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萬億的“新基建”拉開序幕,農業的數字革命已經到來!

近期,伴隨著農業農村部、中央網信辦聯合印發了《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20-2025)》。這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中國”“實施數字鄉村戰略”的重大舉措,對推動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全面深度融合,引領驅動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截止到3月4日,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龍江、江蘇、福建等13個省市區發佈了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清單。其中8個省份公佈了計劃總投資額,共計33.83萬億元。34萬億的“新基建”下,物聯網將“無處不在”!


34萬億的“新基建”拉開序幕,農業的數字革命已經到來!


01

數字農業是農業的又一次革命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農業的一次革命——數字革命已經到來。數字農業是用現代工業生產的組織方式、管理理念和先進技術發展現代農業而形成的一種新的農業業態,以“信息+知識+智能裝備”為特徵,與以“土地+機械”為核心的傳統農業有著根本性的不同。由於信息和知識作為生產要素介入,數字農業使得生產效率得到倍增放大,實現產業結構升級、產業組織優化和產業創新方式變革,增強農業產業整體素質、農業效益和競爭力,提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和經營管理效率。


02

發展數字農業農村是全球共識


世界主要國家地區的政府和組織相繼推出了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計劃。美國搭建人工智能戰略實施框架,提出智慧農業研究計劃。歐盟出臺《地平線2020》,提出利用對地觀測技術為小農戶搭建智慧服務平臺。歐洲農機協會提出以現代信息技術與先進農機裝備應用為特徵的農業4.0。德國發布《有機農業——展望戰略》,明確基於“工業4.0”的基本理念發展智慧農業。荷蘭《數字化戰略》明確數字化技術在開放式耕種、精準農業、溫室園藝、畜牧養殖、食品質量安全以及生產鏈各環節的應用。日本發佈“機器人新戰略”,啟動基於智能機械+IT的“下一代農林水產業創造技術”。韓國發布了信息化村計劃,加快推進農村的信息化建設以縮小城鄉差距和增加農民收入。據國際諮詢機構研究與市場預測,到2025年,全球智慧農業市值將達到300.1億美元。


34萬億的“新基建”拉開序幕,農業的數字革命已經到來!


03

發展數字農業農村是變革的引導力量


一方面,信息和知識的融入使得勞動對象、勞動資料和勞動者三個實體性要素髮生根本變化,加速農業增長方式從依賴自然資源向依賴信息資源和知識資源的轉變;另一方面,數字農業決定了新的農業生產關係的性質和形式,重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推動農業生產的集約化佈局與專業化分工,倒逼生產向規模化發展,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加速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快速發展壯大,革新農產品的經營流通方式,建立最快速度、最短距離、最少環節的流通路徑,提高市場流通效率,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實現產銷有效對接。


04

發展數字農業農村是建設數字中國的必然要求


一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基礎。農業農村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亟須補齊的短板。加快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彌合城鄉數字鴻溝,讓農業農村農民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將為數字中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二是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關鍵舉措。推動農業農村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數字化改造,有利於催生新業態新模式,釋放數字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放大、疊加、倍增作用,促進生產成本節約、要素配置優化、供求有效對接、治理精準高效,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推動農業農村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三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基本要求。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的深度融合已成為經濟增長的動力源,產業轉型升級的驅動力。


34萬億的“新基建”拉開序幕,農業的數字革命已經到來!

總體看,發展數字農業農村是大勢所趨,我國已經進入加快發展數字農業農村的新階段。但同時也要看到,數字農業農村發展面臨著諸多挑戰,基礎條件建設亟待加強,科技創新亟待突破,體制機制亟待創新,需要加快推進數字農業農村試點從“盆景”走向“風景”。按照規劃部署要求,要加快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融合發展的基礎理論突破、關鍵技術研究、重大產品創制、標準規範制定、典型應用示範,著力發揮信息技術創新的擴散效應、信息和知識的溢出效應、數字技術釋放的普惠效應,全面激發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