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媽媽沒時間"教養"孩子?別怕,3招教在職媽媽平衡工作和孩子

今天出門碰到一個朋友,不過她看起來不是很有精神,於是就和她閒聊了幾句,原來是她的孩子昨天足球比賽,但今天她有一份報告要交,為了不讓孩子失望,就開車先去參加孩子的足球比賽,然後晚上加班到很晚趕報告,所以才看起來沒精神。她還和我感嘆做一位“在職媽媽”有的時候真的很心累,想過好幾次是否放棄工作去做一位全職媽媽!

在職媽媽沒時間

這讓我想起了早前非常火的《東京女子圖鑑》,女主綾在第一集說了一句話“我兩邊都要”,而這個兩邊就是家庭和事業,對於大部分的男性來說,正確的方向顯而易見,只要變得更優秀、更有錢,事業更有成就OK!但職業女性就沒有那麼簡單,她們開始時會像綾一樣覺得自己可以“魚和熊掌兼得”同時兼顧家庭和事業,但執行過程中才會發現困難重重,就像上述我朋友了例子,為了不讓孩子的失望,媽媽只好選擇增加自身的壓力!

這種優先“犧牲”自己的現象很常見,因為在職媽媽常常會覺得虧欠孩子,擔心自己外出工作未能常伴孩子左右,會讓孩子缺乏“教養”從而影響他們未來的發展!畢竟媒體中因為父母在外工作沒空管教孩子,造成孩子性格極端的負面資訊並不在少數。而這些負面資訊更是加強了在職媽媽們的愧疚感和打擊她們育兒的信心,所以在職媽媽常會有偏見,覺得全職媽媽才能更好的“教養”孩子,可是實際上兩者培養的孩子各有擅長,並沒有好壞之分!

在職媽媽沒時間

01

全職媽媽和在職媽媽所養育的子女其實各有擅長

在很多人眼裡,其實都會覺得在職媽媽因為更少的親子時間,所以教不好孩子,但實際上全職媽媽和在職媽媽所養育的子女其實也各有擅長。

首先,我們先來聊聊全職媽媽,全職媽媽的最大好處就是有很多親子時間,尤其在子女年幼的時候,更可以時刻近距離觀察他們的成長髮展和學習需要,英國的Essex大學曾經追蹤研究了1263個生於1970年的成年人,研究結果顯示,由全職媽媽照顧長大成人當中能夠完成高中學業課程的百分比,比那些母親曾經在0-5歲期間在職工作的人士要高出20%,而且他們較少面對失業和精神壓力等問題。

接著,我們說說在職媽媽,在職媽媽在平衡工作和家庭崗位時,所展示的能力和價值觀其實都可以為子女樹立良好的榜樣

,讓他們明白到每個家庭成員不論他們性別或者工資多寡,都應該為自己的家庭所付出和貢獻,根據美國哈佛商學院在全球24個已發展地區訪問近5W名成年人的大型調查,媽媽如果曾經在子女14歲前工作,女兒將來在職場上會有較大機會擔任管理職務,賺取較高的工資,兒子則比較願意承擔家庭責任,例如照顧家人、做家務等等。

在職媽媽沒時間

綜上所述,全職媽媽和在職媽媽所養育的子女各有所長,所以排除社會因素和自身因素,在職媽媽們不需要因為單純擔心孩子們“教養”問題,而選擇放棄自己的工作!

但不放棄工作,在職媽媽應該怎麼帶好孩子呢?

02

在職媽媽如何帶好孩子?

(1)別當“模範父母”

就像文章開頭的例子,我的朋友覺得自己平時沒時間陪孩子,所以感到愧疚,所以當碰到需求衝突時,在職媽媽往往會選擇“犧牲”自己的需求,而這種“犧牲”次數多後,就非常容易讓媽媽的心態崩潰,起到反效果。所以,家長不需要因為親子時間少而感到內疚,也不需要逼迫自己放棄生活和興趣,變成事無大小均以小朋友為重心的“模範父母”,對小朋友寬容放縱,結果反而適得其反,期望成為“模範父母”所帶來的壓力,最後拖垮的不止是自己,由此帶來的負面情緒,更會影響小朋友身心發展。反之,適度放手,反而可以讓小朋友有機會去學習如何自己解決問題。

在職媽媽沒時間

(2)提高親子質量

多倫多大學的一位社會學家就曾經拆解“親子時間越多越好”這個迷思,首先她以問卷的形式記錄1605位3-11歲兒童的親子時間,等到他們12-18歲的時候再為其中700多位多記錄一次,之後對比兩次調查的數據,結果發現媽媽與子女一起的親子時間多少,對他們童年時期的學業成績、行為舉止以至情緒健康都沒有直接顯著的關係,但等到子女青春期就會見真章,和媽媽互動越多的青少年,真的較少打架、酗酒或者其他非法行為,而且數學的成績也會比較好。

然而在職媽媽真的時間有限,沒有辦法保證親子時間的長度,所以就應該把重心放在親子時間的質量了,試想一個全職在家陪伴孩子的全職媽媽,但是整天只顧著看電視、玩手機,跟孩子都沒有交流的媽媽,跟一個下班回來雖然僅有兩三個小時和孩子相處,但會跟他們一起吃晚飯、做手工、講故事,說說笑笑的媽媽,誰對小朋友的影響更正面呢?

在職媽媽沒時間

(3)尋求其他照顧者幫助

帶孩子並不是媽媽一個人事,職業媽媽要平衡好家庭和事業,就需要懂得尋求幫助,讓其他照顧者(爸爸、公公、婆婆)分擔你的壓力,但是有一部分孩子對媽媽會有很大的依賴性,就像我的一個同事,她的女兒對她就是極度的依賴,如換尿片、餵奶、洗澡、吃飯、玩玩具等,他都要求媽媽負責及陪伴。如果其他人來做就不肯,甚至大哭大鬧。

碰到這種情況,媽媽可以和其他照顧者一起通過和孩子玩遊戲慢慢培養孩子和其他照顧者之間的關係,再在過程中慢慢讓孩子明白,媽媽平日除了照顧她之外,還有其他事情要處理。例如,媽媽可以邀請其他照顧者(爸爸、公公、婆婆等)一起與孩子玩遊戲,過程中各人都儘量給孩子正面和互動的回應,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當孩子在玩耍過程中感到快樂時,媽媽才逐步與她分離(離開現場去做其他事情),並漸漸地增加分開的距離和時間。

不過,媽媽要注意孩子的表現,一旦孩子感到不安或大哭,媽媽就不宜走開,應先照顧她的感受和需要。當日子久了,孩子能與其他照顧者建立關係後,他就能慢慢與媽媽分開,這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家長必須給予足夠的耐性。

在職媽媽沒時間

總得來說,在職媽媽要帶好孩子,首先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想著做一個“模範父母”這反而會起到反效果,其次,雖然在職媽媽的時間有限,但可以通過提高親子時間的質量來彌補。最後,孩子並不是媽媽一個人的,應該要尋求家裡其他照顧者的幫助。

03

泡泡媽媽對於全職與在職的一些想法

就像前文說到的全職和在職並沒有好壞之分,媽媽們應該要根據自己的想法自主去選擇做一位全職媽媽還是在職媽媽!但對於廣大的媽媽來說她們真的有選擇的餘地嗎?有多少媽媽是因為子女沒人照顧而被迫放棄工作?又有多少媽媽想回歸家庭,但是家庭經濟壓力讓他們只能繼續在職?為什麼不能推動一個彈性上班時間,家庭友善的職場環境,或者在社會福利上給予更多援助,我想這些才是更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地方!

在職媽媽沒時間

感謝大家的閱讀,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啦,在育兒過程中大家有什麼想要看什麼主題的文章,可以留言告訴我,我是泡泡媽媽,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我們下期見!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