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時間的價值

時間是否碎片化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處理的事情本身是否有足夠價值。

時間碎片化現象

一、溝通協作是時間碎片化的重要原因。

一個職場人士典型的一天有3件事情:

1、向他人發起溝通

2、響應他人發起的溝通

3、完成會上制定的任務

工作中,與客戶、同事之間頻繁溝通,時間片就容易被切得細碎。這些溝通

二、突發緊急事項是時間碎片化的直接原因。

電話往往代表突發緊急事項。電話響起,往往不得不中斷現有工作,轉頭處理電話中的事項。

時間因此被切碎。

三、障礙性事項是時間碎片化的隱性原因。

消遣性事項完全沒有難度,因此人們玩手機、看視頻往往意識不到時間的流逝。

如果需要處理談判之類有一定難度的事項,往往需要反覆思考和處理,時間片自然變得碎片化。

碎片化時間的挑戰

很多人討厭碎片化。原有有兩點1)成本高2)收益低。

突發性、緊急性、障礙性的事項都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去解決。

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10分鐘談判溝通消耗的精力成本遠遠大於看1小時電視劇。

如果頻繁處理成本高的事項,精力消耗會非常劇烈。

另外一個問題是碎片化事項的收益往往是較低的。

即便碎片化的事項是高收益的機會,如果沒有整體規劃,也沒法抓住。

電梯間裡遇見老闆,主動自我介紹然後飛黃騰達。這是電視劇。現實中,這種無準備的溝通極大可能僅僅是碎片化的無效事項。

碎片化時間的價值

時間碎片化的價值

針對碎片化的兩個隱性挑戰,真正的解法是建立系統,尋找價值。

我們往往談把碎片化時間轉換成塊狀時間,是一種常見的系統建設方法。

通過不斷的覆盤和思考,提升應對碎片化事項的技巧,從而降低應對成本。

職位越高的人,需要處理的事情越多,時間碎片化現象其實越嚴重。但是大老闆們的工作時間可以按分鐘計算,背後是有足夠的經驗、能力、資源應對這些事項。

購買一套房子,普通人可能需要思考好幾天,中間無數次溝通研判,形成大量時間片;有錢人可能只是消耗一個時間片。這就是資源帶來的碎片化處理能力。

對每個人來說,精力和能力始終有限,短時間內無法快速提升。

另外一種方法就是,把碎片化時間看成一種投資機會,練習價值判斷的經驗。

時間是否碎片化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處理的事情本身是否有足夠價值。

和一個陌生人溝通,就會形成一個時間碎片。可是這種碎片化溝通中,如果我們有尋找價值的意識和能力,往往就可能抓住機會。

電梯間遇見老闆可能是機會,蛋糕店遇到有趣的人也可能是機會。如果自己有機會把握意識,會持續不斷地發現適合自己的機會。

最簡單的例子,地鐵中背單詞的學生。

碎片化時間的價值

碎片化的人生

如果每一件事情都知道其價值,碎片化的時間就變得有價值。

原本1小時的成本,變成5分鐘的成本,個人價值就大大提升。

碎片化人生並不可怕,反而很有用。

重要地是自己有更長遠的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