結了若干要點:東西放在哪裡要心裡有數,需要的馬上能拿得出來;要有效利用空間……還指導了具體怎麼做,例如,收拾的時候要想象自己先做什麼,接下來做什麼,那樣,需要的東西就能馬上拿到了。

日本的“家庭課”告訴我們:生活化教育,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關於有效利用空間,收拾時才可能發現,同樣的東西有幾個,不用的東西也不少。收拾出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可以給別人用,或加工後再利用,儘量不增加垃圾。不增加垃圾是環保意識,是宏觀性的有效利用空間。勤於收拾,只買需要的,珍惜財物,是有效利用空間的前提。不需要的東西就是垃圾,別人給也要拒絕接受,以減少垃圾的產生。同時,珍惜物品,也是減少垃圾的好辦法。

近期在美國掀起媒體風暴的日本女子近藤麻理惠被評為“世界有影響力的100人之一”,與喬布斯同級別。她的名字已被命名為一種生活方式,konmari。她是斷舍離專家,最大的本事就是扔衣服,她的哲學是:還有再穿一次的衝動,就留下,否則就扔掉。

有篇文章題為:“這個日本姑娘居然因為會做家務而成了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人?!”標題反映出一種通俗的價值觀念,認為會做家務不可能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人。家務中沒有什麼誰做不來的技能,關鍵在於持續每一天,代代相傳,就積累了大不同。日本主婦做事的一絲不苟和招數、創意反映了日本社會的標準,也影響到日本文化面貌的形成。

家務不能與社會活動分開看待,它是一個家庭、一個國家的起點。


04.學習消費


“身邊的消費生活與環境”部分是學習“行”的智慧,它涉及物質和金錢的使用方法,但重點不在於如何挑選物美價廉的商品。

學生要理解買賣關係意味著什麼,賣東西是為了取得收人,買東西是為了用於生活。現在有許多購物行為都是通過網店,網店購物要事先徵求家長的意見,購物規則也是家庭課的教授內容。

除價格、品質因素,還要考慮商品是否符合使用目的,是否考慮了環境因素。環保意識的培養是學習重點,啟發學生思考要怎樣生活才能兼顧環境因素。日常生活的所有環節都需要考慮到環境因素。

早起刷牙,看到旁邊的洗衣機在轉;拉開冰箱拿吃的,冰箱亮著燈;媽媽在做飯,灶臺點燃的是天然氣;音響裡傳出音樂,電腦屏幕亮著;吃飯看著電視,玩遊戲要用電視屏幕……這些景象讓孩子明白了,日常生活需要許多資源和能源,進而啟發他們思考:可以做些什麼來節約能源呢?

日本的“家庭課”告訴我們:生活化教育,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餐桌旁有可燃和不可燃垃圾桶;收拾餐桌要進行垃圾分類;淋浴、泡澡要節約用水;自動售貨機旁是瓶罐分類垃圾箱,便於回收再利用。孩子明白了:要讓好環境持久,自己必須隨時實踐力所能及的環保行為。


學習家庭課需要觀察周邊生活,看看自己能做些什麼。觀察不只是看媽媽怎麼做飯、洗衣,關鍵是要有能源意識,思考每天的生活如何使用能源,如何讓現在的生活持續下去。

幫媽媽洗碗和在超市買東西的時候想一想:生活中注意安全和衛生了嗎?年末家裡大掃除的時候想一想:生活中和家人合作了嗎?扔垃圾的時候想一想:生活中隨時考慮到環保了嗎?上學路上看到鄰居老奶奶在掃街,想一想:和小區居民的關係如何?

然後,要把學到的知識應用於具體的日常生活。找媽媽瞭解一下各種家務都是怎麼做的,每天的生活都需要哪些支出,理解為取得報酬而工作的重要性。媽媽不在的時候,正好和爸爸合作下廚房;實踐縫紉機的使用,可以做些餐墊、布兜等日常能派上用場的東西。

05.家庭課的意義


家庭課也有作業和考試,是與算數、國語、英語、社會(歷史和地理)、理科(物理和化學)、美工、音樂、保體(保健和體育)同樣重要的一門課程。初中也有家庭課,叫“家技”,就是家庭和技術,學習和實踐的內容更為深入。高中階段的家庭課就是結合其他學科的專業內容了。

小學生要結合日常生活來學習,設計和反省“自己一天的生活”,以總結報告的形式做出圖文並茂的報紙,主題是:凝視生活,發現問題。

例如有一位日本媽媽分享說:兒子上家庭課後的進步,首先是敢用天然氣灶臺了,會用灶臺以後,他能做的事情也多了,起碼可以自己加熱飯菜。在學校裡實踐了用水壺燒開水,然後泡茶。

使用氣爐的方法並不難,但不掌握安全常識就不敢讓孩子用。家庭課對使用氣爐的安全知識進行了細緻的普及,準備出門幾天的時候,兒子會提醒我關閉閥門。

單元學習結束之後,在學校的家庭課教室,學生要給老師做一頓飯。回家要做個一目瞭然的家庭成員家務值班表,有刷碗、擦食具、晾衣服、刷浴缸、刷廁所、扔垃圾等項目,還要會廢物利用,比如牛奶盒洗淨晾乾,做成抽屜隔板。

家庭課到底取得了怎樣的教育成果,不能是想當然,需要不斷地跟蹤調查和科學統計。日本在家庭課的調查研究方面做得很到位。比如孩子發現自己能做的家務有晾衣服、疊衣服、洗米、洗菜、洗碗、擦拭食器、吸塵、刷浴缸、陪媽媽買菜、吃飯的時候擺碗筷等。



日本的“家庭課”告訴我們:生活化教育,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發現自己能做的家務,並幫忙一起做,漸漸地就能體會家人做家務的心情。同時,家務的實踐是為孩子自立做準備。什麼環節注意什麼,要詢問家人,從而實現生活技能的積累,好的生活習慣也能得到傳承。

小學家庭課的開設不僅讓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生活價值觀念,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

吃飯前擺好餐具、清洗吃過的碗筷、疊好蓋過的被子……這些小小的事,老師和家長可以很順手就幫小朋友做了,但這些“順手”讓小朋友錯過了一次次很好的成長的機會。

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

在巨大的社會壓力下,很多人埋頭扎進學習和工作的苦海里,卻忘了生活本身,也是一門需要認真學習的人生功課。

讓小朋友們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給孩子的一份成長禮物!

微信搜索關注【知子花教育】,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