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孤星,像魯智深這樣不平則鳴的人總是孤獨的


天孤星,像魯智深這樣不平則鳴的人總是孤獨的

本文題圖用了《水滸傳》魯智深劇照。魯智深本來是關西五路廉訪使,渭州經略提轄。因為為一個陌生女子打抱不平,三拳打死了鄭屠,淪為逃犯;從五臺山去相國寺的路上,大鬧桃花村、瓦罐寺救僧人;到了東京,本來生活安頓下來了,因為對林沖冤情打抱不平,又得罪了高太尉,只能二龍山落草。與其他殺人不眨眼的“梁山好漢”不同,魯智深身上,總是有著一身正氣,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

然而,他的命運卻是隨著他一次次的出手下墜,本來是官差,後來是和尚,最後混成了土匪。天孤星,像魯智深這樣不平則鳴的人總是孤獨的。

天孤星,像魯智深這樣不平則鳴的人總是孤獨的

有些人,遇到事關集體的不平事,乃至遇到自己的麻煩事,總是讓別人先上,然後自己搭便車,享受社會進步的溫暖,併為自己坐享其成洋洋自得,我們當為其感到羞恥。

比如說,前幾天,有個人對我說:我家裡遇到一個不平事,特別緊急,請你寫篇文章發佈一下。我打開他的朋友圈,滿屏歲月靜好,一句話都沒有提及。我就問:你就在現場,又是當事人,可不可以先在朋友圈說一聲,多徵集一點信息?然後他說:“我的朋友圈不適合發這個”。

天孤星,像魯智深這樣不平則鳴的人總是孤獨的

真是奇怪了,難道我的朋友圈就適合?

還有個人,也是這樣,自己說是受害者,一言不發,然後倒過來發一堆留言,質問我:“我給你的題目,你為什麼不寫?你呦呦鹿鳴什麼‘只為蒼生說人話’,就是一個冒牌貨!” 搭便車搭慣了,就以為天下所有人都欠他的了。

羞恥感,是當下極為稀缺的品質。知恥而後勇,古人誠不我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