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是小人,智過君子,清代三個案例讓你看清這句話的可怕真相

古史新談/文

中國有句話,叫賊是小人,智過君子,意思是盜賊之輩,雖然不務正業,乾的是偷雞摸狗的勾當,但是智計百出,手段多樣,正人君子也是萬萬不及的。我們不妨看看清代時發生在北京的幾件事。

第一個案例:戲館巧盜錢

有一個姓董的富商在戲館看戲,他佔了一個桌子在等朋友,把2000錢順手放在桌子上,自己在旁邊,也就沒在意。

過了一會,從外邊進來三個人,其中一個人看到董富商,立馬臉帶微笑,朝他走過來,作揖問好,董富商立刻站起來作揖回禮。


賊是小人,智過君子,清代三個案例讓你看清這句話的可怕真相

行過禮董富商一看這人好像不認識呀,問他“您是那位”,此人回答,“你真是貴人多忘事呀,張老闆”。董富商說“我姓董,你是不是認錯人了”,此人連忙道歉說自己認錯人了。

董富商回頭一看,桌子上的錢不見了。

三人中的一人說,“豈有此理,戲館人多手雜,錢怎麼能放到桌子上,你像我搭到肩膀上不就丟不了嗎”,說完揚長而去。

反咎之曰:“戲館中有錢,豈可橫於案。如我之掛於肩,斯可耳。”實則掛肩之錢,即其錢也。

董富商一想有道理呀,最後反應過來不對呀,他搭在肩膀上的錢不就是自己的嗎。等到反應過來追出去,這三個人已經不知去向。


賊是小人,智過君子,清代三個案例讓你看清這句話的可怕真相

第二個案例:假裝親屬搶錢

有一個富家公子拿著銀子在市面換銅錢,正在談價格,突然從後面來了一個老頭用柺杖猛打他的頭部,嘴裡說著“不孝子,有銀子換錢,沒銀子給我喝酒”。

他打的很重,小夥子沒有防備一下子被打暈了,老頭拿著小夥子的銀子揚長而去,大家都以為是父子紛爭,沒有人制止。

忽一老者從後擊而僕之,且罵曰:“父窮至此,兒有銀乃私易錢,不孝孰甚!”遂奪銀去,旁觀者謂是父責子也。

等到好一會小夥子醒來,大家一說。小夥子大叫我父親早逝,哪裡來的父親。大家才明白原來是騙子的手段,但是人已經找不到了。


賊是小人,智過君子,清代三個案例讓你看清這句話的可怕真相

第三個案例:瘋狂的報復

下面這件事反映了小偷的殘暴,清代小偷行竊,如果被抓,被打都認為自己手藝不行,不會報復,但是如果是不相干的人出手,則會遭到殘酷的報復。

有一個少女,乘車出遊,一個書生心生愛慕,跟在馬車旁邊,小姑娘情竇初開,對書生頗有好感覺,兩人眉目傳情。一個小偷看此良機,就去偷書生的錢包,書生不覺,馬車裡的少女看到了,不便明言,就用手勢暗示書生,身後有人。書生察覺,結果小偷自然偷竊未成。


賊是小人,智過君子,清代三個案例讓你看清這句話的可怕真相

但是小偷認為這兩個人本不相識,這個少女是多管閒事,等到了少女的馬車到了一個小巷子,尾隨的小偷突然出手,用刀片劃破了她的嘴。

以上三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竊賊之輩,確實詭計多端,防不勝防,甚至有時手段殘酷,令人髮指。“賊是小人,智過君子”此言不虛,但是這種“智慧”,是不務正業,歪門邪道,越聰明危害越大,最後勢必會反噬自身。有幾個賊可得善終,不可不戒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